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5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1092篇
安全科学   442篇
废物处理   116篇
环保管理   277篇
综合类   2399篇
基础理论   518篇
污染及防治   475篇
评价与监测   217篇
社会与环境   217篇
灾害及防治   13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The degradation of pharmaceutical micropollutants is an intensify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synthesis of efficient photocatalysts for this purpose is one of the foremost challenges worldwide. Therefor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velop novel plasmonic Ag/Ag2O/BiVO4 nano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by simple precipitation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thods, which could exhibit highe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for mineralized pharmaceutical micropollutants. Among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the best performance was observed for the Ag/Ag2O/BiVO4 nanocomposites (5 wt.%; 10 min's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which exhibited 6.57 times higher photodegradation rate than the pure BiVO4. Furthe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photodegradation system of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TC-HCl)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feasibility for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was explored through the specific light sources, water source and cycle experiments. The mechanistic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photogenerated holes (h+), superoxide radicals (?O2?) and hydroxyl radicals (?OH) participated in TC-HCl removal proces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pure BiVO4 reaction system. Hence, the present work can provide a new approach for the formation of novel plasmonic photocatalysts with high photoactivity and can act as effective practical appl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ollutant emission and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petroleum resources shortage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clean and renewable alternative fuel for marine engines is a promising option. In this study, a marine diesel engine, which was modified to run in diesel methanol compound combustion (DMCC) mode, was investigated. After the diesel injection parameters were calibrated, and combined with a sample after-treatment device DOC (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 the engine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a II legislation. The overall MSP (methanol substitute percent) reached 54.1%. The value of each pollutant emission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China II emission legislation, and there was almost no methanol and formaldehyde emissions. When methanol was injected into the inlet manifold, the intake air temperature decreased a lot, as well as the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which were beneficial to increase engine thermal efficiency and improve engine room environment. Compared with the engine running in pure diesel mode, when the engine ran in diesel/methanol dual fuel mode, the combustion phase was advanced, and the combustion duration became shorter. Therefore, the engine thermal efficiency increased, and fuel consump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银川市冬季重污染过程频发,为明确银川市冬季PM2.5重污染的特征,分析其主要来源及成因,于2016年12月-2017年1月在银川市选取3个采样点开展PM2.5的样品采集与化学组分分析,利用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银川市冬季PM2.5进行来源解析,对比分析了重污染日与非重污染日污染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①银川市冬季重污染日ρ(PM2.5)[(181±33.6)μg/m3]是非重污染日的2.1倍;重污染日和非重污染日的ρ(NO3-)/ρ(SO42-)均小于1,表明燃煤仍是银川市冬季PM2.5的重要来源.银川市冬季PM2.5中ρ(SOC)为(14.4±7.34)μg/m3,约占ρ(OC)的65.2%.②与非重污染日相比,重污染日人为源无机元素As、Pb、Cd和Zn质量浓度在ρ(PM2.5)中的占比分别升高33.2%、18.4%、9.8%和2.9%,表明银川市冬季重污染主要受人为源贡献影响.③源解析结果表明,燃煤源、机动车尾气源、二次离子源和扬尘源是银川市PM2.5的主要污染源,与非重污染日相比,重污染日机动车尾气源的贡献率明显降低.研究显示,银川市冬季重污染受人为源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较大,燃煤源是银川市冬季PM2.5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日本近年来大力推动甲烷发酵以实现城市有机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首先介绍了日本城市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2个实用案例,长冈市厨余垃圾沼气发电中心和丰桥市生物质资源利用中心的设计和运营状况。两者的长期稳定运行及产能效果验证了甲烷发酵技术在城市有机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上的可行性。其次,为了应对社会发展趋势和城市有机废弃物处理的技术需求,介绍了日本有关厨余垃圾、污泥以及废纸(城市有机废弃物的3大组分)的单独发酵及共发酵的部分研究成果。此外,简要介绍了应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进行相关高效甲烷发酵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根据实用案例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以100万人口城市为例,对城市有机废弃物的各种甲烷发酵系统的产能效果进行了模拟概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博斯腾湖小湖水位大幅波动引发了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基于最低生态水位的湖泊水量盈缺分析对小湖水量调度和生态保护有积极意义。基于1991—2019年达吾提闸实测小湖水位数据,结合湖盆DEM数据和遥感NDVI数据,分别采用年保证率设定法、湖泊地形分析法和曲线相关法计算小湖区最低生态水位;并利用其他水文、气象和农业活动和湖区水量调控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小湖缺水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博斯腾湖小湖最低生态水位为1047.18 m,多年平均满足率为31.03%。1991—1998年、2005—2015年和2017年间博斯腾小湖区发生了生态缺水,平均缺水量为0.69×108 m3。上游来水量是小湖生态需水保证情势的主要驱动因素,农业活动和宝浪苏木水量调节活动次之,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小。2000年之前,生态缺水主要由湖区水位调控产生;2000年之后,灌区农业取水成为生态缺水主要诱因。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博斯腾湖小湖水量调控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罗晴  甄毓  彭宗波  贺惠 《环境科学》2020,41(8):3787-3796
氨氧化过程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是氨氧化作用的主要驱动者,其分布特征及其对硝化作用的相对贡献是氮素循环的研究热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三亚河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好氧氨氧化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并通过测定潜在硝化速率分析了AOB和AOA对硝化作用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多数采样点中,AOA amoA基因丰度高于AOB amoA基因丰度; AOB丰度冬季较高,AOA丰度夏季较高,且冬季AOA和AOB丰度的比值较低;溶解氧、pH、总有机碳和硝态氮对AOB和AOA丰度影响较大; AOB和AOA在夏季的潜在硝化速率均高于冬季,冬季AOA对硝化作用的相对贡献率较高而夏季则是AOB在硝化作用中占主导地位,AOB和AOA的潜在硝化速率与amoA基因丰度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使用管式炉模拟村镇生活垃圾焚烧过程,研究不同焚烧温度和不同垃圾含水率条件下,村镇垃圾焚烧烟气中多环芳烃(PAHs)、氯苯及苯系物的生成和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焚烧温度为550℃时,烟气中多环芳烃和氯苯的释放量最大,当温度小于550℃时,多环芳烃和氯苯的释放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大于550℃时,多环芳烃和氯苯的释放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高温焚烧不仅可以抑制烟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及减少大分子量PAHs的排放,还能降低氯苯的释放量和氯代数,从而减小村镇垃圾焚烧烟气中的毒性;苯系物随着温度升高,由热解转变为高温合成,释放量也随着增加.水分对多环芳烃和氯苯有较大影响,对苯系物的影响较小.在400℃条件焚烧时,水分含量对多环芳烃总体上是促进的,而在850℃焚烧条件下则表现出抑制作用;而水分对氯苯则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并且可以降低氯苯化合物的氯代数.  相似文献   
18.
石灰对生物炭和腐殖酸阻控水稻Cd吸收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石灰-生物炭和石灰-腐殖酸两种联合修复剂及其不同施用量对酸性土壤中稻米Cd含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对不同处理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两种联合修复剂能显著降低稻米Cd含量17.39%~45.96%,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18.29%~29.88%,.生物炭、腐殖酸施用量分别为5000,6000kg/hm2时,稻米Cd的降低效果最佳.石灰-生物炭处理中,降低稻米Cd含量的主要因子为土壤pH和土壤有效Cd含量(P<0.05),而石灰-腐殖酸处理则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效Cd含量(P<0.05).施加修复剂后稻米产量可达6637~7890kg/hm2,直链淀粉含量达到19.47%~27.26%;当腐殖酸施用量为7500kg/hm2时可使稻米产量提高10.97%,而石灰-生物炭处理对稻米产量无显著影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稻米Cd含量、稻米产量、稻米品质和修复费用在修复效应评估中所占权重为0.608、0.150、0.102、0.140,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土壤-水稻系统Cd阻控效应的联合修复技术为:在施用1200kg/hm2石灰的基础上同时施加6000kg/hm2腐殖酸.  相似文献   
19.
石油污染土壤多酚氧化酶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多酚氧化酶是一种氧化还原酶,能够将土壤中芳香族化合物氧化成醌,促进土壤中石油类物质的分解转化.以距大庆油田工作区不同距离(1、5、15 km)的石油污染地为对象,研究不同温度下石油污染裸地及羊草(Leymus chinensis)修复地的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其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温度和底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温度为30℃或40℃、底物浓度为80 mmol/L或160 mmol/L时达到最大值;各样地土壤酶的动力学参数Km(Mihaelis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Vmax(酶促反应最大速度)和Vmax/Km(催化效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均在30℃或40℃时达到最大值;热力学参数Q10(温度系数)、ΔH(活化焓)、ΔS(活化熵)随温度变化差异不显著,ΔG(活化自由能)随温度升高呈逐渐增加趋势.在同一温度下,石油污染裸地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羊草修复地;Km和Vmax/Km在各样地均表现为无规律性变化,Vmax最大值出现在距油田工作区5 km处的裸地(BMP),最小值出现在距油田工作区5 km处的羊草修复地(LMP);Q10、Ea(活化能)、ΔH、ΔS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距油田工作区1 km处的裸地(BVP),最小值均出现在距油田工作区1 km处的羊草修复地(LVP).研究显示,升温和植物修复对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反应特征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掌握水生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是科学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基础.于2016年秋季对滦河53个样点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的现场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并识别出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①滦河(河北省)共采集并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206种,隶属于8纲22目70科144属,以纹石蚕(Hydropsyche sp.)和东方蜉蝣(Ephemera orientalis)为优势种.②根据滦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53个样点在空间上被分为3组.第1组分布在滦河干流的中下游及支流下游,无指示物种;第2组分布在支流上游,指示种为纹石蚕、朝大蚊(Antocha sp.)和中华小长臂虾(Palaemonetes sinensis);第3组分布在滦河干流中上游,指示种为东方蜉蝣和中华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③第3组的分类单元数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2组;第1组的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第2组;第1组的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2组.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发现,pH、TN、底质、河道变化、水质状况和河岸土地利用类型等环境因子在第2组与第3组之间差异显著,第2组明显高于第3组.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栖境复杂性、河水水量状况和河岸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滦河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显示,降低河岸带干扰强度、恢复河道生境多样性是未来滦河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的重要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