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88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四环素(tetracycline,TC)被广泛运用于海产养殖业中,TC的过量投加会导致其在养殖尾水中残留,使用常规方法难以去除。本文采用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对模拟海产养殖尾水中的TC进行降解,并进行多角度的数据分析,证明技术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以A-Mn/CeO-γAl2O3为催化剂的催化臭氧反应体系中,臭氧浓度和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可提升TC的去除率。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臭氧浓度4.46 mg/L,催化剂投加量186.67 g,反应时间不低于3.27 min。模拟尾水中的TOC反应1 h后去除率为71.6%。腐殖酸、富里酸类有机物可被反应体系快速去除。TC在反应体系中经历分子重排等反应后转变为CO2和H2O,反应结束后模拟尾水的生物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362.
表生环境中硒形态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硒是一种对环境具有灵敏指示意义的元素,在表生环境中存在诸多形态,如Se(IV)、Se(VI)、Se(0)、Se(-II)、Org-Se,每种形态都有独特的化学、生物化学性质(控制元素的可溶性、毒性、营养功能、环境行为)。在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表生环境硒形态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分别对岩石(矿物)、土壤和沉积物、生物体、各种水体、大气中硒自然形态的分布进行了综述,并初步建立了不同体系之间硒在积累、迁移过程中形态迁移转化的地球化学模型;最后指出了硒形态研究方面有可能的前景。  相似文献   
363.
文章对黑碳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和意义、及测定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将辉长岩和粉晶石墨标样按不同比例配成实验标样进行黑碳测量实验,证明实验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对不同类型的样品进行的额外氧化实验表明其氧化损失率是各不相同的;采用化学方法测量黑色岩系岩石样品中的黑碳含量为6.5821%,通过一次性定量黑碳实验流程和平行样品分步实验,测得实验偏差为3.77%。其中HF-HCl单步处理偏差为1.99%,而K2Cr2O7氧化处理单步实验的偏差为3.11%。实验表明测量黑色岩系岩石样品中黑碳含量的化学实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364.
以拟建的哈尔滨松花江隧道为背景,考虑土体—衬砌的材料非线性特性和相互作用,按平面应变假定,建立在不同场地条件下的若干接近实际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应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进行数值分析,得出不同场地条件下隧道周围土体位移的分布规律,遴选出了影响水下隧道周围土体变形的部分关键因素,为合理确定隧道覆土层安全厚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5.
366.
针对2022年1月5—14日连云港发生的细颗粒物(PM2.5)连续污染事件(PM2.5超标共计5 d),基于常规空气质量参数、气象要素、颗粒物组分参数等数据资料,系统分析了污染期间PM2.5时空变化特征及污染成因,结合大气化学与天气预测模式(WRF Chem)和敏感性试验方法,定量评估了应急减排措施对连云港各区县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5 d超标日中有3 d为轻度污染,2 d为中度污染,全市PM2.5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利的气象条件(静稳、小风、高湿)、本地排放(机动车尾气、工业工艺源)和二次生成共同导致了PM2.5污染的发生。实施黄色预警管控后,ρ(PM2.5)平均值下降了4.6μg/m3,降幅为5.2%,其中东海县和灌云县ρ(PM2.5)的降幅最大,分别为6.1%和8.3%,同时污染天ρ(PM2.5)峰值平均下降了9.4μg/m3(6.0%)。通过PM2.5过程分析方法发现,应急减排导致人为排放、化学过程和背景浓度对近地面ρ(PM2.5)正贡献的减少量要显著大于垂直混合、区域输送和对流过程负贡献的增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