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410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71.
针对目前宁夏电力主干通信网设备远程监控现状,提出了在无人值守通信站建立一套完整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议。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与现有的通信网综合监控系统在结构上相互独立、功能上相互补充,实现了资源共享,可使远程监控人员全面掌握各通信机房环境状况和设备运行情况。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通信网安全管理水平,为全面实现电网的可视化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72.
基于时间序列计算的厦门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快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二者的协调健康发展备受关注。以快速城市化的厦门市为研究区,基于时间序列计算了该市1980—2010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0年间厦门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980年的0.52 ghm~2持续增长至2010年的2.37 ghm~2,并且表现出阶段性,其中1990—2000年的增长量是1980—1990年的近3倍,2000—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增长量约等于第一阶段(1980—1990年)和第二阶段(1990—2000年)增长量之和。在供给方面,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由此导致生态赤字逐年扩大,生态环境压力逐渐加重。从组分分析看,影响人均生态足迹逐年扩大的主要组分为化石能源用地和建设用地。而生态承载力组分方面,耕地下降明显,建设用地略有上升。同时,生态足迹强度(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需求)在30年间持续降低,表明资源的利用效率越来越高。研究表明,厦门市工业化的发展对化石、电力等能源的巨大消耗导致生态足迹逐年增加,其产业结构需要调整。鉴于厦门市自身特点,应该在城市发展策略上由二产转向三产。此外,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耕地锐减,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小,经济、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健康矛盾显著,对其可持续发展应予以重视,在未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划出生态保护用地的红线,避免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673.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六六六和滴滴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测定水质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方法,详尽地叙述了水样预处理过程。方法检测限较低,α六六六和γ六六六为1ng/L,β六六六、δ六六六和pp′DDE为2ng/L,op′DDT和pp′DDT为3ng/L,pp′DDD为4ng/L。加标回收率在88%~93%之间,回收较好,相对标准差均<2.5%,精密度好。方法快速、简便,避免了液液萃取的繁多手续。  相似文献   
674.
于2012年的7月在舟山群岛新区的海域采集贝类样本,测定了其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并进行了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安全食用量推算。结果表明,采集的5种贝类样本中,六六六(BHCs)的各组分均未被检出,而滴滴涕(DDTs)在各种样本中均有检出,其中僧帽牡蛎和部分縊蛏样本中DDTs总量超过《海洋生物质量标准》(GB 18421—2001)一类标准(10μg/kg);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贝类样本中α-BHC、β-BHC、γ-BHC、p,p’-滴滴伊(p,p’-DDE)、p,p’-滴滴滴(p,p’-DDD)、p,p’-DDT的总致癌风险指数均低于10-4,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的安全范围,α-BHC、β-BHC、γ-BHC、p,p’-DDE的总接触风险指数均小于1,接触风险指数未超过危害剂量参考值,人体食用舟山近岸海域的贝类是安全的;按可接受的致癌风险指数进行评估,人体的贝类安全消费量为9.8~138.0g/(kg·d)(按体重计,下同),而按可接受的接触风险指数进行评估,人体的贝类安全消费量在24.6~235.0g/(kg·d)。  相似文献   
675.
某制药企业生产废水难降解负荷的溯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某制药企业各车间生产废水的可生化性,评价了各车间废水对废水总量、COD排放量、难降解COD(CODNB)的贡献率,筛查了CODNB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香叶酯、虾青素、植酸酶、酮苷的单位产品(以每吨计,下同)废水产生量分别为125、420、27、266 t,单位产品COD排放量分别为1.5、13.3、0.6、11...  相似文献   
676.
根据广州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实践,总结了城市轨道交通环境监理方法及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77.
为探讨成都冬季污染过程成因,评估应急减排效果,以2019年12月成都发生的一次长时间污染过程为例,分析污染成因和典型污染物变化特征等,并对四川省启动预警的管控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污染期间四川省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77.9 μg/m3,高出冬季常态浓度1倍左右,成都峰值浓度高达176.0 μg/m3;盆地独特的地形和静稳小风的气象条件,加之高压脊控制影响,污染前期出现连续晴好天气,夜间逆温增强,污染物累积迅速,湿度增大导致污染物二次转化增强,是该次污染过程的重要外因;PM2.5中硝酸根离子贡献最大(26.7%),NOx及其二次转化的硝酸根离子是造成该次污染的主要原因;启动黄色预警后,NO2及其转化后的硝酸根离子浓度以及PM2.5浓度仍呈上升趋势,各类源贡献显著;升级橙色预警后,NO2峰值浓度明显下降,硝酸根离子占PM2.5的比例下降3.7个百分点,PM2.5浓度上升趋势得到明显遏制;该次区域协同减排效果明显,区域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下降9.1%~13.1%,区域性污染推迟1d出现,预警城市的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天数分别减少13、13、7 d;PM2.5浓度下降主要来自于工业源、扬尘源和移动源的减排贡献,平均减排贡献比例分别为60.0%、31.3%和8.7%。  相似文献   
678.
考虑目前安全管理与互联网结合存在的问题和现场需求,提出如何有效利用安全管理基础数据库发挥其最大作用的问题。建议对基础数据库进行有效归纳、合理分析,充分重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合理性,通过数据分析赋能安全管理,在此基础上构建智慧EHS管理系统+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的综合系统,实现从风险预测到风险溯源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