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287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西南高镉地质背景区农田土壤与农作物的重金属富集特征   总被引:31,自引:19,他引:12  
为探明高地质背景区农田土壤与农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富集与转运特征,通过对采自重庆黑色岩系高镉地质背景区的土壤和农作物样品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典型黑色页岩区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研究区部分农田土壤pH极低; Cd、Cr、Ni和Zn显著富集.土壤样品Cd的超标率为100%,其次为Cr和Ni,91. 3%的土壤样品Cd污染级别为严重污染及以上.土壤Zn、Cu、Cr和Ni的残渣态占比为80%以上,Cd和Pb较低;弱酸提取态Cd占比27. 0%±6. 4%,Zn和Ni次之.黑色岩系母质风化导致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富集,Cd是区域内的特征污染元素,其生物有效性较高,并易于在农作物中富集. Cd的转运系数高于其他元素,农作物中Cd的富集和污染程度最高,特别是叶类蔬菜,平均Cd含量(干重)高达11. 5 mg·kg~(-1),不适于种植和食用;部分农作物Cr超标,存在一定风险.因此,有必要对研究区农田土壤进行污染等级划分,实行科学管控,并进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以保障当地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392.
以整体式蜂窝状分子筛为载体,制备铜锰铈负载型催化剂,研究其微波辐照下对VOCs (甲苯、丙酮、乙酸乙酯)的催化活性及其稳定性,探究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并通过测试床层温度分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微波功率1.3kW、催化剂体积300mm×300mm×300mm,固定床温度>300℃条件下,催化剂对初始浓度200~2000mg/m3的5m3/h VOCs气体的降解效率为80%~92%.温度是VOCs氧化降解的条件,但当床层温度超过了300℃(VOCs完全燃烧温度)之后,升温对VOCs降解效率的影响不再明显.表征可知,尖晶石态铜锰铈单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氧化物是主要的催化活性组分.VOCs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准一级反应而被催化氧化;高温对催化剂结构有一定影响,但重复性试验证实了催化剂的高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93.
将镜泊湖分为北部湖区、中部湖区、东部湖区、西部湖区、南部湖区共设置23个表层沉积物采样点和10个沉积柱芯采样点,采用The Standards,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 (SMT)法测定沉积物中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铁/铝结合态磷(NaOH-P)、钙结合态磷(HCl-P).分析镜泊湖沉积物各形态磷的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和对磷释放的贡献.结果表明,镜泊湖湖区沉积物各形态磷有3个主要成分,其中成分1主要代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主成分2主要代表农业污染,主成分3主要代表碎屑岩、自生磷灰石和含磷矿物质等;镜泊湖沉积物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分布特征受镜泊湖水文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湖区沉积物各形态磷含量整体而言随深度的增加不同程度的下降;对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磷释放贡献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镜泊湖各湖区沉积物短时间尺度内以滞留为主,但在长时间尺度下具有一定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394.
目的在TC4表面制备均匀致密的YSZ-20%(体积分数)W(ZW2)复合涂层,以提高其抗烧蚀性能,并对其在超音速燃流中的烧蚀响应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以8YSZ和W粉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真空烧结工艺制备喷涂用ZW2复合粉末,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制备ZW2复合涂层,采用超音速火焰冲刷法(SCF)测试涂层的抗烧蚀性能。结果在1500℃的真空环境下烧结2 h后,ZW2复合粉末原始颗粒之间的结合方式由PVA交联结合转变为冶金结合,烧结粉末的松装密度和流动性较造粒粉末分别提升632.3%和39.8%。APS制备的ZW2涂层的孔隙率为9.5%±0.8%,经SCF考核5 s后,500μm厚的ZW2涂层可以使TC4钛合金基体免于烧蚀,仅在ZW2涂层表面形成了厚度约为30μm的ZrO2-WO3疏松顶层。结论利用APS工艺可以制备均匀致密的ZW2复合涂层,真空烧结处理提高了ZW2复合粉末的APS工艺适应性。ZW2涂层有效地提高了TC4的抗烧蚀性能,烧蚀过程中低熔点WO3的形成缓解了烧蚀过程中涂层内部的热应力,从而避免了涂层提前剥落失效。  相似文献   
395.
食用菌是一类绿色保健食品,但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本文从贵阳市主城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分期采集了各类食用菌共计153份,分析检测了其中的As、Cd、Cr、Cu、Hg、Mn、Pb、Sb、Se、Tl和Zn等11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本次样品中Cd元素超标频次最高,其次为As、Pb和Hg元素;重金属元素在干制品姬松茸和竹荪样品含量水平较高,竹荪样品中As、Cd和Hg的超标率为100%,Pb元素的超标率为17.0%,姬松茸样品中As、Cd、Hg和Pb四种元素超标率分别为92.8%、92.9%、92.8%和64.3%;平菇和杏鲍菇样品中多种元素的转移系数较高,而姬松茸则偏低;暴露-剂量模型评估表明各类样品的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0,表明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这将为全省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对贵阳地区人群膳食调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6.
为了探讨赤泥固化电解锰渣中可溶性锰离子的固化效果和可行性,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分析手段,对比评估了新鲜赤泥、陈旧赤泥(堆放1年以上)、生石灰以及陈旧赤泥复合生石灰等固化剂在不同添加剂量下对电解锰渣中可溶性锰离子的固化效果,并初步阐释了赤泥固化电解锰渣中可溶性锰离子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新鲜赤泥的固化效果优于陈旧赤泥,但差于生石灰;当添加量为30%时,新鲜赤泥对可溶性锰离子的固化率为93.7%,而陈旧赤泥仅为58.6%。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陈旧赤泥在堆存过程中部分碱性物质流失所致。另外,30%陈旧赤泥复合5%生石灰时,固化率可达99.8%,与10%生石灰固化效果相近,表明利用赤泥取代部分生石灰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固化效果,并且降低了固化成本。总之,赤泥具有作为电解锰渣固化剂的潜力,但考虑到电解锰渣和赤泥还存在其它的危害物质,因此大规模利用时还需要综合评估其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引起次生风险。  相似文献   
397.
投入产出模型在工业生态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出工业生态系统物质流分析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业生态系统“关键种企业”的识别方法。以及工业生态系统企业能量消耗特征、累计污染排放特征的量化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将是辅助工业生态系统日常管理与维护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98.
论社会经济发展主导要素的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是人有目的的行为的结果,因此,社会发展的决策者对社会发展趋势与规律的正确认识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选取社会发展实践活动中最基本、最具决定意义的经济领域,探讨经济发展主导要素的演替规律,并用中国近50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佐证理性分析的结果。结论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主导性发展要素不同,要素整合形式也不同,大致表现为“劳动力为主导→资本(自然资源、人造资本、资金)为主导→知识(科技、信息、管理)为主导→环境质量为主导”各个发展阶段的逐步演替。  相似文献   
399.
通过对欧3排放法规和欧2排放法规的对比,阐明了欧3法规实施前后汽车行业、电控企业、催化器生产企业、石化行业、汽车维修/销售行业、政府管理部门,乃至车主将面临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国产欧3车的开发状况及其催化器技术的最新进展表明:中国的整车开发技术及排放控制技术完全有能力配合北京在2005年将要率先实施的相当于欧3的国家第三阶段排放标准,具有非常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00.
20世纪末期我国农地退化的经济损失估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退化是自然过程与社会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现象。本文在分析中国农地退化基本态势的基础上,运用货币估值技术,对农地退化的各种损失进行了定量或半定量估算。估算表明:在1999年,中国由于农地退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268.1亿元,占当年GNP的4.1%,与1992年相比,经济损失占GNP的比重上升了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