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72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根据数值分析相关理论,建立地下通道模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法软件对某地下通道开挖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周边建筑是否安全,并提出地下通道开挖过程中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反映周边建筑的沉降在允许的安全范围内,且与实际监测结果吻合,地下通道工程和周边建筑在开挖过程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2.
催化铁内电解法深度处理某污水厂尾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红洋  郭丽  熊伟  陆斌 《环境科技》2010,23(3):37-39
采用催化铁内电解技术对某污水处理厂不达标尾水进行中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催化铁内电解法不仅能使污水内的CODα质量浓度从125~145mg/L降到50~80 mg/L,平均去除率为54.2%,污水的色度降低50%,同时使得废水的ρ(BOD5):ρ(CODcr)从0.14增加到了0.38,有利于后续的生化深度处理,为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改造和工程扩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3.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加,而环境容量的过度使用,又会反过来约束能源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确定我国的能源发展方向将成为我们重点研究的问题,对我国能源供应和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近几年来我国的能源生产总量持续小于能源消费总量,供需缺口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全面和系统的梳理环境质量、功能分区、总量控制和低碳经济等能源发展的环境约束条件,有助于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为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能源环境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低碳氮比猪场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针对低碳氮比猪场废水传统脱氮法碳源不足的问题,采用SBBR反应器进行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脱氮.实验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可为厌氧氨氧化创造良好的进水条件;经预处理的猪场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效果显著,氨氮、亚硝态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8%、 99.3%、 84.1%,废水中残留有机物未对厌氧氨氧化效果产生明显影响,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平均变化量之比为 1∶1.21∶0.24.色质联用分析结果显示,猪场废水中有机物成分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前后未发生明显变化,主要化合物为酯类和烷烃类物质;特殊功能菌种检测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的微生物系统是一个厌氧氨氧化菌与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共存的系统,厌氧氨氧化菌是该系统主要脱氮功能菌.  相似文献   
65.
烧失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实验条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失量法是测定有机质含量的可靠手段,以其方便、快捷、经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学、地质学、湖泊学等研究中。但由于对煅烧过程的研究较少,煅烧条件的选择不统一,使得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定结果的可比性较差。本研究使用带烧失称重系统的马弗炉,对中国北方有机质含量不同的三种类型土壤进行了烧失量测定实验,通过观察土壤重量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连续失重过程,对煅烧温度、煅烧恒温时长、样品量及升温速率等实验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确立了烧失量法适宜的实验条件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宜选择3℃/min;样品量建议选用3~5 g,有机物含量低的样品可适量增加;不同类型土壤的适宜煅烧温度略有差别,黑土和栗钙土建议选用550℃,而黑垆土选用500℃或550℃;恒温2h可获得较为稳定的烧失量结果。  相似文献   
66.
热活化和酸活化给水处理厂废弃铁铝泥的吸磷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酸活化和热活化方式对给水厂废弃铁铝泥(ferric and alum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s,FARs)吸附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活化和热活化均能提高FARs的磷吸附能力,其中经2mol·L-1HCl酸活化的FARs(AH2.0-FARs)和300℃热活化的FARs(H300-FARs)取得最好的磷吸附效果.结合SEM和XRD表征技术对活化机制分析得知,两种活化方式均会使FARs变得疏松、多孔,从而提高FARs对磷的吸附能力.Langmuir和Freundlich两种模型均可很好地反映活化前后FARs的等温吸附过程,FARs对磷的理论饱和吸附量由活化前的20.48mg·g-1分别增加到22.86mg·g-1(AH2.0-FARs)和29.66mg·g-1(H300-FARs).低pH值有利于FARs对磷的吸附.此外,解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活化后的FARs能够更好地固定磷.因此,活化后的FARs是一种相对更好的磷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67.
水中含氮污染物种类繁杂,危害巨大,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与多孔碳的复合材料(LDH/C)具备记忆效应、结构可调性、阴离子可交换性等优势,在去除水体中含氮污染物方面极具潜力.根据2015年以来LDH/C研究成果,系统综述了LDH/C的合成方法;详细介绍了LDH/C去除含氮污染物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68.
为验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测试技术适用性及可行性,获取燃煤电厂机组碳排放特征,系统比较不同测试方法之间碳排放量的差异,对某典型火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开展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测试原理及设备二氧化碳排放实测体积分数均较为接近。测试机组CO2实测体积分数为11.28%~14.21%,与负荷变化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不同负荷下基准氧含量(体积分数6%)基本无变化。测试机组排放量与负荷正相关,使用了缺省值的指南排放量最高,与其他方法排放量相对偏差均值为31.6%;使用入炉煤实测数据的指南排放量差异不大,相对偏差为0.1%;使用入炉煤实测数据的2版指南排放量高于直接测量法,相对偏差均值为4.9%;直接测量各类方法间相对偏差均值为1.0%,其中在线法与手工法间相对偏差均值为1.2%。CO2排放强度与负荷负相关,实验条件下,机组负荷越高,碳排放强度越低。  相似文献   
69.
为探究河南省人类活动净磷输入状况,基于河南省18个省辖市(县辖市)行政单元统计数据,利用人类活动净磷输入量(NAPI)模型,核算河南省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和2019年人类活动净磷输入量.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1990~2015年河南省NAPI整体呈升高趋势,2015~2019年略...  相似文献   
70.
分析了2018年10月初广州市一次为期6 d的臭氧污染事件,利用拉格朗日光化学轨迹模型对广州市的臭氧污染进行了溯源分析,量化了不同区域对臭氧污染的贡献,评估了重点排放区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前体物减排对臭氧污染控制的效果.结果表明,本次污染事件期间,日最大8 h臭氧均值均超过160 μg·m-3,最高达271 μg·m-3,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平均浓度为(77.7±42.8)μg·m-3和(71.9±56.2)μg·m-3.芳香烃和烯烃是主要的VOCs反应活性物种,分别贡献了38%和30%的·OH反应活性以及51%和16%的臭氧生成潜势.本次臭氧污染事件主要受3类气团输送影响,3类气团中的高排放区域分别为广东省外、广东省内和广州市本地,在高排放区域中臭氧生成均受VOCs控制.途经区域前体物减排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减排VOCs对于降低臭氧浓度的效果优于减排NOx.在100%减排情况下控制高排放区域的交通源排放对广州市臭氧控制的效果(臭氧降低14.6%~21.0%)高于控制工业(8.4%~15.3%)、电厂(0.9%~6.2%)和民用源(2.3%~4.7%)的排放,但单独控制交通源在小于90%减排比例下对臭氧污染控制的效果并不显著(<10%).此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物源排放也对臭氧生成有重要贡献,在模型中关闭生物源排放后,广州市臭氧浓度降低6%~19%.本研究证实了拉格朗日光化学轨迹模型在区域臭氧污染溯源的应用效果,并为广州市臭氧污染的区域协同控制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