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沙湾隧道为背景,为合理选择出节理岩体隧道安全施工方案,从安全、时间和经济三方面综合分析,运用数值模拟分别对双侧壁导坑法、交叉中隔壁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进行研究。分析得到隧道围岩位移和应力变化情况,并以3种施工方案下的拱顶下沉、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隧道施工成本、施工复杂程度为指标,构建施工方案优选的模糊物元模型,通过计算得出3种施工方案的关联度分别为0.778 9,0.802 1,0.869 0,并按最大关联度原则确定出最优方案为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与现场所用方法一致。结果表明,在隧道对施工方案优化时考虑隧道施工成本和隧道施工复杂程度是合理的,采用模糊物元模型进行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OpenSees计算平台,运用孔隙介质固液耦合的三维有限单元法,对某矿山西区的采矿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从不同部位全方位、全面地对比分析、评价了采用两种采矿方法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矿柱底部严重剥落形成的上宽下窄型矿柱与早强胶结充填体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现场地质调查,选用石蜡模拟早强胶结充填体进行室内试验,同时进行数值模型的构建和试验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载过程中,破坏主要发生在矿岩中,石蜡充填体由于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没有明显的破坏裂纹;矿岩中的裂纹主要沿矿岩和充填体接触面进行延展,直至延伸至临空面破坏;试样表壁的石蜡薄层表征显示在加载过程中,在试样表壁大的裂纹带附近伴随小裂纹产生。通过相关研究,厘清剥落型矿柱与早强充填体的相互作用机理及破坏规律,以便开展针对性的矿柱补强,确保充填采场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充填法接触带的稳定性,需要选择合理的充填法和2种采矿方法并存下的最优回采顺序。为此,将2种采矿方法接触带简化为简支梁加弹簧约束的力学模型进行切应力和挠度的计算,定量分析接触带的应力变形情况。同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选择程潮铁矿典型剖面进行模拟,在接触带设置系列监测点,通过主应变值评判回采顺序。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适合保安矿柱的开采。2种采矿方法作用下5种回采顺序的模拟比较,方案a的C5→B1→C4→B2→C3→B3→C2→C1回采顺序更利于2种采矿方法接触带的稳定,说明错开协调的回采方案更优。  相似文献   
5.
根据数值分析相关理论,建立地下通道模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法软件对某地下通道开挖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周边建筑是否安全,并提出地下通道开挖过程中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反映周边建筑的沉降在允许的安全范围内,且与实际监测结果吻合,地下通道工程和周边建筑在开挖过程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矿山人员安全状况与矿山安全生产休戚相关。运用可拓学理论及方法,以矿山人员安全综合评价体系中的"人员"因素为例,构建了矿山人员安全评价的经典物元和节域物元,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权重,进行了综合评价。该方法为矿山人员安全的多因素定量评价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金属矿山企业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安全工作的作用更加突出,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人的生命经济价值出发,通过对人身伤亡赔偿费用的确定,分析人身伤亡赔偿与安全效益之间的经济关系,论证了提高职工的人身伤亡赔偿,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为企业制定安全措施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大多数安全状态的辨别都受人为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为了使辨别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应用模糊数学及层次分析的综合评判方法,对施工安全状态进行定量表达,该方法运算简便,可操作性强,较其他方法更适合于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文化水平低、凭经验判断安全状态的现象,便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掌握,并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9.
针对自然崩落法向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过渡时底柱破坏的具体要求,为保证安全生产,提出了悬臂模型,并利用弹性力学的方法对底柱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得出悬臂折断时的长度。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施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运用无损回弹测试方法,对井筒支护的强度进行现场检测,并依据测试结果运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井筒安全稳定性进行分析,采取了加固补强的具体措施保证了东主井在一定时期内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