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311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91.
针对红山油田蒸汽吞吐生产过程中一氧化碳产出浓度超标的问题,开展了实验研 究,分析了反应温度、水油质量比、反应时间、储层矿物等因素对于一氧化碳产出浓度 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的升高、水油比的减少、反应时间的减少均会使一氧化碳 产出浓度上升,但造成红山油田生产过程中一氧化碳产出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红山油 田地层岩石矿物对水气转换反应的催化能力不足,加入对水气转换反应具有催化能力的 药剂可以降低一氧化碳产出浓度。  相似文献   
492.
滩涂是陆地与海洋间重要的生态交错带以及生态系统之一,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滩涂围垦成为缓解区域土地利用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论文通过对不同围垦年限以及不同人类干扰强度下土壤粒径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的时空差异研究,比较了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垦区环境的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60 a的围垦过程中,在强烈、中度和无人类干扰强度下,土壤粒径分布均表现出在脱盐过程中随围垦年限增加而砂粒减少、粉粒和粘粒增加的过程,脱盐后砂粒的年均下降率可达0.72%;2)在无干扰强度下,土壤粒径分布反映出滩涂围垦和脱离海水影响的自然过程,而强烈和中度干扰强度则在此基础上反映出人为和自然干扰的综合效果;3)耕种方式、时间以及土壤侵蚀等因素均会对土壤粒径分布的变化强度造成影响而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4)土壤粒径的时空分布可以综合反映出滩涂围垦区的环境特点,对指导垦区内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围垦过程中,不同的开发利用时间及区位表现出了不同的关键影响因素,使垦区内土地利用格局和资源配置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随之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为未来滩涂围垦区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3.
李鹏  濮励杰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1):1823-1832
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在发达地区除了表现出全国平均水平的共性外,又表现出它的特殊性。论文在赵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基于AR模型修正的线性回归法和协整分析法,对比分析了江苏省内两者关系的特殊性,结果显示:①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的相关系数为0.992,回归结果表明,经济每增长1%,建设用地将增加0.135 9个百分点,这远小于全国的平均水平;②苏南5市的单位经济增长所带动的建设用地增量明显低于全国,但略高于江苏省;③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扩张存在一个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对短期波动的调整系数为-0.446 9,经济增长对短期波动的调整系数为2.236 0,后者明显大于全国平均值;④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是建设用地扩张的单向Granger原因。研究结论:各级政府和决策者应该在积极探索发达地区遏制建设用地扩张机制的同时彻底放弃通过建设用地扩张带动经济增长的想法与尝试,同时要积极发挥中小城市的"人口分流"作用,通过抑制人口向大城市集聚而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  相似文献   
49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O薄膜,并通过光电流响应、EIS、SEM、XRD等分析方法对其光电化学性能、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以制备的ZnO薄膜为工作电极对乙酰甲胺磷进行光电催化降解.实验表明,ZnO薄膜电极在UV照射下能够有效地光电催化降解乙酰甲胺磷,加入适量H2O2后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在H2O2浓度为9.908 mmol.L-1,外加电压为1.2 V,支持电解液Na2SO4浓度为0.01 mol.L-1,溶液pH值为5.4的条件下,对0.1 mmol.L-1的乙酰甲胺磷180 min的降解率可达到89.6%.  相似文献   
495.
利用2017年10月~2018年8月的PM10、PM2.5、PM1质量浓度数据以及NCEP全球再分析气象资料,分析乌鲁木齐市区和南郊山区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以及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分析市区颗粒物潜在源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市区PM2.5的超标天数为26d,南郊山区无PM2.5超标,市区PM10的超标天数是南郊山区的3.5倍,市区日均值及月均值质量浓度是南郊山区的2~7倍,市区呈现冬高夏低的季节特征,南郊山区春季最高;②乌鲁木齐市区PM10日变化存在3个峰值,PM2.5、PM1为双峰型分布,南郊山区均呈双峰分布;并存在季节性周末效应;③长短两支聚类气流轨迹对乌鲁木齐市区颗粒物浓度影响较大,春夏气流来自中亚,秋冬来源于北疆周边地区;④颗粒物潜在源区分布季节特征显著,高值区主要为昌吉、巴州、吐鲁番等周边地区,西北部中亚地区也是颗粒物重要来源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496.
易挥发有毒化合物催化燃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富氧条件下以2.0% Ru/Al2O3和2.0% Ru/AC(AC为活性炭)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研究了甲醇、氨、甲苯的催化氧化活性及反应动力学. 结果表明,Ru/Al2O3对3种反应物的催化活性比Ru/AC高,3种反应物的反应活性顺序为甲醇>氨>甲苯,其去除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反应的活化能(Ea)测定结果为甲醇<氨<甲苯. 比表面积检测(BET)和透射电镜(TEM)结果显示,Ru/Al2O3与Ru/AC的孔体积(0.54 mL/g)近似相等,而其孔径分别为9.3和2.3 nm;在大孔径的氧化铝上Ru以极细的粒径(<3 nm)形成高度分散体系,在活性炭上Ru则以较大颗粒(4~10 nm)位于活性炭表面,Ru的粒径细化及形成高分散体系可能是Ru/Al2O3的催化活性高于Ru/AC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7.
不同品种尿素施入土壤后pH值的变化和氨气释放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了4种尿素(普通尿素、保水型控释尿素、德国缓释尿素、矿物改性包膜尿素)施入土壤后pH值的变化和氨气释放的差异.结果表明,施入德国缓释尿素pH值下降速度最慢,但氨气挥发量最多,五周内在冲积菜园土中为25.65%,红菜园土中为16.68%.施入矿物改性包膜尿素pH值下降最快,但氨气挥发量最少,五周内在冲积菜园土中为8.07%,红菜园土为5.19%.这是由于德国缓释尿素中含有双氰胺(DCD),抑制硝化反应,因此,pH值下降缓慢,氨气挥发量大.矿物改性包膜尿素外层为磷矿粉,能缓解尿素的溶解,降低氮的释放,减少氨气挥发.  相似文献   
498.
采用原状土芯(intact core)法,探讨了四川洪雅柳江退耕还林模式: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与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复合模式(HN)、光皮桦人工林(H)、扁穗牛鞭草牧草地(NC)、柳杉(Cryptameria fortunei)人工林(LS)细根、草根分解速率以及其与细根、草根分解密切相关的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变化,结果表明:①细根、草根分解速率符合Olson单指数分解模型,年分解常数(k)分别为1.06、0.93、1.32、0.86/年,分解1年后干重损失率分别为65.49%、60.55%、73.32%、57.51%;②在一年的分解期间的各个阶段HN模式的好气固氮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都显著大于其他3种模式(p<0.01);③4种模式固氮细菌与氨化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氨化细菌数量与硝化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HN、LS模式固氮细菌数量与细根、草根N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细根、草根的分解受到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相互作用的影响,自生固氮在林草复合模式与柳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的自肥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99.
为了探明HTO在海洋环境中的行为,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5种海洋贝类对HTO的吸收和贝类组织中结合态氚的形成动态.结果显示:贝类组织中的氚以自由水氚(即HTO)和结合态氚形式存在,以自由水氚为主,其量占贝类中总氚比活度的97.4%以上,结合态氚的含量很低,仅占贝类中总氚比活度的0.4%~2.6%.海洋贝类对自由水氚的吸收速度非常快,仅2h有3种贝类(青蛤、紫贻贝和焦河蓝蛤)已达最大值.结合态氚的形成和积累随时间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富集系数(CF)值分析表明,海洋贝类对HTO没有明显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500.
以营口港为例,基于GIS的港口总体规划景观结构分析,结合景观生态学指数,分析了港口地区景观结构在规划实施前后的特征及其变化,并探讨了港区景观结构变化对海岸带生态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营口港规划的实施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当地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景观特性,但仍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人工类型斑块面积及其所占比例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人工类型斑块的破碎度指数略有下降,其分布将更趋于一体化.研究还表明,在GIS的支持下,进行港口总体规划的景观结构分析完全可行,有助于分析港口建设所可能产生的景观生态学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