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0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2021篇
安全科学   650篇
废物处理   247篇
环保管理   409篇
综合类   3585篇
基础理论   904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359篇
评价与监测   296篇
社会与环境   292篇
灾害及防治   26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334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560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525篇
  2010年   420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Using a case study of the Lake Abitibi Model Forest (LAMF),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in carbon storage during 1990–2000, and to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estimation of the carbon budget for LAMF's ecosystems. As well, it provided the information needed by local forest managers to develop ecological and carbon-based indicators and monit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forest ecosystems. Temporal and spatial carbon dynamics were simulated at the landscape level using ecosystem model TRIPLEX1.0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he simulate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and carbon storage in forest biomass and soil were compared with field data and results from other studies for Canada's boreal for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mulated NPP ranged from 3.26 to 3.34 tC ha−1 yr−1 in the 1990s and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ange measured during the Boreal Ecosystem-Atmosphere Studies (BOREAS) in central Canada. Modeled NPP was also compared with the estimation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The density of total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was 125.3, 111.8, and 106.5 tC ha−1 for black spruce, trembling aspen, and jack pine in the LAMF ecosystem, respectively. The total carbon density of forested land was estimated at 154.4 tC ha−1 with the proportion of 4:6 for total biomass and soil. The analysis of net carbon balance of ecosystem suggested that the LAMF forest ecosystem was acting as a carbon sink with an allowable harvest in the 1990s.  相似文献   
82.
原政云 《环境工程》1997,15(1):54-58
以唐山市亚行贷款环保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说明应用矩阵法的内容、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83.
本文采用维多利亚蓝简易试剂管法,直接在水相中显色快速测定环境水质中的洗涤剂.此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t检验结果,P>0.05,简易法与标准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适合于现场及野外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84.
江苏溧阳小梅岭硅灰石矿产于二叠系栖霞组硅质岩中,其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庙西花岩岩体。矿体以层状产出,矿石为不规则透镜体,方解石和硅灰石常常互层,常见有硅质岩核心。伴生矿物主要有透辉石、绿帘石、符山石、鱼眼石和萤石。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矿区内硅灰石均属三斜低温硅灰石,其a=-7.934,B0=7.321,C0=7.068,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表明,该硅灰石矿杂质含量较少。根据野外地质条件和理论反应式、反应曲线,小梅岭硅灰石矿形成于半封闭的体系,其形成温度和压力均属中等。  相似文献   
85.
一个耐受镉毒害的拟南芥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的拟南芥M2代群体(Columbia型)中筛选获得一个耐受镉Cd2 毒害能力显著增强的拟南芥突变体(命名为cdr1-1).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为隐性单基因突变,与野生型相比,cdr1-1突变体在不同发育时期均能耐受Cd2 毒害,且其对Cd2 的积累能力也显著高于野生型.此外,还发现cdr1-1突变体体内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用GSH合成抑制剂丁硫氨酸亚矾胺处理cdr1-1突变体,导致其耐受Cd2 毒害能力显著下降,几乎接近野生型水平,表明cdr1-1突变体对Cd2 的耐受性至少部分依赖于GSH介导的途径.  相似文献   
86.
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4氯苯酚(4CP)浓度迅速降低,反应过程对应着产生大量的单线态氧和自由基.金属离子Fe2+、Fe3+、Al3+能够加速这一过程,尤以Fe2+、Fe3+的影响更明显;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向4CP体系加入的富里酸(FA),对4CP浓度降低略起抑制作用,这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当再加入金属离子Fe2+、Fe3+、Al3+后,能够加速4CP浓度降低,尤以Fe2+、Fe3+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87.
固化法处理废干电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介绍了电池的历史及其生产的现状、排废特征 ;简述了废旧干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回收处理工艺和经济环境效益 ;结合金霸王 (中国 )有限公司废干电池的特点和电池废料的处理现状 ,对其采用固化法处理 ,然后进行渗漏试验并作出结果分析和评述 ;最后对废干电池的回收处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8.
辽河流域河流栖息地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建立了由底质、栖息地复杂性、速度-深度结合特性、堤岸稳定性、河道变化、河水水量状况、植被多样性、水质状况、人类活动强度和河岸土地利用类型所构成的河流栖息地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等级划分以及栖息地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结合2005年辽河流域河流生态调查结果,对流域内所调查的28个河段的栖息地质量状况进行了具体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河道栖息地综合指数与河流理化因子、底栖生物以及小流域土地利用状况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辽河流域28个河段的栖息地质量状况差异显著,其中10个河段达到了较好等级以上,6个仅为中等水平,12个河段为较差等级以下;②栖息地质量与理化因子、底栖生物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栖息地质量是影响水质与生物状况的重要因素;③小流域的人类未利用土地比例与栖息地质量显著相关,表明小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对栖息地环境质量影响较大,是恢复与保护河流栖息地质量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9.
废旧橡胶粉用于道路改性沥青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肖鹏  马爱群 《交通环保》2005,26(3):56-58
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利用废旧橡胶粉对道路沥青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废胶粉的细度及掺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并就橡胶粉改性沥青所采用的胶粉细度、掺量以及改性措施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0.
介绍北海分公司含硫污水汽提装置改造情况及运行效果,并对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