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54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超声波/零价铁体系降解苯胺废水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胺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对超声波/零价铁体系降解苯胺的过程与机理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零价铁投加量、废水初始pH值、废水初始浓度对苯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声波/零价铁体系适宜处理苯胺浓度较低的废水,零价铁的最佳投加量为2.8g/L,废水初始pH值的适宜范围为7~8;超声波/零价铁体系降解苯胺具有协同作用,对苯胺的降解以.OH自由基的氧化作用为主,其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紫外可见光谱显示,苯胺在超声波/零价铁体系中发生了开环反应。  相似文献   
142.
文章以昆明市主要排污河道之一的大清河入滇池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小流域范围内城郊型面源污染状况,通过详细的问卷调查和实地采样分析,初步得出研究区污染物产生的来源、产生特点和发生量。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排放、地表径流产污、农田排水是该研究区氮、磷污染物排放的三大来源;其中,总氮排放量有54.7%来源于生活污水,25.9%来源于农田化肥流失;总磷排放量有61.5%来源于生活污水,24.8%来源于地表径流。滇池周边地区面源污染物来源和特征有别于滇池全流域的各污染类型比值,面源污水已成为城郊区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控制之要点。因地制宜,就地处理城郊型的农村生活污水,科学平衡施肥,降低地表径流排污浓度,是城郊型滨湖带小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3.
144.
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特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杨帅  杨凤林  付志敏 《环境科学》2009,30(3):803-808
采用挂膜填料代替传统膜生物反应器(MBR)的活性污泥,构建一种新型的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 (MBMBR),考察其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效果及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特性.结果表明,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运行67 d,对模拟生活污水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有机物及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进水COD浓度为573.5~997.7 mg/L时,膜出水COD去除率为88.3%~99.2%.进水氨氮浓度为45.5~99.2 mg/L时,膜出水氨氮去除率为72.1%~99.8%,总氮去除率为62.0%~96.3%.批式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膜去除总氮的最佳溶解氧浓度为1 mg/L,其中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100%和60%.生物膜系统内可能存在好氧反硝化现象.DO为3 mg/L且有机碳源充足时,生物膜总氮去除率为99.0%,SND率达到99.8%.扫描电镜对生物膜的观察发现生物膜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孔隙,有利于溶解氧和有机基质从外界向生物膜内部传递.  相似文献   
145.
TiO_2/海泡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印染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焦硫酸钾和钛酸丁酯制得TiO2酸性溶胶,再用浸渍、振荡等方法制得TiO2/海泡石光催化剂。研究了所制得的光催化剂对模拟活性艳兰印染废水的吸附和光催化性能:光催化剂对活性艳兰的吸附能力较原矿粉大大提高;在光催化体系中,活性艳兰的高去除率(>96%)并不是简单的吸附行为,而是发生了光催化降解被完全矿化而去除,说明Ti已经嵌入到海泡石的层间结构中。在反应液中加入H2O能提升光催化降解的速率,同时光催化过程会使溶液pH值朝着中性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46.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定量分析了白洋淀鸭子肌肉、肝脏、脑组织中HCHs、DDTs和PBDEs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组织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9~5.0 ng/g(以湿重计,下同)和0.3~2.8 ng/g,而PBDEs的含量范围是0.03~0.65 ng/g.统计分析鸭子不同组织中持久性卤代烃的含量差异,结果显示,DDTs和PBDEs的含量水平有较大差异(p0.05);而HCHs在3种组织中的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肝脏中DDTs和PBDEs的平均含量较高,分别为2.3和0.37 ng/g.在HCHs和DDTs同系物(代谢物)组成中,β-HCH在肝脏和脑组织中占主要地位,p,p′-DDE是DDTs的主要代谢产物;在PBDEs同系物中,BDE47和BDE99是鸭子组织中主要的组成部分.鸭子不同组织中HCHs、DDTs和PBDEs的组成模式反映了白洋淀仍然受到历史残留的有机氯农药污染;同时,来自白洋淀上游的工业污染很可能输入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BDEs).  相似文献   
147.
南北极大气气溶胶单颗粒成分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定量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分别测定了采自北极新奥尔松地区(78?55′N、11?56′E)和南极乔治王岛(62?13′S、58?47′W)极昼天气下PM10大气颗粒物样品.结果表明,北极和南极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北极的颗粒类型中,“反应的海盐”和“矿物尘”分别占颗粒总数的44%和27%,“新鲜海盐”所占的比例不到10%,“反应的海盐”中以含硝酸盐的颗粒为主,反映了外来物质或人为污染对该地气溶胶影响较大;南极的颗粒类型中,“新鲜海盐”占总数的74%左右,“反应的海盐”占19%,反应的海盐全部含硫酸盐、未发现含硝酸盐的颗粒,推测与海盐反应的含硫物质来源于海洋浮游生物代谢过程产生的二甲硫醚(DMS)及其降解产物,而与人为污染无关.  相似文献   
148.
生物炭添加对湿地植物生长及氧化应激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传统潜流人工湿地中,因氧气扩散过低,导致DO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当湿地植物长期处于缺氧甚至厌氧环境时,可造成膜脂质过氧化及蛋白质和DNA损伤.由于生物炭投加至人工湿地利于空气扩散进入湿地床体,改善湿地内部环境,为此,本试验在温室内构建5组潜流人工湿地,研究生物炭对湿地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 L.,AC)的影响特征和机制.结果表明,生物炭能够显著增加湿地中AC体内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被激励,利于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SP)的积累和植物生物量的增加,同时生物炭能加强谷氨酰胺合酶(GS)的活力,增强植物体内氨氮(NH_4~+-N)的代谢,进而增强AC的比吸收速率,利于AC吸收去除NH_4~+-N.AC是一类对缺氧条件具有显著抵抗能力的湿地植物,但湿地长期缺氧或厌氧能对AC体内造成膜脂被氧化的不良影响,但生物炭添加能够缓解AC体内超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的积累,显著降低AC体内丙二醛(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9.
重庆市农地重金属基线值的厘定及其积累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伍福琳  陈丽  易廷辉  杨志敏  陈玉成 《环境科学》2018,39(11):5116-5126
为了确定重庆市农地土壤重金属基线值,了解重金属积累情况,明确优先控制元素,本研究基于地球化学基线原理,根据分层抽样采集6个土壤类型的表层土样共214个;在严格质量控制下,测定各个样品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采用数理统计法、迭代剔除法和累积频率曲线法确定8种重金属的基线值,并应用地球化学基线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估了重庆市农地土壤重金属积累状况.结果表明,重庆市农地土壤As、Cd、Cr、Cu、Hg、Ni、Pb、Zn的基线值分别为5. 83、0. 25、66. 78、25. 45、0. 069、29. 90、26. 18、78. 44 mg·kg~(-1).地球化学基线因子指数法评估表明土壤As、Hg、Zn积累最为突出,分别有14. 65%、11. 82%、3. 88%样点达重度积累;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估表明Cd、Cr、Cu、Ni、Pb超过93%的样点处于无积累,Hg、Zn、As轻度积累比例分别为26. 60%、21. 84%、21. 21%,仅As和Zn有5. 56%和0. 49%的样点为中度积累.水稻土、紫色土与潮土、黄壤、石灰岩土相比重金属积累程度轻.渝东北大巴山石灰岩中低山区、渝东南武陵山石灰岩低山区As、Zn点位积累率较高,渝西窟窿丘陵台地区、渝中中高丘平行岭谷区Hg、As点位积累率较高.两种评估方法均表明重庆市农地土壤主要积累重金属为As,其次为Hg、Zn,应加强管理防范.  相似文献   
150.
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布及沉降特点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朱晓桐  衣俊  强丽媛  程金平 《环境科学》2018,39(5):2067-2074
河口区域是污染物的源头与交汇的区域.为探索微塑料在长江口潮滩的污染现状,本文选取长江口6个采样点、4个季度的潮滩沉积物进行采样分析,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微塑料检测结果显示的平均丰度为(3.42±1.31)items·g~(-1),有纤维状和碎片状两种存在形式,其中纤维状占主要部分.微塑料在潮滩沉积物中的分布与沉降和长江口冲淤情况有着高度一致性,在沉积物冲刷地段位点微塑料丰度较低,在沉积物淤积位点微塑料丰度较高.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在1月达到最高值,且在1月和4月各位点差异较大,在7月和11月差异较小.再悬浮实验表明,微塑料主要在表层沉积物和水中积聚.本文结果表明,长江口潮滩沉积物受到一定程度的微塑料污染,微塑料在潮滩的积聚与长江口冲淤、降水和潮汐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的结果可以为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