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89篇
安全科学   139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761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西南岩溶山区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探讨了西南岩溶山区景观生态结构与功能以及景观生态过程的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基本特征,尝试从景观角度认识西南岩溶区生态空间特性与演化过程。受地质地貌和土地利用的影响。西南岩溶山区景观基质脆弱、景观格局分异明显,具破碎化与景观结构粗粒化、景观动态变化范围大且速度快、整体退化明显的特点,以石漠化为特征的景观演化削弱了岩溶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岩溶山区的景观生态建设须充分认识岩溶山区资源环境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的适生植物资源,协调生态效应和水文效应,促进水土资源的有效保持向高效利用发展,形成新的高效、和谐的人工自然景观。今后应把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结合起来、与人文因子和地学背景结合起来,加强小尺度的景观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2.
抚仙湖北岸入湖径流中总氮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抚仙湖现有污染主要来自北岸。通过抚仙湖3条入湖河流中总氮负荷量进行调查,对抚仙湖入湖河流中总氮负荷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条入湖河流总氮为劣V类水质,是影响抚仙湖水质的主要因素。为湖泊总量控制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Persistent organochlorine compound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GC-ECD in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two selected rivers in Tianjin, Haihe River and Dagu Drainage River. A total of 16 surface sediment sites were selected along the both rivers. The frequency of detection of T-HCH and T-DDT in sediment samples both was up to 100%, which illustrated that the contamination of HCH and DDT was widespread in Haihe and Dagu Drainage River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various pesticides in sediments from Haihe River were in the range of 3.30-75.96 ng/g dw for T-HCH and 1.57-211.57 ng/g dw for T-DDT. Compared with Haihe River, Dagu Drainage River was contaminated by HCHs and DDTs along the all locations and the values of T-HCH and T-DDT residues in sediments ranged from 2.30 to 124.61 ng/g dw and from 11.28 to 237.30 ng/g dw, respectively, The possible pollution sources were analyzed through monitoring results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 residues in sediments from the two rivers. The investigation also indicated that HCH was still used as pesticide in Tianjin partial area.  相似文献   
104.
垃圾焚烧烟气净化和二噁英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焚烧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在我国正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但焚烧也带来二噁英污染,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世界各国正在采取积极措施控制。文章介绍了二噁英的结构、性质和形成机理,从焚烧前、焚烧中、焚烧后三个方面评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所发展的对二噁英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5.
管网水有机污染物成份及二氧化氯应用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管网水质问题已越来越引人们的重视,这里给出了充分利用现代检测技术分析检测出的管网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成份及其危害,并重点介绍了氯消毒过程中的消毒副产物THM的影响.以及二氧化氯替代氯气成为新一代饮用水消毒杀生剂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6.
利用逆向轨迹反演模式估算北京地区甲烷源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连续监测的大气甲烷浓度数据和拉格朗日逆向轨迹反演模式估算出北京甲烷源排放强度,并与根据最新调查数据建立的北京地区甲烷源排放清单进行了比较。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甲烷排放总量为296.4Gg/a,其中,最主要的甲烷排放源为城市垃圾和化石燃料,反映了北京作为一特大城市甲烷排放以人为源为主的特点。利用2000年6月至12月连续观测的有湿合层代表性的北京大气甲烷浓度,通过奇异值分解法(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反演出模拟区域的甲烷排放源强度和分布。模式计算与排放清单在甲烷源定性分布上对应较好,定量结果也是合理的。但由于可输入的气象数据有限,轨迹在整个模拟区域内覆盖不均匀,反演出的源块位置有偏差,其中偏差最大的为煤矿的甲烷排放。  相似文献   
107.
介绍了靖江市在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拟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8.
新乡市镉污染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对镉固定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具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为生物修复提供了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以新乡市某电池厂周边Cd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平板分离方法分析其细菌群落组成.传统培养方法表明新乡市重金属污染土壤细菌由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这4个门,芽孢杆菌属、节杆菌属和根瘤菌属等30个属组成;高通量测序表明,其由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等25门及400属组成.相较于培养方法,高通量测序群落组成更为丰富.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分子生态网路分析表明其关键细菌分别为Arthrobacter、Marmoricola、Nocardioides、Ferruginibacter、Flavitalea、Nitrospira和Lysobacter等组成.对分离的159株可培养菌株进行Cd摇瓶吸附实验,结果表明Aneurinibacillus、Arthrobacter和Bacillus等11个属的30株菌具有较好地固定效果.效果验证实验表明,Ochrobactrum sp. 1-6、Bacillus sp.2-11和Pseudomonas sp.1-9等6株高效菌株能提高青菜(鸡毛菜)生物量、降低青菜不同组织中的Cd含量.本研究为新乡市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菌种资源,同时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细菌群落和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9.
人为扰动是短时空尺度内森林景观变化或用途转换的主要动力,而乡村路网则成为人为扰动拓展的主要通道。基于1992、2002、2014年三峡库区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3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在ArcGIS平台支持下,研究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2—2014年研究区乡村路网影响域内次生林、退化林地和耕地的动态变化较显著,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平坦区。1992—2002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整体呈退化趋势,退化类型以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耕地、退化林地→耕地为主,演化量达1 705.91 hm2;2002—2014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主要呈恢复趋势,恢复类型以耕地→退化林地、耕地→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和原始林→退化原始林为主,演化量达1 674.52 hm2。2)相比发现,前一时期研究区乡村路网长度的增加和路网材质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驱动森林景观的退化,而后一时期低等级路段的消失、废弃或利用率的降低则有助于森林景观的恢复,消失路段恢复率近100%。3)研究有助于丰富人们对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影响森林景观变化的理解与认识,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合理规划乡村路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荧光物质是一种较好的示踪剂,用于鉴别DOM的来源及其在水文系统中的地球化学行为.该物质在岩溶水系统中的研究较少,并且要作为潜在示踪剂,系统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其光谱信息.实验选取一典型岩溶流域,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技术(EEMs)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结合水化学数据分析,揭示DOM荧光物质在不同岩溶含水空间的组成和转化关系,刻画流域尺度DOM的来源,探讨水化学因素对DOM荧光物质转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流域外源地表水和岩溶地表水中的DOM以类蛋白色氨酸为主,浅层岩溶水和深层岩溶水以类蛋白色氨酸和酪氨酸为主.荧光指数(FI)、生物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的综合分析认为,浅层岩溶水和深层岩溶水的DOM主要来自于内源微生物分解,岩溶地表水和外源地表水的DOM既有陆源输入又有内源微生物分解,且内源贡献占有较大比例.受岩溶水化学参数的影响,3种荧光物质具有明显的分异特征:类酪氨酸物质对Ca~(2+)和HCO_3~-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岩溶水中存在的比例比较大.类色氨酸物质则相反,类富里酸物质则与TDS、浊度、Cl~-、SO_4~(2-)等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流域上游浅层岩溶水中的DOM主要来自内源.出露地表以后,其有机质同时来自内源和外源输入.在流域下游渗入深层岩溶地下水以后,DOM逐渐向低芳香烃有机质化合物转化,大分子DOM逐渐减少,荧光强度减弱.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出3个主成分,分别为反映岩溶水渗滤、转化、水流条件的水体矿化指标,反映土壤淋滤和自然渗滤关系的TOC、NO_3~-及类蛋白质指标,以及反映岩溶水系统水化学、生物化学过程的Ca~(2+)、HCO_3~-、荧光指数和类富里酸指标.此外研究还认为,总荧光强度,类富里酸物质和类蛋白物质可以分别作为岩溶水快速渗流、转化及岩溶含水层脆弱性的示踪剂.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岩溶地下水DOM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行岩溶系统有机污染控制,为岩溶水系统中物质的地球化学过程表征提供一种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