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532篇
安全科学   96篇
废物处理   64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770篇
基础理论   199篇
污染及防治   424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56篇
灾害及防治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从柴油机排放的特点、柴油机排放的标准、柴油机排放碳颗粒物和NOx催化净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探讨,就柴油机排放碳颗粒物和NOx催化净化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磷酸盐和碳酸盐对铅的高亲和特性,将蛋壳与厨余垃圾煅烧制备的含钙生物炭除磷后(ES-BC/P),用于水体中铅的去除.结果表明,ES-BC/P在较优的投加量下对不同浓度的铅(1~100 mg·L-1)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性能,去除效率均高于99%,且反应后磷的释放量较低;ES-BC/P偏碱性,因含铅污染液呈弱酸性,ES-BC/P加入后无需调节体系的pH值即可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反应动力学及等温线实验表明,ES-BC/P除铅主要为单层化学吸附,最大吸附容量为493.12 mg·g-1(318 K);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铅主要通过与ES-BC/P中的Ca-P化合物和CaCO3进行反应,Pb2+可与Ca2+发生交换作用,形成 Pb5(PO43OH、Pb10(PO46(OH)2、PbCO3和Pb3(CO32(OH)2等沉淀而被去除.综上所述,除磷后的ES-BC材料可实现水体中铅的高效去除,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993.
设计一种序批式自动增氧型生活污水处理器,采用间歇运行方式,考察其对SS、COD、TN、TP的去除效果以及抗有机冲击负荷能力。结果表明,系统启动后,对SS、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0%、80.9%、87.4%和88.4%以上;在一定范围内,处理器对有机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适合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effective antialgal allelochemicals from marine macroalgae that inhibit the growth of red tide microalgae. Practically, new algicidal agents were developed to control red tide. The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s of 5 marine macroalgae Porphyra tenera, Laminaria japonica, Ulva pertusa, Enteromorpha clathrata, and Undaria pinnatifida on Skeletonema costatum were evaluated by adding crude seawater extracts of macroalgal dry tissue into the culture medium containing S. costatum. The half-effective concentrations at 120 h (EC50, 120 h) of the seawater extracts were 0.6, 0.9, 1.0, 1.0, and 4.7 g/L for the five macroalgae above, respectively. E. clathrata, L. japonica and U. pertusa showed strong allelopathic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S. costatum. There have been no previous reports with regard to the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the former two macroalgae so far. The possible allelochemicals of 21 compounds of the E. clathrata were detect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alysis.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crylic acid (C3H4O2), and linolenic acid (C18H30O2) were the most likely allelochemicals in E. clathrata.  相似文献   
995.
广东大宝山复合污染土壤的改良及植物复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广东省大宝山农耕废弃污染土壤及尾矿坝土壤,采用豌豆盆栽实验,研究了施用石灰石、沸石、粉煤灰对豌豆生物量、豌豆植株内Cd、Cu、Pb 和Zn 含量、土壤中各重金属的有效态及土壤pH 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农耕废弃污染土壤,3 种改良剂均能显著提高豌豆的生物量,经改良处理后,豌豆生物量为对照的2.4~2.9 倍.对于尾矿坝土壤,未改良处理时豌豆不能发芽;沸石处理时豌豆发芽后1 周后萎蔫死亡;石灰石和粉煤灰有一定的改良效果.改良处理能明显降低豌豆对Cd、Cu、Zn 和Pb 的吸收.粉煤灰与石灰石混剂处理对豌豆重金属吸收降低效果最显著,Cd、Cu、Pb 和Zn 降低率分别为94.6%,69.3%,80.6%,87.3%,混剂处理优于单剂处理.豌豆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改良剂促进植株生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提高了土壤pH 值并释放出植物营养元素(K、Ca 和Mg 等),从而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同时降低了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调查分析了祁连山中段不同海拔土壤颗粒有机碳及其与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土壤颗粒组分比例在0~15 cm和15~35cm土层随海拔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P>0.2);土壤颗粒有机碳比例在0~15 cm土层随海拔升高也呈现下降趋势(P≤0.001).土壤颗粒组分比例0~15 cm土层在阴坡3 000 m~3 500 m、15~35 cm土层在阴坡3 200 m和3 500 m及半阴坡2 200和2 800 m处较高;土壤颗粒有机碳比例0~15 cm土层在阴坡3 000 m和3 200 m、半阴坡2 200 m和2 800 m,以及15~35 cm土层在阴坡3 200 m和3 500 m、阳坡3 300 m和3 500 m处较高(P<0.05).土壤颗粒有机碳和颗粒组分碳含量随海拔升高变化不显著(P<0.9).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0~15cm土层在阴坡3 000 m~3 500 m、15~35 cm土层在阴坡3 000 m~3 500 m及阳坡3 300m处较高;土壤颗粒组分碳含量0~15 cm土层在阴坡3 000 m~3 400 m和阳坡3 300 m,以及15~35 cm土层在阴坡3 200 m和3 400 m及阳坡3 300 m处较高.土壤颗粒组分比例0~15 cm土层在森林和灌丛草甸中较高;15~35 cm土层在森林、灌丛草甸和干旱草原中较高(P<0.05).土壤颗粒有机碳比例0~15 cm土层在荒漠草原和干旱草原,以及15~30 cm土层在森林和灌丛草甸中较高(P<0.05).土壤颗粒组分碳含量0~15 cm和15~35 cm土层在森林和灌丛草甸中较高(P<0.05).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0~15cm和15~35cm土层在森林中最高(P<0.05).土壤颗粒组分碳含量和颗粒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01),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与颗粒组分碳含量也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01),土壤颗粒组分比例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15),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与颗粒组分比例有显著正相关性(P<0.005).结果说明祁连山中部北坡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受植被和海拔共同影响,荒漠草原和干旱草原表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低,森林和灌丛草甸土壤中非保护性碳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97.
寻求行之有效的盐渍化土壤改良措施,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施用硫磺和喷施ALA对碱性盐土上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玉米(Zea mays L.)幼苗生长发育及土壤性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施用石膏、硫磺还是喷施ALA,对于小麦生长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硫磺效果更为明显;施用硫磺显著提高了后一茬玉米的出苗率,同时土壤中SO42-、Ca2+、Mg2-含量显著增加,但施硫降低土壤pH的作用较为有限;而施用ALA对土壤pH和盐分均无明显影响.这表明施加硫磺可以使盐渍化土壤的性质发生明显改变;ALA的效果则必须在作物苗期生长良好的前提下,通过提高作物自身的抗盐性来实现.  相似文献   
998.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光合与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而高寒草地碳过程研究一直都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简要综述了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重要碳过程-植物光合与土壤呼吸的研究进展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高寒草地植物叶片光合生理特征及其对强太阳辐射、低CO2分压、低温等高寒生境特征的适应,植物群落光合生理特征,植物生产力与植被碳库状况;高寒草地土壤呼吸日变化与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及其周转研究等.目前高寒草地的植物光合生理研究多基于叶片水平,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研究较少;已有的土壤呼吸研究多为对总土壤呼吸的研究,而将总呼吸区分为根呼吸、根际微生物呼吸、植物凋落物的微生物呼吸、有根区的土壤有机质分解以及无根区的土壤有机质分解等仍然是目前的研究难点.并且目前高寒草地植物光合与土壤呼吸研究缺乏学科交叉,多为相互独立、单一的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或土壤学研究.因此有关植物光合与土壤呼吸的整合性研究将是未来该区域碳循环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有关这一独特地域单元碳过程整合研究的大量开展,必将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青藏高原区域碳循环机理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999.
湿地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生态系统,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理念,进行湿地保护与管理,既是湿地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湿地保护与管理的客观需求.湿地生态模型是以湿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模型,是对湿地生态系统组成、结构、过程和功能进行简化、类比或抽象,是用来反映湿地生态系统各种过程和关系的定性或定量化工具.湿地概念生态模型是各类湿地生态模型中最基本的类型,是对湿地生态系统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简约的定性表达,特别是指人类活动影响下湿地生态系统因子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性表达.湿地概念生态模型构建的主要目的是旨在识别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驱动与胁迫,这些驱动与胁迫产生的一系列生态效应,以及湿地生态系统对此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因子组成的,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具有多向反馈和调节机制的复杂大系统或巨系统.影响系统状态或驱动系统变化的因子众多,既有来自系统内部的、也有来自系统外部的,它们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往往具有联动关系和因果效应.湿地概念生态模型就是在生态系统管理理论指导下,将这些系统因子及其关系抽象并提取出来,以"驱动-胁迫-效应-表征"为主线,判断系统变化与演化背后存在的因果关系,构建能够反映系统变化与演化特征和规律的结构性关系网络模型.湿地概念生态模型研究的意义在于在科学与决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与管理提供指导,同时为建立湿地数量化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环境样品中三种新型溴代阻燃剂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抽提、多层硅胶氧化铝柱分离净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EI-MS和GC-ECNI-MS)分别对沉积物及土壤样品中的十溴二苯基乙烷(DBDPE),四溴舣酚A双(2,3-二溴烯丙基)醚(TBBPA-DB-PE),1,2-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BTBPE)3种新型溴代阻燃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建立了环境样品中这3种新型溴代阻燃剂的检测方法.在3个流程空白中,所有目标物都低于检出限;加标空白中日标化合物DBDPE,TBBPA-DBPE,BTBPE的回收率分别为74.8%-82.5%,88.9%-100.7%,86.7%-102.3%.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ng·g~(-1),0.4ng·g~(-1)和0.1ng·g~(-1).DBDPE,TBBPA-DBPE,BTBPE在沉积物和土壤样品中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29%,0.045%,0.051%.方法具有较低的方法检出限,较好的回收率和重复性,适用于一般环境样品中新型溴代阻燃剂的分析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