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3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1064篇
安全科学   364篇
废物处理   159篇
环保管理   240篇
综合类   2307篇
基础理论   44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96篇
评价与监测   184篇
社会与环境   222篇
灾害及防治   14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童芳  董增川  邱德华 《灾害学》2008,23(1):18-22
水安全危机是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生存及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研究科学合理的水安全战略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针对区域水战略问题涉及众多因素且各因素之间动态关联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水战略方案优选的兼容度极大化动态组合评价模型(CMM—DCEM),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我国广东省北江下游及其三角洲地区水安全战略方案优选评价。评价结果及模型基于不确定性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证明:CMM—DCEM实现了主、客观赋权方法以及单一评价模型的融合,使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求解目标函数,克服了传统的组合评价方法计算繁琐的不足,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2.
Wang X  Liu X  Wang H  Dong Q 《Chemosphere》2007,67(11):2156-2162
A species of bacteria that is capable of utilizing imazaquin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was isolated from soil with repeated imazaquin applications, and was identified as Arthrobacter crystallopoietes (designated as strain “WWX-1”). This isolate degrades imazaquin as high as 200 μg ml−1, and the estimated dissipation half-lives increased from 1.51 d for the treatment at 50 μg ml−1 to 4.75 d for 200 μg ml−1. Optimal growth of WWX-1 in mineral salt medium with 50 μg ml−1 imazaquin was obtained at 35 °C and a pH of 5.0. Growth of WWX-1 was also observed in mineral salt medium with the addition of other imidazolinone herbicides such as imazethapyr and imazapyr, but not with different classes of herbicides such as metsulfuron-methyl. Two imazaquin metabolites were detected, and spectral analysis with HPLC–MS, 1H NMR, and IR revealed one metabolite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MW) of 199 as quinoline-2,3-dicarboxylic anhydride. We propose that A. crystallopoietes (WWX-1) could serve as an efficient biodegradation system for remediation of water and soils that are heavily contaminated with imazaquin or other structurally similar chemicals.  相似文献   
13.
现有文献认为生态转移支付具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提升地方生态环境质量双目标,而目标的多样性会影响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效果及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环保支出和农林水支出的中介与调节效应,对生态转移支付的生态环境目标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2010—2018年甘肃、贵州、湖北及河南四省的199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生态转移支付促进了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的结果表明,中国地方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对辖区环境保护效果中,环境保护支出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农林水支出不仅调节了生态转移支付的地方环境保护支出效果,而且调节了环境保护支出对地方环境质量的影响。因此,由于地方政府具有环境治理信息优势,省以下制度目标更能体现辖区生态需求,省对县生态转移支付制度会有效促进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环保激励效应较为明显。同时,县级地方政府应该逐步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依赖,逐步转向经济与环境"双目标协同发展"模式。为了协同生态转移支付的双目标,"自下而上参与式决策"可以作为环境治理的有益补充,通过地方政府多元化实践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s regarded as the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manage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iver basin, which...  相似文献   
15.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 Ecological welfare performance is a meas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put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output welfare, and it reflects the sustainable...  相似文献   
16.
中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集成电路等电子器件产量不断增加.在集成电路制造的过程中,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导致VOCs的产生和排放,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为掌握集成电路制造行业VOCs的排放特征,系统分析了其工艺流程和产排污环节,分析了行业废气收集和治理现状,通过对典型企业VOCs的排放监测,获得VOCs排放水平;采用排放因子法核算行业VOCs历史排放量,并基于行业排放特征及减排潜力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结果表明:在集成电路制造中,VOCs排放环节主要集中在光刻、清洗、去胶等过程,1 m2集成电路产量约使用87 g有机溶剂,VOCs产生量较大;通过采取高效的VOCs治理技术,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有组织排放水平较低,平均浓度为2.1 mg·m-3,但厂界无组织排放浓度相对较高,平均浓度为0.78 mg·m-3,接近国家标准的排放限值.根据排放量核算结果,2011—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VOCs排放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受产量增加而相应污染控制技术水平提升有限的影响,无组织排放量比重大,占排放总量的38.1%~45.1%.  相似文献   
17.
粗放型绿色屋顶基质层对降雨出流水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粗放型绿色屋顶基质层对雨水出流N、P、COD和SS淋失的影响,根据华中地区降雨强度和水质实际情况,构建了3种不同基材配方的绿色屋顶基质层,在9场模拟暴雨下进行绿色屋顶的基质出流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本试验各绿色屋顶设施对TN、NH4+-N、NO3--N和SS都有较好的削减作用,但对TP和PO43--P淋失现象明显,绿色屋顶的出流中以颗粒态P和溶解态N为主;去除出流中SS,对净化COD效果显著;生物炭的添加对出流污染物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能有效缓解降雨初期污染物浓度高的问题,同时能显著增加植物地上部生物量;厚度为5 cm的绿色屋顶出流水中N和COD较10 cm厚度低,但其SS出流平均浓度偏高,且植物后期不能维持良好的长势。粗放型绿色屋顶设施运行稳定后截污效应良好,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Molecular level characteriz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sulfur (DOS) b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ESI-FTICR MS) is necessary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DOS in the environment. Here, ESI spray solvent, a key parameter for ion production during ESI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for its effect on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DOS by ESI-FTICR MS. 100% MeOH as spray solvent was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to remarkably enhance the ion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majority of CHOS-molecules in NOM, which facilitated a total of 1473 CHOS-molecular formulas with one sulfur atom to be detected. The number of CHOS-molecular formulas obtained using 100%MeOH as spray solvent increased notably over 740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using 50% MeOH aqueous solution (731) or 50% ACN aqueous solution (653). Moreover, due to the enhancement of ionization efficiency of DOS during ESI processes, the tandem mass spectra of the NOM CHOS-molecules could be easily obtained using 100% MeOH as spray solvent, which were hardly obtained using 50% MeOH aqueous solution as spray solvent. The results of the tandem mass spectra suggested the first discovery of organosulfates or sulfonic acids in Suwannee River NOM sample. A simple method based on 100% MeOH as ESI spray solvent for advance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DOS by ESI-FTICR MS was proposed and applied, and the results revealed more molecular information of DOS in sea DOM samples.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长三角背景点夏季PM2.5污染特征,于2018年5月30日—8月15日在上海市崇明岛对PM2.5样品进行昼夜采集,并对其中水溶性无机离子(Cl-、NO3-、SO42-、Na+、NH4+、K+、Mg2+、Ca2+)进行了分析.运用PSCF(潜在源贡献)方法判别污染物排放源区,并结合PCA(主成分分析)和PMF(正交矩阵因子)源解析探究PM2.5来源.结果表明:①观测期间崇明岛ρ(PM2.5)平均值为(33±21)μg/m3,低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限值(35 μg/m3),但在部分时段存在显著超标现象,ρ(PM2.5)最高值在120 μg/m3以上.②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浓度平均值为(14±9.3)μg/m3,占PM2.5的42.4%,其中SNA(SO42-、NO3-、NH4+三者统称)为主要离子,占水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的85.7%.③n(NH4+)/n(SO42-)(NH4+与SO42-的摩尔浓度比)显示,清洁期〔ρ(PM2.5) < 15 μg/m3〕呈贫铵状态,过渡期〔15≤ρ(PM2.5)≤35 μg/m3〕和污染期〔ρ(PM2.5)>35 μg/m3〕均呈富铵状态;过渡期SNA主要以NH4HSO4和NH4NO3形式存在,而污染期则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④通过对两次典型污染事件进行离子相关性分析和PSCF分析发现,E1污染事件(5月30日—6月8日)为局地生物质燃烧型污染事件,E2污染事件(7月23日—8月1日)为区域传输污染事件.源解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两次典型污染事件期间气态污染物的二次转化对PM2.5的贡献最显著,贡献率分别为62.8%和59.8%;其次是生物质燃烧,其贡献率分别为32.5%和20.1%;E2污染事件期间海盐源对崇明岛PM2.5贡献率较高(16.6%),远超过E1污染事件期间对PM2.5的贡献率(2.7%).研究显示,区域输送对崇明岛PM2.5有显著贡献,二次颗粒物累积是崇明岛PM2.5超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规模使用含氯消毒剂,其残留可能对水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我国饮用水水源地质量标准并未设置余氯项目及其浓度限值,且缺乏统一的余氯现场快速分析方法标准.为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的水质余氯监测与评价提供参考,对国内外饮用水标准余氯限值、实验室标准分析方法、现场快速分析方法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在饮用水标准中分别设置了出厂水中余氯限值(范围为0.1~2.0 mg/L)、管网末梢水中余氯限值(范围为0.1~1.8 mg/L)及饮用水中余氯最大允许浓度(范围为4~5 mg/L).②比色法、容量法因其具有反应迅速且稳定、准确度及精密度较高等优点而成为国内外实验室主要标准或推荐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检出限最低,灵敏度最高,可用于余氯痕量分析.③余氯现场快速分析方法多以比色法为主,在线监测方法多为电化学方法,但缺乏统一的标准方法.研究显示,国外饮用水标准中余氯最大允许浓度为5 mg/L,WHO推荐高风险环境下的管网末梢余氯浓度最低为0.5 mg/L,建议尽快开展水质余氯现场监测方法标准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