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7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1042篇
安全科学   328篇
废物处理   133篇
环保管理   193篇
综合类   1797篇
基础理论   46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796篇
评价与监测   159篇
社会与环境   142篇
灾害及防治   12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管制员工作负荷影响着空中交通的安全和效率,视觉观察和语音通话作为管制员最常使用的交互于段,其对应的交互指标可以用于实时测量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利用眼动指标之间的共线性,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综合评价因子,在保证信息完整度的前提下对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并以NASA-TLX量表所得主观负荷值为因变量、综合因子和语音交互指标为自变量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综合评价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以为客观实时有效地测量管制员工作负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92.
为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固定化微生物处理Cr(Ⅵ)废水体系,从混合微生物种类和固定化技术等方面对Cr(Ⅵ)的微生物去除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筛选出对Cr(Ⅵ)具有较高去除能力的混合菌株组合,然后采用海藻酸钠(SA)固定法进行混合菌株固定化,考察混合微生物和固定化混合微生物技术对Cr(Ⅵ)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HB(Bacillus subtilis var.)菌株对Cr(Ⅵ)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在4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98%左右,其次为Ua(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最后为xJ-Ⅱ(Bacillus subtilis)菌株;混合菌株组合中,HB菌与XJ-Ⅱ菌组合和HB菌与Ua菌组合对Cr(Ⅵ)的去除效应较好,在6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92%;混合菌株经固定化处理后,HB菌与Ua菌组合对Cr(Ⅵ)的去除率仍很高,在4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到98%.可见,混合微生物能有效地提高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Cr(Ⅵ)的去除效应,且固定化混合微生物技术有望在铬污染废水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93.
在对真空自耗电弧炉危险源进行辨识的基础上,选用MLS法对真空自耗电弧炉进行危险性评价,提出了事故防范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994.
A novel inorganic–organic composite membrane,namely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glass fiber(PGF) composite membrane,was prepared and reinforced by interfacial ultraviolet(UV)-grafting copolymerization to improve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membrane layer and the glass fiber.The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between inorganic–organic interfaces is a chemical cross-linking reaction that depends on the functionalized glass fiber with silane coupling(KH570) as the initiator and the polymer solution with acrylamide monomer(AM) as the grafting block.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TIR-ATR) spectra and the energy dispersive X-ray(EDX) pictures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glass fiber and polymer matrix confirmed that the AM was graft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glass fiber fabric and that the grafting polymer was successfully embedded in the membrane matrix.The formation mechanisms,permeation,and anti-fouling performance of the PGF composite membrane were measure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AM in the doping solu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afting composite membrane improved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strength and permeability,and the peeling strength was improved by 32.6% for PGF composite membranes with an AM concentration at 2 wt.%.  相似文献   
995.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而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受污染的土壤能够通过不同途径对人群健康构成威胁.国内外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可分为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以及联合修复,各修复方法适用范围差异较大.结合农业土壤、城市土壤以及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能够提出相应的更加合理的修复措施,最终为相关部门环境污染治理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Fe2+S2O82-EDTA体系中自由基离子对啶虫脒的氧化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水环境中自由基离子对啶虫脒的共降解作用,研究了Fe2+S2O82-EDTA体系中啶虫脒降解的可行性,以及在Fe2+S2O82-EDTA体系中3种组分最佳配比条件下自由基离子和底物浓度对啶虫脒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2+S2O82-EDTA体系下反应360 min后啶虫脒的降解率达到58.25%,c(Fe2+)、c(S2O82-)和c(EDTA)对Fe2+S2O82-EDTA体系的氧化能力均有较大的影响.通过中心复合试验对Fe2+S2O82-EDTA体系中3种离子的最佳配比进行优化,c(EDTA)、c(Fe2+)、c(S2O82-)分别为1.61、3.46、7.99 mmolL.Fe2+S2O82-EDTA体系中·SO4-和·OH等自由基离子的存在是引起啶虫脒降解的主要原因,中性条件最有利于自由基离子的产生并提高啶虫脒高的降解率.然而该体系中自由基离子的量是一定的,过高的c(啶虫脒)(200μmolL)对降解率有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997.
为全面了解某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进行采样分析,采用域法识别特异值进行数据处理。通过Matlab软件,利用克里格法进行空间插值,绘出各重金属浓度与各坐标投影的一维空间分布图,并绘出全城等高地形图,再以数字大小标注样本点的污染浓度,拟合各元素浓度与海拔、平面坐标之间的关系模型,将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定量化、模型化。  相似文献   
998.
介绍了重点排放源及区域环境介质汞污染防治监控方案,做了可行性分析,希望对汞污染防治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99.
随着煤炭经济的不断发展,矿井水利用问题日趋紧迫。本文分析了龙泉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现状,根据矿井水水质情况讨论了将其用于生态补水的技术途径、应急措施等问题,并提出了龙泉煤矿矿井水用作生态补水的具体方案,为龙泉煤矿矿井水利用途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并为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