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7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723篇
安全科学   245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41篇
综合类   1578篇
基础理论   272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143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51.
大气污染物排放及影响因素研究,是引导区域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利用Tapio脱钩模型测度了1996~2013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区工业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气、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3个指标之间的脱钩程度,并利用LMDI分解模型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变化特征进行了影响因素分解。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工业废气排放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且工业废气排放量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工业二氧化硫和烟粉尘两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状况有所改善。(2)长江经济带工业废气排放整体经历了从扩张性负脱钩到相对脱钩发展的趋势,表明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工业废气排放的污染同步增长。经济发展效应和能源效率效应是促使工业废气排放的主要因素。(3)长江经济带的工业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整体上经历了从相对脱钩向绝对脱钩发展的趋势,经济发展均是造成各地区两种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和能源效率是各地区两种污染物减排的重要影响因素。未来,在大气污染物的减排控制过程中,需加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也需坚定依靠技术进步推动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并且注重各省市间的减排差异和防范污染产业的区域转移。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大气环境;脱钩分析模型;LMDI分解模型  相似文献   
952.
公路隧道发生火灾开启横通道后,形成通风网络。本文以重庆地区吕家梁隧道为工程依托,进行了斜井前后不同位置发生火灾的通风网络模拟。结果表明,斜井前发生火灾时,受斜井浮力效应、风流密度变化等的影响,主风机的工作压力降低,而体积流量增加;当火灾发生在斜井前隧道时,采用斜井单抽方式可实现全部火灾烟流从竖井中排除,斜井前设射流风机增压调节、斜井后设射流风机增阻调节是一较好方案;对于斜井后发生火灾,采用全射流火灾通风和斜井压入两种通风方案均能满足火灾风流控制要求,虽然后者需要开启轴流风机,通风能耗大,但火灾通风的时效性要好于前者。  相似文献   
953.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植被的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江河的骨干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常对项目区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施工中所产生的岩质边坡、土质边坡、弃土和弃渣等扰动可能导致项目区的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加剧.扰动区植被生态恢复关系到工程安全运行和其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向家坝水电工程为例,研究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植被生态恢复的目标、原则及方法.按生产、生态和社会功能,向家坝水电工程扰动区可划分为工程核心区、服务区和过渡区等3个功能区来系统规划其生态恢复.结合各自的功能需求和干扰特征,各功能区可采取相应的生态恢复技术和配置适宜物种来构建植物群落,形成结构稳定、多样性丰富、具有复合功能的植被景观.还简要评价了向家坝水电工程植被恢复现状,提出一些完善其生态恢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4.
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长江流域146个气象站点1960~2005年的逐年气温资料,选用EOF和REOF方法识别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空间变化特征,并对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变化敏感区域进行时间演变分析和突变检测。研究表明: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主要有2种空间振荡型(即全流域气温变化趋向一致型和流域内气温变化存在东西向差异型),3个变化敏感区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长江流域南部和金沙江流域)。3个变化敏感区域的年平均气温都在20世纪90年代明显升高,且均在90年代后期呈突变增加,其中金沙江流域升温趋势最为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20℃/10a。全流域1991~2005年年平均气温距平空间分布表明,自1991年以来全流域都为升温趋势,其中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和金沙江流域是升温幅度最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955.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形分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森林植被GIS数据库和群落调查,对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形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200 m,随海拔上升和坡度增大,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海拔为400 m以下区间森林覆盖率最低。(2)不同海拔级的优势森林类型分别为灌木林(400 m以下、1 200~1 600 m、1 600~2 000 m和2 000 m以上)、马尾松林(400~800 m和800~1 200 m)。各森林类型分布面积占该类型总面积百分比在不同海拔级上的分布都为单峰型,海拔由低到高出现峰值的森林类型依次为竹林、经济林和柏木林(800 m以下)、暖温性针叶林(1 600 m以下)、针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400~1 600 m)、阔叶林(800~2 000 m)、温性针叶林(1 200~2 000 m)。(3)柏木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温性松林、针叶混交林及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坡度低于35°区域,竹林和经济林主要分布在坡度小于25°区域。在坡度低于5°、6°~15°和16°~25°的区域,马尾松面积均最大,在坡度为26°以上的区域,灌木林分布面积均最大。(4)各类植被类型在各个坡向上分布面积变化不大。研究结果为三峡库区生态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6.
绿色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21世纪是绿色食品产业迅速发展的时代,海南热带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这一潮流,抓住机遇,实施绿色营销.阐述了当前海南热带农产品的绿色营销现状,针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海南热带农产品的绿色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957.
油桐尺蠖病毒杀虫剂的药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SNPV)是一种高致病力的病毒株,生物测定nPIB(LC50)=1.657×104mL.经过全国7个省20多个单位联合试验,生物统计结果表明:BsSNPV防治第1代油桐尺蠖虫口下降率为97.2%;防治第2代油桐尺蠖虫口下降宰为93.97%;F测验其t值为0.184,小于理论t0.05(29)=2.045.优于敌百虫、DDVP、辛硫磷和BT等农药是一种杀虫效果稳定、使用安全、经济有效的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958.
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建设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我国跨行政区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而传统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在解决跨行政区环境问题时产生了许多矛盾.尽管我国部分地区已认识到跨行政区环境合作的重要性,也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建立跨行政区的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研究显得不足.本文从机构、立法和手段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现状,指出了在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体制、政策和支撑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959.
硝化液回流比对悬浮载体流化床TN去除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浮载体流化床是一种新型反应器.介绍了该反应器的特点及试验方法,并通过试验考察了硝化液回流比对悬浮载体流化床T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化液回流比对反应器去除COD、NH+4-N效果影响不明显,对TN的去除效果则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60.
使用加速量热仪(ARC)研究硝酸异辛酯(EHN)的热分解,得到热分解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自放热速率、分解压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以及分解压力随升温速率的变化曲线。分析在绝热条件下硝酸异辛酯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和热分解过程,计算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热等参数。根据绝热热分解的起始温度和反应热数据,给出硝酸异辛酯在反应危险度等级中的分类,并计算在75℃时的反应风险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