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01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为减少旅游业能源消耗,实现旅游低碳绿色发展,探讨如何提高旅游业能源效率,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方向性距离函数,首先构建了适应旅游业的Biennial Malmquist-Luenberger(BML)效率指数,以中国30个省市2005~2013年旅游业为实证对象,测度了其能源效率,9 a来旅游业能源效率变化源泉可被分解为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对能源替代效应、劳动对能源替代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产出结构效应5项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旅游业能源效率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旅游业能源效率可以扩张提升的比例较大。(2)整体上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对能源替代效应、劳动对能源替代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的提升能促进旅游业能源效率提高。(3)近3 a来劳动和资本投入的能源替代效应对旅游业能源效率变化的作用超过了全要素生产率。(4)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旅游业能源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主要由地区间旅游业对资本投入使用和能源消耗结构的差异造成。(5)整个样本期间,中国17个省市旅游业能源效率呈现下降趋势,背后的因素各有不同,旅游业资本替代效应是湖北省、福建省和浙江省等多数省市旅游业能源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是安徽省、海南省、贵州省和甘肃省旅游业能源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合理利用投入的资源要素对旅游业低能耗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要发挥好资本对能源的替代效应,高效的资本配置能极大提高旅游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92.
湖泊型旅游地开发的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泊型旅游地开发评价因子的特性,构建了湖泊型旅游地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分为数值型因子和模糊型因子两种类型,提出一种具有兼容性的湖泊旅游地开发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结合旅游地综合性评价模型和模糊评价模型的优点及适应范围,分别对数值型和模糊型评价因子进行评价,然后得出定量化的综合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93.
以汉江上游郧县尚家河段含有4期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的沉积剖面为例,采用HEC RAS模型计算出这4期最大古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45 550~61 750 m3/s,与比降法重建的古洪水洪峰流量结果相比,误差为158%~309%。同时,采用相同水文参数和模型,计算了剖面附近的2010年7月18日洪痕洪峰流量,与实测流量相比,误差为491%,说明重建古洪水洪峰流量时水文参数选择与洪峰流量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同时也表明利用HEC RAS模型在重建古洪水流量中简捷,可操作性强,其研究结果为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郧县前坊村黄土剖面常量元素及相关参数分析,采用Al为标准的变化率参数计算。结果表明:(1)古土壤S0形成时期,土壤磁化率、粘粒成分、CIA值较典型黄土L1高,Na/K值低于典型黄土L1。这表明古土壤形成时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风化淋溶较强,反映了较强的成壤过程,在黄土堆积时期气候相对干冷,沙尘暴频繁出现,土壤的成壤作用较弱;(2)碳酸盐含量的剧烈变化是影响黄土元素分布特征很重要的因素,其中,一些元素如Mn和Fe在剖面中的含量较高,主要是碳酸盐被强烈淋溶造成的相对富集;(3)前坊村剖面中,常量元素风化成土过程中,Na、Ca、Mg、K、Si和Ti在古土壤S0为主要迁移元素,其迁移顺序为:Na>Ca>Mg>K>Si>Ti;Mn和Fe表现的轻微富集;常量元素的迁移特征指示了汉江上游谷地黄土已经完成初级的脱Ca、Na阶段,应进入了早期去K的中等风化阶段  相似文献   
95.
皖江城市带农作物碳储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近20 a(1991~2010)主要农作物产量与耕地面积的相关数据,结合主要农作物的含碳率、经济系数、根冠比、果实水分系数,利用农作物产量与碳储量转换模型计算法对皖江城市带主要农作物碳储量、碳密度进行了估算,分析该区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库的总量和构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20 a来该区农田植被碳储量和植被碳密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2010年研究区农田植被碳储量占当年安徽省能源消耗总排碳量的2306%,具有十分明显的碳汇效应,但农作物碳储量和碳密度呈现一定的波动性。研究区中农作物碳储量以水稻作物为主(占总碳储量的6659%),各市农作物碳储量、碳密度表现为:六安、滁州农作物碳储量最大,铜陵最小;滁州、马鞍山农作物碳密度最大,铜陵最小。最后根据该区农作物碳库的构成特点和动态特征,为其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碳库的碳储量和碳密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6.
不同性状城市污水污泥在草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城市污水污泥的生污泥和腐熟污泥施用于土壤,对该土壤上生长的高羊茅的生物量、土壤的理化特性等进行测定,并将污泥肥效与鸡粪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腐熟污泥对高羊茅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地上部分,对于其地下部分的生长存在着促进作用,而生污泥对高羊茅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地上部分,施用量较大时会对其地下部分的生长产生轻微的...  相似文献   
97.
大气汞的来源及其浓度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汞是全球性的污染物,其来源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亚洲地区是最大的人为大气汞排放源,占全球人为排汞量的67%(质量分数),其中又以中国为最.燃煤和有色金属冶炼对中国大气汞排放的贡献最大.环境界面的释汞通量是全球大气汞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不同环境界面的释汞通量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了不同地区大气...  相似文献   
98.
重气泄漏扩散事故后果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重气扩散过程和影响因素,对目前主要应用的唯象模型、箱及相似模型、三维流体力学模型、浅层模型等4类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并介绍基于浅层模型发展而来的SLAB模型。根据重气浓度划分致死区、重伤区、轻伤区和吸入反应区等4个等级的事故后果评估区域。以Visual Basic和Fortran为开发工具,通过TECPLOT进行图形可视化输出,建立基于SLAB模型的重气泄漏扩散事故后果评估系统和重气理化参数信息库。该系统通过重气理化参数和重气泄漏的初始状态和气象条件,以可视化方式直观表现不同等级的事故后果评估区域。  相似文献   
99.
河蚬对太湖梅梁湾沉积物多环芳烃的生物富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采自清洁水体的河蚬(Corbicula flumiaea)为实验生物,利用生物富集实验测试了河蚬对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沉积物巾多环芳烃的乍物富集.研究结果表明:将河蚬暴露于多环芳烃污染程度不同的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分别为991.4-1210.9 ng·g-1(以干重汁),平均为1 101.0 ng·g-1),暴露7d后各样点中河蚬对PAHs的富集量为233.5-342.6 ng·g-1,其中2、3、4环PAHs分别占总含量的23.5%±4.9%、26.2%±4.4%和46.6%±8.5%;含量最高的4种多环芳烃依次为芘、萘、菲和荧蒽,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9.4%±8.2%、23.5%±4.9%、14.6%±6.1%和12.5%±3.6%.河蚬对多环芳烃的生物-沉积物生物富集因子(BSAF)为0.09-0.44.低分子鼍多环芳烃的BSAF要比高分子最多环芳烃的BSAF值高,其中芘、萘、菲和荧蒽的BSAF值分别为0.09±0.04、0.24±0.04、0.44±0.23和0.19±0.09.  相似文献   
100.
农村沼气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气能源是一种生物质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资源。本文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及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客观地描述了疏勒县农村沼气推广现状,并从农民自身情况、政府推进影响、环境保护三方面来考察。结果表明:沼气推广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日常维护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