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63篇
  免费   8474篇
  国内免费   29661篇
安全科学   6312篇
废物处理   1107篇
环保管理   3653篇
综合类   45539篇
基础理论   6815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7384篇
评价与监测   2987篇
社会与环境   2435篇
灾害及防治   1764篇
  2024年   239篇
  2023年   839篇
  2022年   2325篇
  2021年   2370篇
  2020年   3100篇
  2019年   2912篇
  2018年   2950篇
  2017年   3215篇
  2016年   2788篇
  2015年   3623篇
  2014年   4145篇
  2013年   4877篇
  2012年   5333篇
  2011年   4903篇
  2010年   4487篇
  2009年   4242篇
  2008年   3782篇
  2007年   3824篇
  2006年   3275篇
  2005年   2450篇
  2004年   1904篇
  2003年   1464篇
  2002年   1248篇
  2001年   1175篇
  2000年   1207篇
  1999年   934篇
  1998年   596篇
  1997年   553篇
  1996年   562篇
  1995年   484篇
  1994年   352篇
  1993年   253篇
  1992年   314篇
  1991年   281篇
  1990年   238篇
  1989年   205篇
  1988年   147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11.
污泥加热预处理对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污泥加热预处理给中温厌氧混合消化和污泥单独消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加热预处理有利于提高混合消化对 COD 的去除率,尤其是 SCOD 的去除率由 77%增长到 93%,但不利于 TS 和 VS 的去除;而对污泥单独消化,预处理则不利于有机物的去除.采用加热预处理后的污泥进样,混合消化和污泥单独消化的甲烷产气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2.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矿区塌陷土地复垦潜力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生产率、改善矿区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对矿区塌陷土地复垦潜力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并以南票矿区为例,选择了塌陷土地复垦潜力评价的二层树状结构因子,确定了隶属度函数、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集,得出了塌陷土地复垦潜力的评价结果。为其他矿区塌陷土地复垦潜力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3.
从九江地震看我国村镇房屋抗震设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分析九江地震震害的基础上,结合对我同华南、华东、华中、华北等一些地区村镇房屋历史震害特点及抗震能力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村镇房屋抗震能力薄弱的关键环节和普遍的震害规律,从工程防灾的角度论述了加强房屋抗震设防的有效性和必要性,阐述了目前我国村镇房屋抗震设防现状与口标的差距,进一步指出了加强抗震设防建设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危害日益突出。正是这种清醒,推动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反思和变革,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上当今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位置,它预示着人类进入一个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是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的保障者,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文明的塑造者,是日益完善的政治文明的体现者。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内在需要,又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强化政策支撑,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必须强化执法监督,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环保执行力;必须强化生态补偿能力,构建最具活力的绿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5.
企业安全文化评估与企业安全行为的质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总结国内外各种不同的安全文化概念,归纳分析了国内外较为流行的近10种安全文化建立模式。在研讨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访谈、焦点小组与参与观察,归纳构造了一套共11个维度,总题项为152题的安全文化评估量表。通过对选定企业的实证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安全文化各评核因素及整体安全文化进行预测,并以百分数呈现其整体的安全文化现状水平。通过基于扎根理论的各种质化研究方法,对案例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和企业安全行为进行研究,得到了7点关于企业安全行为的研究发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6.
生态足迹是一种有效的再生资源更新能力的定量测度方法,其主要用于评估给定年,给定技术条件下生物圈的再生能力能否满足人类消费需求。本研究对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的理论假设、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生态盈余、生态赤字进行了简要介绍;在对国际组织发布的生态足迹报告以及生态足迹文献发表情况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计算方法,并与现有的基于全球农业生态区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生态足迹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7.
Dryland area occupies 37% of the national territory in China. Desertification and other disasters have limited dryl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ere we overview the dryland characteristics and desertification status and introduce four regionally optimized eco‐productive paradigms for dryl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e., the mountain‐oasis paradigm in arid desert; the small watershed‐based paradigm on the Loess Plateau; the integrated animal husbandry paradigm on the Inner Mongolia Steppe and the agro‐pastoral transitional region; and three circle paradigm on the Ordos Plateau. These paradigms a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regional landscape patterns and their underlying material and energy flow rules, and different functional belts are determined and capitalized upon with the integrated consideration of regional biogeophysical processes,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biogeosocial relations. These paradigms cannot cover all complex landscape types, but provide theoretical frameworks and practicable models for dryl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18.
固定化混合菌修复油污染地表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辽河油田受石油污染的河床底泥中筛选出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和一株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采用二次交联化学方法对2株细菌单独及混合固定,分别进行了不同接种量的固定化细菌对油的降解,以及固定化混合菌对环境的耐受性和在自然地表水中对油的降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内固定化混合菌对油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固定化单株菌,而且都优于游离菌。固定化混合菌pH在6~10、温度在20~40℃范围内能保持较好的活性。在120 h时,固定化混合菌对自然地表水中油的降解率达94.5%,对地表水中COD的去除率达89.6%。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固定化载体的微观结构适合细菌的生长,固定化混合菌在载体内部形成高密度的菌群。以上的研究为固定化微生物应用于油污染地表水的生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9.
The sensitivity of an integrated model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for wind-borne spread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to variations in key parameters controlling different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was evaluated. The estimated number of farms at risk is sensitive to the virus strain used and the accompanying effective contact rate. The C Noville strain increased the estimated number of exposed farms ranked as high and medium risk of being infected by a factor of 5,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based on the O UKG 2001 strain. The inclusion of a model for biological ageing of the virus can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ncentration patterns arising from transport and dispersion of the virus. Its inclusion has the practical advantage of markedly reducing the time required for the calculations. The estimated number of farms affected by exposure to high and medium virus concentrations is not grossly sensitive to attenuation caused by temperature or relative humidity effects. Changes in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n, as determined by the parameter θ in the exposure-risk model, does not change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virus plumes, but it does change the distribution of farms at risk by risk category.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characteristics (excretion rates from infected animals, susceptibility of different species to infection, virus survival, etc.) of the virus strain involved in an FMD outbreak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a reliable assessment of the risk of wind-borne spread. In the event of an incursion of FMD, provision for laboratory studies on the virus will be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disease response and should be factored into contingency plans.
X. YangEmail:
  相似文献   
120.
大地震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灾区选择比较安全的过渡房安置点建设场地,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以四川省汶川8.0级大地震后灾区群众快速安置为背景,论述了选择过渡房安置点场地必须考虑的地震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地震断层、地表裂缝、砂土液化、坍塌等实际问题的方案;利用强余震的预测结果,分析了这些灾害对场地可能造成的危害;同时对可能潜在的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供安置点规划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