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358篇
安全科学   104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775篇
基础理论   199篇
污染及防治   240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43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Traffic vehicles, many of which are powered by port fuel injection (PFI) engines, are major sourc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urban atmosphere. We studied particles from the emission of a commercial PFI-engine vehicle when it was running under the states of cold start, hot start, hot stabilized running, idle and acceleration, using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an energy-dispersive X-ray detecto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cles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organic, soot, and Ca-rich particles, with a small amount of S-rich and metal-containing particles, and displayed a unimodal size distribution with the peak at 600?nm. The emissions were highest under the cold start running state, followed by the hot start, hot stabilized, acceleration, and idle running states. Organic particles under the hot start and hot stabilized running stat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running states. Soot particles were highest under the cold start running state. Under the idle running state, the relative number fraction of Ca-rich particles was high although their absolute number was low.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FI-engine vehicles emit substantial primary particles, which favor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aerosols via providing reaction sites and reaction catalysts, as well as supplying soot, organic, mineral and metal particles in the size range of the accumulation mode. In addition, the contents of Ca, P, and Zn in organic particles may serve as fingerprints for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articles from PFI-engine vehicles.  相似文献   
112.
针对目前在线监测仪器无法监测Al、Si标识组分可能增加源解析结果不确定性的问题,基于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模型和实测源成分谱反演Al、Si受体数据,提出缺失组分反演-嵌套PMF算法.设置周期性和非周期性模拟实验,利用PMF模型对缺失Al、Si受体数据、含反演Al、Si受体数据和含Al、Si受体数据分别进行源解析评估,并将源解析结果与真实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缺失组分反演-嵌套PMF算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周期性扰动模拟实验,缺失Al、Si对解析土壤源、机动车、燃煤源有较大的影响,反演Al、Si能优化源解析结果,降低源解析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3.
以实际石化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溶解氧浓度对A/O反应器生物降解特性的影响.A、B两组反应器平行运行以进行对比,O段的溶解氧浓度分别控制在2~3 mg·L-1和5~6 mg·L-1.反应器稳定运行近半年的结果表明:在HRT为20 h时,A组反应器出水的COD(72.5 mg·L-1±14.8 mg·L-1)略高于B组(68.7 mg·L-1±14.6 mg·L-1),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0%和68.8%;出水氨氮的平均浓度和去除率为0.8 mg·L-1和95%左右.出水的BOD5均低于5 mg·L-1.表明A/O反应器对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比较彻底,溶解氧浓度对其没有显著影响.对O段污泥进行454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变形菌门、浮霉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所占比例较高,在A、B组反应器中的比例分别为58.7%和59.2%、14.7%和12.7%以及10.8%和12.4%.高溶解氧运行的反应器B具有较高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氨氧化菌Nitrosomonas、亚硝酸氧化菌Nitrospira和专性好氧菌如Planctomyces的比例较高.厌氧反硝化菌如Azospira和Acidovora在反应器A中的含量较高.在属的水平,鉴定出的Novosphingobium、Comamonas、Sphingobium和Altererythrobacter属细菌具有降解多环芳烃、氯代硝基苯、农药和石油化合物的功能,有利于石化废水的降解.  相似文献   
114.
一种新型"Turn-on"荧光探针用于硫化氢可视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化氢(H2S)是表征水体污染的重要参数之一,对其进行快速、有效地检测十分重要.荧光检测法由于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为荧光团,基于H2S的亲核性,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检测H2S的荧光探针.该探针与H2S作用后,荧光强度随H2S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颜色由淡黄色变成紫色,因此能够进行可视化检测,可视化检测限为3μmol·L-1.探针的最佳激发/发射波长为320/460 nm,对H2S表现出了良好的选择性和很快的响应速度(5 min),在较宽的p H(6~9)范围内,仍然表现出较好的荧光性能,荧光检测限为6μmol·L-1.该探针为H2S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5.
介绍了产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及系统分析方法,举例说明了产业生态学在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并对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为进一步开展产业生态学在工业系统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6.
117.
广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广东省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之特点,利用熵权技术和线性加成技术建立了广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体系,并对广东省1992~2002年期间土地利用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广东省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从总体上看是趋好的,在经历了1992~1995年的弱可持续之后,目前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其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均处于良好发展势头.但资源和环境指标在2000年后呈明显下滑趋势。这应该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8.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半个世纪治理的反思 ,认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是解决水土流失加剧及环境恶化的根本。同时 ,文章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在区域综合发展、机制创新、资金筹措等方面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9.
中国有机食品的生产和认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有机食品开发和认证工作起步于上个世纪末。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有机食品的开发行为已基本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更多的基地、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政府部门都参与到这一新兴产业中,有机食品产业蓄势待发。目前,如何正确分析和处理有机食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以引导和促进该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有机食品开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有机食品认证管理的讨论之中。  相似文献   
120.
于2014-2019年,对上海市奉贤区4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臭氧(O3)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O3质量浓度年均值大体平稳且略呈下降趋势,O3日8 h质量浓度中位值和最大值呈现逐步上升趋势,O3质量浓度的最高点和次高点均出现在4-10月.气温与O3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风速和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