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38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4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污水处理厂中磺胺类抗生素、抗性菌、抗性基因的特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抗生素滥用引起抗性菌的扩散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从某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分离磺胺类抗性菌,检测其对抗生素耐受性及磺胺类抗生素浓度、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含量。结果表明水中磺胺类抗生素检测出5种磺胺类抗生素,但浓度较低,3种磺胺类抗生素未检出;磺胺类抗性菌含量为3.18×102~2.24×104CFU/m L,分离的抗性菌对9种抗生素具有抗性,最高耐受力为512 mg/m L,其中,对氯霉素耐受能力最强,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氨苄、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奇霉素耐受力次之,对利福平耐受力最弱;抗性基因的绝对含量较低,其中最高含量sul1为105.648~106.956。该研究为STPs抗生素污染的风险评估与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2.
对接环焊缝的强度在高钢级管线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仪器化压痕法、常规拉伸试验法和维氏硬度法对X80的环焊缝、热影响区以及母材的材料性能进行测试,并比较仪器化压痕法和常规拉伸试验方法获得的强度结果。测试结果表明,仪器化压痕法可以给出对接环焊缝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仪器化压痕法可以正确反映管线的焊缝与母材的匹配关系,还可以获得焊缝热影响区等更加精细的强度分布。通过对环焊缝进行常规拉伸与仪器化压痕法测得的强度对比发现,上游母材、焊缝中心及下游母材的屈服强度误差分别为6%、6.5%、7.5%,抗拉强度误差分别为16%、5.5%、3%。仪器化压痕法测得屈服强度基本低于常规拉伸的屈服强度,测得抗拉强度高于常规拉伸的抗拉强度。但仪器化压痕法测试结果与常规拉伸试验结果的规律一致,即母材强度大于环焊缝中心强度且上游母材强度低于下游母材。  相似文献   
53.
利用计算机流场模拟的方法探讨增加气流分布板对湿式电除尘器气流分布的影响;利用实际流场测试与计算机模拟对比的方法,探索了选用的k-ε湍流模型应用于湿式电除尘器中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试验实测与计算机模拟具有一致性,设计的气流分布板具有良好的气流分布性,可为工程应用提供精确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54.
论述了多色强光手电筒发出的求助信号及应答联络信号在林区野外应用试验过程,进一步证实了多色强光手电筒在求助信号测试、点对点应答联络测试及露营光源测试的有效性。该工具的推广应用,是林区通信的必要补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在实际的地理环境中,不同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往往具有特定的时/空变化特征,适合于采用案例匹配方法进行求解。但目前常用的案例推理多以静态推理为主,缺乏对动态变化过程的推理。论文利用案例的空间可重用性,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的案例推理方法,通过分层随机采样挑选案例点,建立了试验区同步观测案例库,并对2005~2006年试验区15景Radarsat图像进行了时间序列影像分割,利用案例点的时间序列特征值对分割后的图斑进行时间序列相似性测度,生成时间序列案例匹配矩阵,并进一步得到变化图斑的土地利用转化类型和变化时间。最后,结合野外实测资料,对案例匹配结果进行了误差评价,在所有地类变化检测结果中,菜地由于种植类型多样,物候差异大,变化检测误差最大,其次是平整土地;鱼塘(11.3%~13.2%)和果园(10.7%~16.9%)变化检测误差最小。和基于规则的变化检测方法相比,案例推理方法精度略高。  相似文献   
56.
测量了326尾采自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和洪泽湖5个地理种群的秀丽白虾的8个形态学特征,经过校正后形成10个形态学比例参数。运用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主成分分析构建的前3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依次为31216%、21577%、15239%,累积贡献率为6803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地理种群间的形态差异主要取决于腹部宽/体长、腹部宽/腹部长和头胸甲宽/体长3个形态学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太湖种群最先和鄱阳湖种群聚成一类,随后与巢湖种群、洪泽湖种群聚集,最后才和洞庭湖种群聚集,说明太湖种群和鄱阳湖种群形态差异最小而和洞庭湖种群形态差异最大;建立了5个种群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为767%~967%,综合判别率为807% 。计算了差异系数,根据M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形态差异还没有上升到亚种水平的差异。推测遗传差异和环境因子是不同种群秀丽白虾产生形态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7.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层次分析法(AHP)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以蠡湖为例,建立综合评价蠡湖宜渔性的数量化方法。结合蠡湖自身的生态环境和水文条件,筛选12个与宜渔性评价密切相关的因子,并将之分为4个子模型,同时计算确定选择因子对于宜渔性评价的贡献率,最后通过空间分析模块得到蠡湖宜渔性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蠡湖宜渔性评估为最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6408 km2、较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2.3229 km2、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3.8448 km2、一般等级的区域面积为1.1214 km2、低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0801 km2。蠡湖宜渔性评价等级图为蠡湖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8.
根据环境监测站以往的业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引入了基于监测站特色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笔者重点介绍了西安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和系统组块,反映出系统灵活、严谨的运行特点,以及全面的系统应用功能。此外,描述了本站LIMS快速、高效的运行状况、常见弊端和LIMS实施的局限性。为今后同行业监测站LIMS的建设、实施和应用提供范本和应用经验和建议,促进了环境监测行业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59.
不同TOC/NH4+-N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凡  刘凯  林兴  周正  李祥  黄勇 《环境科学》2017,38(8):3415-3421
采用SBR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研究了不同TOC与NH_4~+-N比值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脱氮效能的长短期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物短期影响时,反应器所能承受的最大TOC/NH_4~+-N为1.4,总氮去除速率可达0.26 kg·(m~3·d)~(-1).长期影响下,在TOC/NH_4~+-N小于0.4时,反应器可获得最高脱氮效能,总氮去除率为0.34 kg·(m~3·d)~(-1),TOC/NH_4~+-N大于0.4后,反应器脱氮效能持续降低,并且短期内厌氧氨氧化菌难以迅速恢复活性.利用q PCR(定量PCR)技术对长期影响前后反应器内菌种群落变化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有机物的增加,反应器中的ANAMMOX菌数量从2.9×10~(11)copies·mL~(-1)减少至3.15×10~(10)copies·mL~(-1),在TOC/NH_4~+-N大于1.6的环境中,NH_4~+-N未能由厌氧氨氧化菌去除,厌氧氨氧化菌不能表现出生物活性.此时测得反硝化菌数量为3.0×10~9copies·mL~(-1),反应器中的NO_2~--N绝大部分由反硝化去除,虽然反硝化菌数量远少于ANAMMOX菌,但能表现出远超ANAMMOX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60.
典型铁、锰矿物对稻田土壤砷形态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铁、锰矿物对稻田土壤砷(As)形态与酶活性的影响,将实验室合成的水铁矿和水钠锰矿添加到As污染稻田土壤中进行持续淹水土壤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添加0.1%水铁矿(+Fe)和0.1%水钠锰矿(+Mn)能延缓土壤Eh降低,增加土壤溶液中Fe和Mn的浓度,但是对土壤pH影响较小.与预期相符,+Fe和+Mn处理显著降低大部分监测点土壤溶液中总As(TAs)浓度,提高土壤溶液中砷酸盐[As(Ⅴ)]占TAs的比例,促使固相As形态向晶型铁氧化物结合态As(F5)转化.此外,与CK相比,+Fe和+Mn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提高5.01%和101.36%,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394.51%和688.84%,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30.44%和64.71%.因此,外源添加水铁矿和水钠锰矿可以降低As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