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21.
基于CFD的污泥脱水机房恶臭扩散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脱水机房是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最严重的处理单元之一,其恶臭污染危害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身体健康。为研究脱水机房恶臭扩散分布规律,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理论并采用其商用软件FLUENT对脱水机房主要恶臭污染物之一的硫化氢扩散分布进行数值模拟。案例研究了3种典型情景下的硫化氢扩散分布。结果表明,不同通风条件对脱水机房硫化氢扩散分布影响较大。在进行脱水机房设计时,应将脱水机布置于夏季最多风向的下方向,并靠近排风口,使恶臭污染物在最短的路径上排除出去,还应考虑机房其他布置,使工作人员经常接触和经过的地方位于低浓度区。  相似文献   
22.
磷酸铵镁沉淀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磷酸铵镁沉淀法(MAP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基本原理,分析了MAP法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及其产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对比了不同的镁盐及不同的反应时间对氨氮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氨氮的去除效率高,产物中重金属的含量低.同时,选择MgO比选择MgCl2具有更好的氨氮去除综合优势,理想的氨氮去除条件为pH=9.5,Mg:N:P=1:1:1.  相似文献   
23.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工业危险废物产量和堆存量逐年增加,但相应的危废贮存管理工作尚不完善,导致危废工人面临健康和安全风险.鉴于国内缺乏对工业危废贮存工人职业健康风险的定量评估方法,采用Fluent软件模拟某工业危废暂存间挥发性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并对工人暴露在挥发性有机气体下吸入途径的健康风险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工业危废贮存间内会产生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有害气体,存在非致癌性风险;暂存间内,有害气体在呼吸带高度浓度值最大,若只开启工作区域对应卸料门,气体浓度将超过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会对工人造成职业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4.
刘洪波 《环境》2006,(6):11-11
说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所以听到许多厉行节约的做法,有说要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有说要争做节约型家庭的,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节约用餐等等.我想,这当然是有道理的,节约应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哪里又不存在浪费呢?  相似文献   
25.
太湖水华蓝藻中元素的组成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2008年7、9和10月采自太湖南泉水域的水华蓝藻样本中19种元素(Na、Mg、K、Ca、Zn、Mn、Fe、Al、Cu、Cr、Co、Ni、As、Se、Mo、Ag、Tl、Cd和Pb)的质量含量(w)及组成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藻华中w较高(1 000μg.g-1,以干质量计)的常量元素或有益元素为Ca、K、Na、Mg、Al、Fe。其中,w(Ca)和w(K)较高(4 000μg.g-1),w(Ca)随月份变化不大,而w(K)、w(Mg)、w(Na)则逐月升高。w(Al)、w(Fe)变化较大,7月最高(1 000μg.g-1),之后迅速降低(400μg.g-1);藻华中w在10~100μg.g-1之间变化的元素为Mn、Zn、Ni、Cu,其中,7月这4种元素w均最高,9~10月则降低。藻华中还检出痕量元素Co、Mo和Se,Tl未检出。藻华中积累的有毒元素中w(As)较高(5~15μg.g-1),而w(Cr)、w(Cd)、w(Pb)、w(Ag)均较低(5μg.g-1)。有毒元素w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基于上述结果,推算出2007—2009年采取物理方法除藻从太湖中移除的元素量约为:K595.89 t、Ca 544.03 t、Mg 181.18 t、Al 83.06 t、Na 63.97 t、Fe 55.45 t、Mn 2.99t、Zn 2.26 t、Ni 1.67 t、Cu 1.11 t、As 0.76 t、Cr 94.5 kg、Cd 82.70 kg、Se 45.01 kg、Pb 37.64 kg、Co 32.27 kg、Mo5.41 kg和Ag 2.46 kg。该研究不仅可为进一步寻找关键元素在蓝藻水华爆发过程中的限制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可为评价利用物理除藻方法去除太湖中有毒元素和降低有可能促进藻华发展的营养元素的负荷量的有效性,从而保护和修复渔业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杨健  曲疆奇  刘洪波 《生态环境》2010,19(3):570-575
作为建立渔业生态环境“淡水贝类观察”体系的基础研究之一,以宜兴养殖水域(N=7)和太湖三山岛自然水域(N=7)采集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对象,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定了背角无齿蚌软组织中元素Na、K、Ca、Mg、Mn、Fe、Co、Ni、Se、Cu、Cr、Cd的质量分数范围,并对各种元素积累水平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水域中背角无齿蚌对元素的积累高低顺序具有相似的趋势。其中Ca质量分数最高,Co、Cr的质量分数最低,其它元素界于其间。养殖蚌样中的常量元素Na、K、Ca、Mg和微量元素Mn、Co的积累质量分数高于或接近自然水域蚌样中的相应元素,但后者中的重金属元素Cr、Cu、Cd、Ni质量分数显著地高于前者。养殖水域蚌样中的Mg-K、Mg-Ca、Mg-Ni、Mg-Mn、K-Ca、K—Co、K.Mn、Ca—Co、Ca—Ni、Ca.Mn、Ni—Mn、Cr-Co、Cu-Cd以及自然水域蚌样中的Mg—K、Ca-Cr、Ca—Mn、Ca-Ni、Ca-Cd、Cr—Mn、Cr-Ni、Cr-Cd质量分数之间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了解生态城市内涵,建立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对于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最大熵-投影寻踪模型,选取典型指标,基于Matlab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得到最佳投影方向,使用该方法对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城市建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城市建设综合指数2005年得分0.440,2010年得分1.082,2015年得分1.855。可见其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仍没有达到国际先进生态城市建设标准。由于该方法降低了评估体系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小,评估结果的精度和区分度较高。  相似文献   
28.
移殖“标准化”背角无齿蚌监测五里湖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移殖生物因子相同、遗传质量稳定和污染本底值低的“标准化”背角无齿蚌至太湖五里湖,并以仍养殖在未受污染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的同批蚌作为对照,每3个月回收蚌样,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研究了重金属Al、Cr、Mn、Fe、Co、Ni、Cu、Zn、As、Mo、Ag、Cd、Ba、Tl和Pb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对重金属的积累与特定的季节/时间密切相关,在夏季的含量明显低于春季.移殖五里湖3个月蚌样中Mo和Tl的含量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而前者Ba的含量显著低于后者(P<0.05).移殖五里湖6个月蚌样中As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重金属污染指数(MPI)和我国及国际上的相关限量标准评价显示,五里湖和南泉基地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处于相同水平,重金属污染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29.
安全管理做为安全生产的需要而存在,它和其它专业管理一样,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不断传入我国,与我国的传统安全管理交叉在一起,为我国的安全生产发挥作用。了解和掌握这一特点,对我们搞好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先进的科学技术必须有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方法又必须建立在先进的科学基础之上。劳动保护是一门牵涉面广、涉及专业多的综合性学科。它既要研究劳动生产过程中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与劳动生产之间的矛盾及其对立统一的规律,又要研究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30.
太湖重点水域背角无齿蚌中汞的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定2003-2004年间采自外太湖无锡三山岛、常州雪堰,宜兴大浦.浙江湖州.无锡华庄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象。利用NIC汞分析仪(MA-2000型)测定了其汞的残留浓度。结果发现,100%的蚌样能够明显检出汞残留。且点间差异明显;汞在背角无齿蚌中的浓度平均值为0.093mg/kg(干重);浓度范围分别为0.002-0.293mg/kg(干重)。另外,与附近水域沉积物的汞含量比较,两者趋于一致。进一步证明了背角无齿蚌作为生物指示物用于监测淡水环境下重金属汞污染的可适性。蚌体内汞的残留水平均未超过国家相关的食品卫生(GB2762-1994)和行标(NY5073-2001)等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