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采用“UF-RO-NF”中试装置处理电镀镍漂洗废水,在周期运行的工况下,考察其浓淡水回用效果以及膜通量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该套系统淡水COD、Ni离子、电导率的平均值为70.6 mg/L、2.93 mg/L、91.1μs/cm^2,远低于该生产车间镀镍漂洗水,可以回用。浓水COD、Ni离子、电导率相对于漂洗水均有4倍以上的浓缩效果,具有一定的回用价值。整个系统在试验运行10个周期内膜通量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2.
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纯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11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陕南地区20个国家级贫困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将贫困县(区)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类是"第二、第三产业并进型"的汉滨区,第二类是"特色农业带动型"的商州区,第三类是"优势矿业驱动型"的洛南县和旬阳县,第四类是"传统农业主导型"的其余16个贫困县,针对各类型贫困县(区)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3.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2007、2010、2012年甘肃省分行业能源的直接和完全能耗系数大小,以及省际贸易中虚拟能源的净输入和净输出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2年,甘肃省人均虚拟能源消费量和能源生产总量均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25.5%和28.2%,13.9%和13.6%,能源消费量增幅远高于能源生产总量.2007~2012年甘肃省虚拟能源在行业间的流动趋势变化明显,其中2007年虚拟能源主要流向工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其值分别为2957.41和2336.35万t标准煤.2010年变化趋势与其一致,其值分别为2563.92和3094.53万t标准煤.2012年虚拟能源主要流向建筑业和批发零售及其他行业.其值分别为3690.54和3080.61万t标准煤.2007~2012年,甘肃省虚拟能源总量增加了28.9%,其中建筑业和批发零售及其他行业分别增加了94.7%和92.5%,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分别减小了24.4%,42.3%和91.6%.2007~2012年甘肃省虚拟能源呈净输入-净输出-净输入的贸易格局,主要输向河北、内蒙古、上海和陕西等能源总量较多且经济发达的地区,其中工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为主要输出行业,分别占总输出的36.6%和38.3%;输入主要来源于北京、辽宁、江苏、福建和宁夏等省区.因此,减少省内能源输出量,提高省外输入量对甘肃省经济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及利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4.
生物强化技术应急处理苯胺泄漏事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生物强化技术用于苯胺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可行性,以化工园区苯胺泄漏事故为场景,采用高效苯胺降解菌AN-P1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应急处理100~500 mg/L苯胺废水。结果表明,生物强化系统应急处理500 mg/L以下苯胺废水,启动时间约3~4周期(2 d),稳定运行后对苯胺的去除率在96.3%以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在81.3%以上;曝气量(溶解氧)是影响降解的制约因素,其最适曝气量为0.5 m3/h。对处理系统中微生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表明,强化系统SOD被诱导产生,对照系统中SOD被抑制,强化系统SOD酶活是对照系统的468倍,表明强化系统可有效消除苯胺降解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氧化压力。  相似文献   
65.
为有效应对难溶于水的液态有机物泄漏事故,设计了可快速拦截、分离和收集此类泄漏物的多功能闸门装置。研究了该闸门对轻质(密度小于1.0×103kg/m3)和重质(密度大于1.0×103kg/m3)难溶性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流速对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但可通过闸门组合减弱其影响;有机物密度是影响该闸门性能的重要因素,密度与水差异越大效果越好。在试验设计的最大流速下:两道闸门对0#柴油和97#汽油总的去除率分别为70.5%和80.2%;单道闸门对二氯甲烷和硝基苯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0.9%和80.4%。两道闸门组合对0#柴油和二氯甲烷同时泄漏总的去除率为81.2%。  相似文献   
66.
葡萄籽中含有葡萄籽油和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原花青素。研究了常温下以超临界萃取方式从葡萄籽中提取原花青素的方法,实验中甲醇或乙醇作为夹带剂可增加原花青素的萃取率。此外,对原花青素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实验。  相似文献   
6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工程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增长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环境受到了广泛关注与重视,工程环境研究日益增多,工程环境监理发展态势环境及其评价关系成为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工程环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将从我国工程环境监理发展态势和工程监理与环境评价关系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68.
汉江上游郧县段全新世特大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汉江上游的野外考察,在湖北郧县段河谷发现了含有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的全新世风成黄土土壤剖面。对该剖面采集样品,进行了沉积学分析,并且应用光释光技术中的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测定获得其OSL年龄,结合地层对比和文化层考古学断代,确定由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记录的特大洪水事件发生在距今1 800~1 700 a之间,对应于我国历史上的东汉至魏晋时期(A.D. 200~300)。通过与汉江上游地区、国内和世界各地的多种指标气候变化记录的对比分析,揭示出特大洪水事件发生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气候恶化期。由于气候状态不稳定,降水变率大,致使严重地干旱和特大洪水皆有发生。该成果对我们深刻理解区域水文系统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为使高校的消防安全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高校消防安全动态评估方法。在分析和总结高校消防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建筑防火设计、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设施设备3个方面构建了静态指标、准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物联网技术获得动态指标的实时监测数据,将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用于评估分析中,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影响消防安全的重要因素,采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消防安全评估分数和高校的消防安全等级。研究表明,该评估方法可以提升高校的消防安全监管效率,监测预警火灾风险,为消防安全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