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有机物对人工湿地基质除磷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剑波  闻岳  赵星洁  周琪  蒋志光  张倩 《环境科学》2008,29(7):1880-1883
以页岩陶粒为基质,在水力停留时间2d,连续进出水条件下,研究分析了进出水中磷素、基质中磷的形态和附着生物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基质的除磷效率随有机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机物对页岩磷吸附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进水COD浓度分别为100mg/和200mg/L时,其吸附能力分别下降了49%和62%.有机态松散结合磷、腐殖质态磷和钙镁结合磷明显提高,而铁铝结合磷从36.75%分别降到18%和11.77%,证明有机物累积对铁铝结合磷形成的抑制是磷吸附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进水有机物浓度越高,反应器中基质附着的生物膜量就越大,生物膜的厚度可能会影响水中磷元素向基质扩散时传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2.
添加碳源对潜流+表面流组合湿地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洪新  刘艳红  周琪  杨殿海 《环境科学》2007,28(6):1209-1215
采用向ANOXIC-OXIC(A/O)工艺出水中添加城市污水的方法,在中试规模上研究了外加碳源对潜流+表面流组合湿地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处理A/O工艺出水时(工况Ⅰ),湿地进水COD/TN仅为1.00,(NO-2+NO-3)/TN为0.48,COD、TN和TP的面积负荷去除率分别为1.82、1.59、0.14 g·(m2·d)-1.A/O工艺出水中添加少量城市污水后(工况Ⅱ),湿地进水COD/TN为3.55,(NO-2+NO-3)/TN为0.44,COD、TN和TP的面积负荷去除率分别为19.03、5.42、0.29 g·(m2·d)-1.工况Ⅱ的TN和TP面积负荷去除率分别比工况Ⅰ提高了3.4倍和2.1倍.HRT、水温、(NO-2+NO-3)/TN和COD/TN对湿地脱氮除磷效能有显著影响,在HRT为0.5~1.0d, COD、TN和TP的面积负荷率分别为3.8~38.7、5.07~13.08、0.57~1.92 g·(m2·d)-1时, TN面积负荷去除率随HRT增加而指数下降,随水温和(NO-2+NO-3)/TN的升高而线性增加,随COD/TN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TP面积负荷去除率随COD/TN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  相似文献   
53.
以冶金企业烧结矿料皮带通廊为例,在分析其火灾危险性及消防要求基础上,对目前常见的符合消防标准要求的封闭方案及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封闭方案进行优选。通过比选得出的最优封闭方案,可供冶金企业参考采纳。  相似文献   
54.
潜流构造湿地去除农田排水中氮的研究   总被引:54,自引:10,他引:44  
张荣社  周琪  张建  史云鹏 《环境科学》2003,24(1):113-116
对潜流构造湿地处理农业面源污水的脱氮效果进行了中试研究.研究证明潜流湿地氮去除效率和水力停留时间呈正相关关系,芦苇床的脱氮效果明显好于茭草床和空白床,名义水力停留时间大于5d时,芦苇、茭草潜流湿地脱氮效率可以达到60%以上.氮的去除满足一级推流反应动力学关系,空白床、芦苇床和茭草床的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分别为0.14、0.26和0.20d-.微生物的反硝化是人工湿地脱氮的主要途径,植物吸收总氮量仅占入水量的15%左右.  相似文献   
55.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王爱萍  周琪 《四川环境》2005,24(2):76-80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方面的研究动态,概述了N、P的去除效率、机理及人工湿地的设计过程,同时展示了此技术在我国广泛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6.
Ni/Fe双金属降解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四氯化碳(CT)和四氯乙烯(PCE)为目标污染物,以批试验方法研究Ni/Fe双金属对CT和PCE的还原性脱氯.结果表明:Ni/Fe双金属可有效去除水中的CT和PCE;Ni/Fe双金属对CT和PCE的降解反应均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相似的反应条件下,Ni/Fe双金属对CT和PCE脱氯的反应速率常数(kobs)之比为1.48和1.67,说明Ni/Fe双金属对CT的脱氯速率要快于对PCE的脱氯速率;Ni/Fe双金属可对PCE完全脱氯,但对CT脱氯过程中产生少量三氯甲烷(TCM).  相似文献   
57.
零价铁、镍-铁和铜-铁双金属对四氯乙烯的脱氯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零价铁、镍-铁和铜-铁双金属对四氯乙烯(PCE)的还原性脱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零价铁、镍-铁和铜-铁双金属对PCE的脱氯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双金属对P(=E的脱氯反应速率高于零价铁,镍-铁双金属对PCE的脱氯反应速率常数是零价铁的2.486倍;镍-铁和铜-铁双金属可使PCE完全脱氯,零价铁在对PCE脱氯的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三氯乙烯;增加金属质量,可提高PCE的脱氯反应速率;金属颗粒越小,越有利于PCE脱氯反应。  相似文献   
58.
pH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生的COD、磷及氨氮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苑宏英  张华星  陈银广  周琪 《环境科学》2006,27(7):1358-1361
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通过采用控制pH值的方法,在20~22℃条件下,研究了剩余污泥在不同pH条件下厌氧发酵的情况.结果表明:将剩余污泥的pH值控制为8.0~10.0,在20d的厌氧发酵时间内,溶出的COD(SCOD)要大于pH为5.0~7.0,特别是pH=10.0和pH=11.0时的SCOD值是pH=6.0时的10倍左右,并且第8d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也为碱性条件大于酸性条件;但酸性条件下溶出的磷及氨氮大于碱性条件.  相似文献   
59.
为全面分析环境费效分析方法发展现状,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环境领域费效分析方法的特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指出了费效分析方法未来的应用前景。总体来看,环境费效分析具有内容广泛性、时空异质性、动态变化性并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特点。现阶段,针对环境管理工作,应尽快建立一套包括传统费效、风险感知、生态补偿等在内的多尺度动态反馈的环境费效评估的标准模型,并进一步将环境费效分析纳入我国政府决策体系中。  相似文献   
60.
腐殖酸还原Fe(Ⅲ)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腐殖酸还原溶解性Fe(Ⅲ)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腐殖酸对赤铁矿、磁铁矿、针铁矿和钢渣4种含Fe(Ⅲ)矿物的还原作用,探讨了腐殖酸还原溶解Fe(Ⅲ)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腐殖酸还原溶解性Fe(Ⅲ)的反应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增加腐殖酸或溶解性Fe(Ⅲ)浓度、降低pH或使用可见光照射均能促进反应进行.腐殖酸能直接还原含Fe(Ⅲ)矿物生成溶解性Fe(Ⅱ),对不同含Fe(Ⅲ)矿物的还原效果依次为针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钢渣.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腐殖酸含有的还原性官能团酚羟基和羧基与溶解性Fe(Ⅲ)络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螯合结构,传递电子给溶解性Fe(Ⅲ).溶解性Fe(Ⅲ)得到电子,生成溶解性Fe(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