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28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杜仲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四川西部和北部兵陵,低山地区的仲人工林分生物量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根据调查数据,用“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乔木层单株木各器官干重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精度在93.6%以上,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
一种更加安全的密码技术——量子密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安全技术备受世人关注,由于现有的加密方法存在着很多弊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量子密码。根据量子力学中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任何窃听者都无法窃听量子密码通信中的信息而不被发现,笔者正是从量子不确定性基本原理出发来研究量子密码技术的,结合量子密码协议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来探讨了在量子通信过程中量子密钥生成、分发的详尽过程及量子密钥的分发协议在通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介绍了当前实验研究的进展,分析了量子密码研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最后对量子密码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3.
根据片段常数法估算有机化合物对虹鳟的LC5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58种有机物对虹鳟的96h半数致死浓度(LC50)实测值建立了预测有机物对虹鳟LC50的片段常数估算模型.讨论了模型的误差和稳健性.结果表明,有机物的片段常数及结构因子与虹鳟log1/LC50之间具有很好的定量关系.可以根据化合物片段估算其对虹鳟的半数致死浓度.最终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9495,平均误差0.42个对数单位.无论就单一化合物或化合物类别而言,模型均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44.
北京市早市的噪声污染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早市噪声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发现,早市噪声主要是清晨 货物进市场带来的高强度、高起伏度的交通噪声引起的,早市营业时其外边界噪声不是附近 居民区的主要噪声源.早市商品的类型和交易场所对噪声影响较大,蔬菜区噪声明显高于服装 区,室内蔬菜区噪声低于室外蔬菜区,室内服装区噪声高于室外服装区.这种差异可以外推到 不同类型市场的噪声差异.  相似文献   
45.
以摩托车为主的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摩托车流单独处理,通过理论推导和实测数据回归建立摩托车为主的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模型对居住区的交通噪声(Leq)预测精度在 2.5dBA 以内,道路两侧 Leq预测精度更高,大部分测点误差在 1dBA 以内.  相似文献   
46.
成都市春节期间大气PM_(2.5)化学元素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成都市春节期间大气PM2.5化学元素特征,于2010年2月10-28日在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办公楼顶进行大气PM2.5采样。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分析PM2.5中的无机元素。结果表明,除夕、元宵节PM2.5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7.9μg/m3和287.5μg/m3。S、K、Cl、Al、Ba、Mg、Pb和Cu元素在除夕和元宵节2天中质量浓度是其它采样时间浓度的1.44~14.27倍;富集因子分析表明,S、Cl、K、Zn、As、Br、Sr、Cd、Sn、Ba、Pb、Cu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各种污染所致;主成分分析得出,春节期间成都市PM2.5中的元素主要来源于烟花排放、机动车和燃煤排放;其次为冶金及机械制造等排放的烟尘。  相似文献   
47.
蓝藻密度和叶绿素浓度作为水域蓝藻水华预警的参考指标,在人工湖等水域水质预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针对高尔夫球场草坪施肥易导致区域水环境质量变差的问题,以北京叠泉高尔夫球场水域为研究对象,从2011年4月到11月进行了定期定点水质监测,结合所在地区气温、降雨、施肥等环境条件,对球场水域叶绿素浓度与蓝藻密度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球场水域蓝藻密度和叶绿素浓度在不同时段具有不同的相关性。在6月份之前,蓝藻密度与叶绿素浓度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从6月份之后,高温为藻类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蓝藻密度与叶绿素浓度的相关性提高。到秋季蓝藻密度与叶绿素浓度呈负相关,随着蓝藻密度的增加叶绿素浓度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48.
西安作为汾渭平原地区最大的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形势严峻.2017年夏季期间,在西安市浐灞生态园区运用气溶胶化学组分监测仪,对大气亚微米颗粒物中的非难挥发性组分(NR-PM1)进行了在线监测.观测期间NR-PM1的平均质量浓度为(30.1?±?15.4)μg???m?3.其中有机物含量最高,占NR-PM1总质量浓度的63%,其次为硫酸盐(18%)、铵盐(10%)和硝酸盐(9%).运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法共解析出两个主要因子,包括烃类有机组分(HOA)和含氧有机组分(OOA),分别占有机物总质量浓度的43%和55%.HOA主要由机动车排放贡献,而OOA主要由气态污染物的二次反应生成.气象因素对NR-PM1的浓度与化学组分的影响较为显著.高硝酸盐阶段发生在高湿、低温条件,可能是由氮氧化物的液相反应产生的.高硫酸盐阶段发生在低湿、高温条件,主要来自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贡献.该研究结果为西安及周边地区的空气污染治理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基于实时监测和遥感反演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汾渭平原2015~2017年PM2.5浓度时空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揭示了各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2015~2017年汾渭平原PM2.5浓度逐年上升,主要由采暖期(11月~次年3月)的快速上升引起,非采暖期(4~10月)年际变化不大.(2)PM2.5月均浓度变化曲线呈底部宽缓的U型,采暖期PM2.5污染明显高于非采暖期,超标天数占全年总超标天数比例由2015年的75.0%上升到2017年的83.4%.(3)2015~2017年,除铜川和三门峡外,各城市PM2.5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咸阳至运城间的平原地区和洛阳盆地污染最严重,已形成连片的高污染区域,且区域内城乡差异小.临汾及其上游平原地区其次,但主要分布在城镇,城乡差异较大.(4)空间回归分析表明,汾渭平原PM2.5浓度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年均气温、城镇化率、能源消费指数和年均人口不仅与本地PM2.5浓度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且会加重邻近地区PM2.5污染.年降水量和地形起伏度则不仅与本地PM2.5浓度有显著的负相关,而且能降低邻近地区PM2.5浓度.风的传输作用能加重本地PM2.5污染,植被覆盖度能消减本地PM2.5浓度,但其间接效应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50.
采用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研究了2016年中国东部O3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了气象因素和前体物对中国东部O3浓度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O3浓度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3月为低值上升阶段、4~9月为高值波动阶段、10~12月为低值下降阶段,O3污染主要发生在高值波动阶段,超标天数占全年的96.0%.(2)气象因素是影响O3年均浓度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受降水、相对湿度南高北低和日照时数北高南低的影响,O3年均浓度总体呈北高南低的态势;前体物对O3年均浓度分布也有显著影响,是城市群核心城市形成局部O3污染中心的原因.(3)O3月均浓度分布格局经历了由北高南低到南高北低的演变过程,1~6月O3浓度总体重心和高值重心向北迁移,6月达到最北,北高南低的特征最强,环渤海地区成为O3污染最严重的区域;7~12月,O3浓度总体重心和高值重心向南迁移,12月达到最南,O3浓度分布格局演变为南高北低.3~9月雨季期间,O3浓度分布主要受降水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其余时间主要受气温的影响.(4)前体物对O3浓度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气象条件实现,气温越高,光化学反应越强,前体物的正向影响力越大;气温越低,光化学反应越弱,NOx、CO、SO2等化学性质活跃的前体物对O3可能起消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