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108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306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液体旋流分离器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设备之一。在以前的液体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和压力损失等实验研究中,提出了液体旋流分离器的优化组合的设计方法,为了验证该设计方法对微粒子的分离性能,按照该设计方法中各部分结构参数的选取原则及合理搭配优化组合,制作了一台优化组合型液体旋流分离器并进行了性能实验,通过从水中分离脱硫石膏的实验方法,得出了优化组合型液体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分割尺寸和压力损失的实验结果。从而验证了优化组合型液体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512.
动孔压发展模型在滨海相软土动力学性质的研究中非常重要.结合软土动孔压发展的机理,分析了其数学模型的核心甬数应具有的基本性质.提出了动孔压半值指数的概念,揭示了指数曲线模型、双曲线模型等传统动孔压模型核心函数的缺陷.根据能量耗散原理,建立了基于微分控制方程的动孔压发展新模型.数学分析表明,两个传统模型的核心函数及其动孔压半值指数均是新模型对应的特例,新模型克服了传统模型的不足,具有更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13.
为了更好地满足在新标准下二氧化硫的排放要求,浙江某热电厂拟将原有的双碱法脱硫系统进行提标改造研究,通过对吸收塔,喷淋系统,除雾方式等进行的技术改造。将双碱法脱硫系统改造成全新的湿法脱硫系统,有效利用原来的材料设备又达到提标的效果。  相似文献   
514.
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确立为国家战略,环境规划成为一项保障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公共政策工具。为从主观判断转向客观计量分析评价我国环境规划研究领域的知识生产特征和趋势取向,以更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引入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与环境规划相关的1170篇论文文献进行分析,全面梳理了我国1992-2017年环境规划文献脉络演进轨迹,归纳其中演进特征与趋势取向。研究发现:①从环境规划的概念提出开始,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断完善与扩展的状态,高被引论文关注方向较为广泛,反映出研究热点议题的多元;②研究学者合作网络初步浮现,但研究的学科多元交叉性仍有待提高,"高产"机构研究持续性较好,合作较为多元,但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对我国多样环境问题解决所需的近域知识有效供给带来制约;③环境规划领域的研究以与生态环境或环境规划相关的具体问题为对象,多结合当期的经济社会与国家政策环境来进行开展,呈现出持续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的特点,并逐渐由方法技术视角转向政策工具视角,即由仅解决环境问题为取向的研究转向将环境规划作为解决公共政策问题的研究;近期研究热点指向多规合一与空间规划,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探讨,更加强调其与城市与区域规划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15.
中国省域隐含碳排放及其驱动机理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含碳排放研究是探索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论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与城镇居民消费数据核算2002—2012年中国大陆30个省(除港澳台、西藏外)的城镇居民隐含碳排放,在分析城镇居民隐含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运用LMDI-Ⅰ加法数量分解模型分析城镇居民消费隐含碳排放的驱动机制及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除吉林省外,其余各省的隐含碳排放呈增加趋势;消费水平提高是隐含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其高值主要聚集在北部沿海地区;人口规模对隐含碳排放变化具有双向效应,其强正向作用区与人口分界线所划分的东半壁逐渐趋于一致;导致多数省份隐含碳排放量下降的决定因素是隐含碳排放强度效应,空间差异不大;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贡献不大,但其空间演变特征较为复杂。总之,各省隐含碳排放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存在差异,未来减排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16.
叶绿素a的浓度能够表征海域富营养化状况,是反映海洋环境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以深圳海域为研究区,基于环境一号卫星遥感影像和实测叶绿素a浓度数据,将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核密度、距港口航道的距离和距海水增养殖区的距离作为环境变量,在Matlab平台中分别构建了基于环境一号卫星四个波段反射率为输入参数的误差逆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及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环境变量的误差逆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以检验环境变量的引入能否提高叶绿素a浓度的反演精度,并对其输入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环境变量的引入能较大地提高误差逆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的反演精度,且引入环境变量的误差逆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均方误差和验证均方误差分别为4.71 μg/L和3.50 μg/L,均优于原始误差逆向传播模型的10.98 μg/L和12.61 μg/L;(2)引入环境变量的误差逆向传播模型的框架如下:输入层为7个变量,分别为蓝光波段反射率、绿光波段反射率、红光波段反射率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核密度、距港口航道的距离和距海水增养殖区的距离;隐含层节点数为5个;输出层为叶绿素a的浓度;(3)叶绿素a的浓度对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核密度的变化最敏感,其次分别是近红外波段反射率、红光波段反射率、距港口航道距离、蓝光波段反射率、绿光波段反射率和距海水增养殖区的距离。  相似文献   
517.
以文冠果当前地理分布数据为基础,采用物种分布模型(SDM)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物种适宜生境及其空间迁移趋势,进而识别可能引起迁移的气候异常因子.结果表明: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文冠果适宜生境集中于甘肃东部、宁夏南部、陕西中北部、山西中部及南部,以及青海东部边缘、内蒙-陕西边界区域、河南北部和河北西北部边缘等地区;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文冠果适宜生境呈现出整体分布格局基本不变的基础上高适宜生境略有缩减且向东迁移的趋势,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生境丧失率为3.73%~16.6%;在未来极端气候变化情景下,文冠果空间迁移格局绝大部分适宜生境仍为恒有稳定区,迁出丧失区主要集中在适宜生境的西北部和东南部且呈连续分布,迁入新增区仅零散分布于适宜生境的边缘地带,包括内蒙与陕西交界处、山西北部等地;采用多元环境相似度面(MESS)和最不相似变量(MOD)空间分析识别出气候异常区主要位于当前适宜生境的南北边缘,与空间迁移格局相一致.可能引起空间迁移的气候异常因子主要为年平均温度、降水量变异系数和年均降水量.空间迁移区域作为气候变化的高敏感区应予以重视,同时应针对不同的空间迁移区域制定合理有效的资源利用和土地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18.
中国生物质燃气产能及碳减排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和来源分类预测模型对2020~2050年生物质燃气产量和能源结构占比进行预测,并对碳减排潜力进行了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回归分析预测偏差较小,其中逐步回归预测偏差值为9.34%,略小于多元线性回归的13.99%.来源分类模型的准确度高于回归模型.到2050年,沼气增幅约为176%.在低碳情景中提高生物质燃气应用比例最高可降低未来情景中10%的碳排放量,表明大力发展生物质燃气对于碳减排和碳循环有较为明显的正面效应.结合现状对经济,技术,市场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下一步发掘生物质燃气产品市场潜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19.
模型预测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4种预测模型的原理,并以新疆喀什市的城市用地预测为例,通过时间序列建立了4种预测模型,对城市用地实际值进行预测与分析,从而得出各种模型的特点。认为只有选择最适合的预测模型,才能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0.
王伟 《环境教育》2004,(2):46-47
到大自然中走一走,你会发现,比起人的睡相来,动物的睡觉方式真可谓是各式各样,千姿百态,极为有趣。不信?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