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48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城市地下综合体在大型城市中迅猛发展,而现行防火规范中对其商业部分防火分隔的要求难以满足设计需求。结合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建筑特点,提出将采取加强消防设计的步行街作为防火分隔的措施,以某城市地下综合体为例,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证明了该防火分隔方案能够达到现行防火规范要求的分隔效果。  相似文献   
92.
汽车内外饰使用了大量的高分子材料,由于材料本身分子结构存在一些弱点,在综合环境(光、热、水和氧气等)因素作用下,易产生老化问题。为提高整车内外饰零部件的老化性能,本文通过对多款车型的大气暴露试验问题进行了分类,对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从标准要求、材料选型、试验验证、开发流程、生产过程的一致性等各个方面进行质量管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3.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排风罩直接与除尘系统相连接,排风罩的大小及流量一经确定后不易更改,且当实际排风量相比设计排风量小很多时,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很难得到最优设计参数。因此,如何在排风罩形式及流量确定的情况下合理设计送风口的大小及流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形式的侧吸排风罩对高温烟气的捕集情况,在此基础上增加送风口,在保证排风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对比了不同送风流量对烟气控制效果的影响特性。此外,研究了不同送风末端装置下污染物的捕集效果。结果显示:1)相较于一般侧吸排风罩,采用移动式侧吸排风罩和旋转开闭侧吸排风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温烟气的捕集效率,捕集效率最大可提高53%。2)对于通风系统的排风流量确定的情况下,应保证送风气流能将污染物有效输送至排风口处,调整送排风流量比,确定排风量受限情况下最佳送排风流量比,实现烟气捕集效率的提升。3)增设平行流送风装置可最大程度提高送风气流均匀度,从而提高排风罩的烟气捕集效率。研究结论可对实际吹吸式通风装置的改造及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以微米零价铁(ZVI)为核心,对ZVI进行硫化改性和海藻酸钠(SA)负载,成功制备一种高效去除Cr(Ⅵ)的功能性材料(SZVI-SA).考察了材料制备过程中螯合剂种类、质量分数、S/Fe等参数对Cr(Ⅵ)去除的影响.采用SEM-EDS、TEM、XRD和XPS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讨论去除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选择7%的Fe3+为海藻酸钠螯合剂,S/Fe=3.5、干燥温度70℃作为材料制备的较优条件;SZVI-SA对Cr(Ⅵ)的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主要受Cr(Ⅵ)与SZVI-SA结合位点之间的化学反应速率控制.表征结果表明,SZVI-SA有效成分为FeS,比表面积较大为97.83 m2·g-1,以微孔为主,孔隙较多.SZVI-SA对Cr(Ⅵ)的还原去除率可达92%,同时能有效地去除反应后溶液中的Cr(Ⅲ)和Fe(Ⅲ).SZVI-SA与Cr(Ⅵ)的反应机制主要为氧化还原反应,主要还原活性物质为Fe2+、S2-和S22-;反应后生成的Fe(Ⅲ)和Cr(Ⅲ)最终以Fe(OH)3、Cr(OH)3和Cr2O3的形式沉淀分离.  相似文献   
95.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扼要分析了建筑物火灾危害及致灾因素和火灾中人的行为;探讨了在高层建筑火灾中人员安全疏散应侧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
在生产系统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作业条件下操作。因此,作业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的安全。要控制事故的发生,除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辩识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而这正是安全评价的目的。因此,我们着手进行了岗位作业条件的安全评价。一、方法我们采用R·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设计的“多因子评分法”。该方法的3个因子是: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E);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后果(C)。岗位危险度(S)=L×E×C、L、E、C及S的取值分别见表1~4。  相似文献   
97.
明火作业是钢铁企业中常用的检修手段,一般称之为动火。明火作业时,只要注意动火工具如电、气焊的安全,一般不会发生事故。但是当检修煤气设施及焦化厂易燃液体管道、储罐、酸槽、氨水槽时,如安  相似文献   
98.
在飞机燃油箱内填充网状聚氨酯泡沫材料(以下简称“聚氨酯泡沫”)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被动抑制损伤的防爆技术。但在飞机地面加油时,燃油与聚氨酯泡沫的高速冲刷与摩擦会产生静电并可能发生静电荷的积聚而使燃油带上高的静电电压,极有可能发生静电火花放电,威胁飞机安全。为了探寻填充聚氨酯泡沫燃油箱系统的静电电压积累规律,设计了简化的实验装置和测量系统,以几种较快的流速进行静电循环冲刷实验,并分类进行各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通过Origin7.0软件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编制了自定义参数初始化函数,完成了实验公式的参数求解。该参数估计不受人工干预,且拟合精度较高。通过实验和计算得到了填充聚氨酯泡沫燃油箱系统的静电电压积累数学表达式,基本符合静电电压经典物理公式。  相似文献   
99.
分析了海外项目员工的心理状态,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健康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0.
农作物秸秆结构复杂,酸化效果可能与传统糖类物料不一致。为方便考察纤维素类物料厌氧酸化效果,文章选取成分相对单一的滤纸为原料,考察了酶活浓度、反应时间、酵母菌接种量(F/M)等因素对纤维素经纤维素酶和酵母菌联合作用后的乙醇、乙酸产量的影响,及对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酶单独作用时,酶活浓度120 U/g、温度50℃、pH值4.8、水解24 h时可获得最大葡萄糖产率:73.7 mg/g(转化率为24.9%);纤维素酶和酵母菌分步糖化发酵(separate hydrolysis and fermentation,SHF)工艺中,F/M值为2:1、反应96 h可得最大乙醇产率:119.3 mg/g(转化率为42%);纤维素酶和酵母菌同步糖化发酵(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fermentation,SSF)工艺中,F/M值为1:2、反应120 h得到最大乙醇产率:396.0 mg/g(转化率为58.2%)。F/M值为2:1、反应120 h时,SSF工艺比SHF工艺的乙醇产量提高了34.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