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8篇 |
综合类 | 74篇 |
基础理论 | 9篇 |
污染及防治 | 10篇 |
评价与监测 | 3篇 |
社会与环境 | 4篇 |
灾害及防治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
43.
44.
从含镍污水中筛选出一株高耐受Ni2+的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16S rDNA鉴定。同时,以该菌株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水中低浓度的Ni2+,考察了菌体投加量、pH、镍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菌株去除Ni2+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6S rDNA鉴定,筛选得到的高耐受Ni2+的菌株为一株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的菌株,该菌株对Ni2+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在pH为6.0~8.0,温度为25~40℃的范围内,质量浓度为1.5 g/L菌体吸附10 mg/L的Ni2+120 min后,去除率均达90%以上。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分析表明,整个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 9),Langmuir模型相比Freundlich模型而言,有着较好的拟合效果,揭示菌株对Ni2+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并且分离因子RL值均在0~1之间,说明Ni2+在菌株上的吸附为有利吸附。 相似文献
45.
基质作为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净化污水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而轻质填料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工湿地基质,因其具备成本低、吸附容量大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该文深入分析了当前人工湿地中轻质填料的研究现状,阐释了轻质填料强化人工湿地性能的作用机制。并综合考虑填料的功能特性和性能价值,基于湿地填料优选原则构建了轻质填料在人工湿地中应用的指标体系与量化评价方法,发现相比较于其他轻质填料而言,明矾污泥、炉渣等工业废弃物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同时,该文还对轻质填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轻质填料在人工湿地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6.
舰载装备环境适应性协同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高温、高湿、高盐雾、污损生物多、风浪大等海洋环境因素对舰载装备的环境影响和危害分析,构建了平台环境数据库和寿命期环境剖面。基于该剖面确定了环境适应性要求,生成了设计准则,用于舰载装备数字化设计;对设计产品的高温、高湿、高盐雾主要环境影响进行虚拟环境试验,作为单一模块用于数字化产品协同设计,形成了基于环境适应性要求的实验室阶段产品协同设计方法,可提高舰载装备设计效率和环境适应性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47.
NO的脱除效率已成为微生物净化燃煤烟气NOx双塔流程的瓶颈。为了提高微生物净化烟气中NO、NOx的效率,分别研究了脱硫塔添加Fe SO4·7H2O、脱氮塔添加Na NO2对微生物净化模拟烟气中NO、NOx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脱硫塔添加0.23 g/L Fe SO4·7H2O,其NO平均脱除率为61.04%,比空白试验的35.31%提高明显;脱硫塔NOx平均脱除率为62.16%,比空白试验的31.10%提高约1倍;双塔NOx平均总脱除率从空白试验的61.8%增至86.9%。浓度梯度试验结果表明:0.23 g/L Fe SO4·7H2O是脱硫塔内较为合适的添加浓度。脱氮塔添加0.50 g/L Na NO2后,脱氮塔NO平均脱除率从空白试验的39.92%提高到52.11%;脱氮塔NOx平均脱除率从空白试验的47.67%增至58.90%;双塔NOx平均总脱除率从空白试验的70.75%增至79.32%。反复多次验证试验均证明:Fe SO4·7H2O和Na NO2的分别添加的确大幅度地强化了烟气中NO、NOx的微生物净化效率。 相似文献
48.
49.
为探讨大气PM_(2.5)及其不同组分对人肺上皮细胞A549的毒性作用及其剂量-反应关系,将前期采集的PM_(2.5)颗粒物用不同方法进一步制备PM_(2.5)水溶性组分、PM_(2.5)脂溶性组分和PM_(2.5)单纯颗粒物,将制备的PM_(2.5)颗粒物及其组分以不同浓度(10,50,100,200,400μg/m L)对A549细胞染毒,用MTS法分别在染毒6,10,24,48,72h后测定细胞活力,染毒24h后用ELISA及RT-QPCR法测定炎性因子IL-6和TNF-α表达量,AP位点计数法测定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表明:除PM_(2.5)水溶性组分外,其余染毒样本高浓度染毒时始终对细胞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低浓度染毒时可在较短时间对细胞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染毒时间较长时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PM_(2.5)水溶性组分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并不显著;除PM_(2.5)水溶性组分外,其余染毒样本都显著升高了IL-6m RNA的相对表达量和IL-6蛋白的分泌,除PM_(2.5)脂溶性组分外,其余染毒样本都显著升高了TNF-αm RNA的相对表达量;除PM_(2.5)水溶性组分外,其余染毒样本都显著提高了DNA碱基缺失程度.总的来说,PM_(2.5)水溶性组分在抑制细胞活力、造成炎性损伤及DNA损伤方面作用相对较小,而PM_(2.5)所产生的毒性作用并不仅限于其所吸附的复杂成分,其中作为载体的固体核心颗粒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毒性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0.
基于生态服务的城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安徽淮北市为例,针对城市发展所造成的城乡生态环境品质降低等问题,期望通过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利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以及耗费距离模型等分析方法,通过模拟重要生态廊道,与现有廊道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优化城市景观结构与功能,改善城乡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城市森林在空间上的衔接性不高;研究区域内众多湿地没有足够的廊道相连,尚未形成良好的湿地生态网络;主城区交通廊道密度较高,但连接度不够,乡村地区交通廊道分布较少且稀疏。因而进行城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十分重要和必要。研究结果可为淮北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