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硝基清漆膜厚度对硝基清漆VOCs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自制的小型环境测试舱,研究了硝基清漆膜厚度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释放的影响.漆膜厚度分别为296,508,715,799,960μm,测试条件为:温度为25.0℃,相对湿度为23.9%,空气流量为0.75m3/h,空气流速为3.4cm/s,支持板为不锈钢盘.采用真空采样罐采集舱出口空气,用气相色谱(GC-FID)分析测试.确定了5种主要VOCs(甲基环乙烷、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浓度,并以一阶衰减模型对浓度进行模拟计算得到释放速率.结果表明,漆膜厚度并不影响VOCs的峰值浓度和初始释放速率,但漆膜越厚,VOCs的浓度衰减越慢,衰减速率越小.  相似文献   
22.
以能源为线索,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手段,对北京地区大气中各人为源排放的NMHC进行了分类定量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油化工、交通、燃煤和居民液化石油气NMHC的排放特征及对北京地区大气NMHC的贡献。结果表明,交通运输和石油化工是对大气中NMHC贡献最大的人为源,其次是燃煤工业。对大气中NMHC的特征物种也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
对不锈钢采样罐、小钢瓶、气体采样袋和不锈钢采样管(填充Tenax GC)等4种采样装置进行了碳氢天然源采样的可行性研究,发现,不锈钢采样罐密闭性好,内壁吸附少;不锈钢采样管对天然HCs的吸附和解析效率均是或接近100%,故是HCs天然源较为理想的采样装置,小钢瓶和采样袋内壁吸附严重,气袋自身还不断释放一些C6以上碳氢化合物,不适于HCs天然源采样,但采样袋可用于C5以下烃类的采集和贮存。  相似文献   
24.
北大园区室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1997年3~5月,对北京大学校园区内多处师生住所及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房屋内总VOCs浓度在220~2000μg/m3范围内;通风条件、季节变化、人为活动对室内VOCs浓度水平起着重要影响。室外空气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室内VOCs浓度高低:室内多种芳香烃和烷烃主要来自于室外汽车尾气的排放,其贡献率为76%~92%。   相似文献   
25.
不同类型机动车尾气中芳香烃化合物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北京市9种车辆、5种燃料在不同工况下排放芳香烃化合物的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车型、燃料、净化器及工况等因素对排放量产生影响,电喷车比化油器车芳香烃化合物排放量低;汽油车排放量最高,柴油车其次,LPG及CNG车排放量最低;使用净化器可以降低芳香烃排放量;不同工况对排放量的影响随车型,燃料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6.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人为来源研究   总被引:61,自引:8,他引:53  
在2002年春、夏、秋、冬四季对环境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CMB8.0受体模型对各类污染源进行了源解析,得到受体点各人为污染源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汽车尾气62%,汽油挥发9%,石油液化气10%,涂料6%,石油化工6%,未知源6%.对不同物种贡献的分析显示,环境大气中的乙烯、苯和甲苯等化合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异戊烷来自于汽油的挥发,石油液化气、涂料、石油化工分别对大气中的异丁烷、正己烷和2,4-二甲基戊烷贡献量最大.  相似文献   
27.
汽车内微环境空气污染的初步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车内的污染水平,在2004-04-10至2004-06-20对车内空气进行了采样和分析.对车龄在2年内的91种型号轿车的车内微环境进行了静态检测,有效检测车辆共计802辆,同时对比检测20辆2002年以前出厂的旧车.检测项目包括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CO等.参照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新车中甲苯浓度超标率达82%,苯和甲醛浓度的超标率分别为75%和24%.在被检测车辆中,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均是新车比旧车高,只有CO浓度是旧车比新车高.初步分析判断苯系物主要来源于车内的胶粘剂,甲醛来自于车椅座套和座垫等,CO来源于发动机排放残留.  相似文献   
28.
新型环境测试舱研制、性能评价及释放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新型环境测试舱,此舱系统可用于研究室内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释放特征和释放机理。详细介绍舱的设计,讨论舱系统的优缺点,并对舱的性能进行评价测试。结果表明,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准确性分别为≤0.5℃和≤ 3.1%,空气混合水平达到92.9%,回收率达到85.2%。根据回收率实验结果,用经验模型和VB模型模拟对二氯苯(p-DCB)释放,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29.
在相同初和排放条件下,对四种应用较广的光化学烟雾反应机理(GB4-99RADM2,RACM,SAPPRC99)进行了6组方案的比较,比较物种包括:(1)OHHO2自由基,(2)H2O2,HNOE,PAN,甲醛和有机硝酸酯光学产物,(3)甲苯和SO2,(4)NOy,NOa,由于各机理对VOCs,自由基及含氮化合物处理的不同,导致了模拟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我们用模式模拟这些物种时,应特别注意要理不同而带来的模拟结果差异。  相似文献   
30.
大气化学模式计算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是如何快速、精确地对相互关联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ODEs) 进行数值积分求解。由于大气中各物种寿命长短相差很大,导致ODEs 具有了很强的刚性,因而在数值求算过程中存在着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平衡问题。笔者介绍了当前几种常见的大气化学模式的计算方法,包括GEAR,QSSA( MQSSA) ,Y& B( MY& B) ,RADM ,LSODE,SMVGEAR,小参数法,Gong and Cho及TWOSTEP 等,并结合当前本领域内的部分研究成果对一些重要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