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4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对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大气中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其它空气质量指标和气象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2016年PM2.5日平均浓度为2.0~217.5 μg/m3;11月、12月、1月、2月PM2.5月浓度均值(45.97~87.22 μg/m3)相对较高,6~9月的(19.01~38.03 μg/m3)相对较低;春、夏、秋、冬PM2.5浓度分别为2.00~211.00 μg/m3、6.67~106.67 μg/m3、10.67~166.00 μg/m3和10.50~217.50 μg/m3;0:00~23:00,各城市PM2.5小时浓度基本上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规律,通常上午9:00~10:00浓度值较高,下午15:00~16:00浓度值较低。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和固原市2016年PM2.5日平均浓度 ≤ 75 μg/m3的天数分别为304 d、307 d、313 d、323 d和340 d,年达标率分别为83%、84%、86%、88%和93%。宁夏北部的石嘴山市、银川市的PM2.5月浓度均值超过了南部的中卫市和固原市,表现出"北高南低"的趋势,其中固原市每月PM2.5浓度均值均低于其他城市,表现出显著差异。PM2.5浓度与CO、NO2、SO2、PM10浓度、风速、气压、日照和相对湿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表温度、气温和降水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大气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其浓度受气象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选取不同排水年限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湿地(1974,1985,1992,2003年排水)和天然兴安落叶松沼泽湿地,研究排水对小兴安岭沼泽湿地土壤酶活性及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排水造林后,表层土壤脲酶活性降低47.3%~84.3%;蔗糖酶活性降低49.2%~72.4%。表层土壤NH_3-N降低了6.9%~19.7%;NO_3~--N降低了63.2%~80.3%。在垂直剖面上,排水湿地的NH3-N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天然森林湿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排水对土壤表层土壤酶活性及各氮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3.
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国内大型石化企业应急响应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结合当前国家对应急管理工作标准化的部署与要求,提出明确应急响应标准化的必要性;利用国外先进应急管理理念和经验,结合国内石化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了应急响应标准化的体系框架建议。  相似文献   
84.
一株耐盐原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株新分离到的耐盐原油降解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并对其生长特性和降解特性做了初步研究,确定了该菌株降解原油的最适条件为:原油的质量浓度为0.5 g/L、NaCl的质量浓度为30 g/L、pH值为8、温度30℃、摇床转速140 r/min、接种量为3%.在最适条件下,经过5 d的培养,原油的降解率为68%.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的应用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85.
以松嫩平原西侧的小东湖为研究对象,采用HNO3-HClO4-HF联合消解并运用ICP—MS测试了重金属元素Cr、Cu、Mn、Ni、Pb、Zn和Cd的浓度,结合粒度测定,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方法,研究了小东湖重金属空间分布、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结果显示,小东湖重金属元素浓度大小排序为Mn>Zn>Cr>Ni>Pb>Cu>Cd,重金属元素Mn、Cr、Zn、Ni、Cu在中心位置出现最高值。Cr、Mn、Ni和Zn的浓度主要受细粒物质影响,它们的浓度与TP高度正相关。小东湖重金属以中等污染为主,Cr、Cu、Mn、Ni、Pb和Zn属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Cd在不同点位分别存在轻微、中等和强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6.
黄海硅的分布与收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2年在黄海的综合调查,对黄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溶解硅和生物硅的含量和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历史数据建立了黄海硅收支与循环的模型.结果表明,黄海水体溶解硅和生物硅在秋季均高于春季,生物硅占活性硅的22%,陆源输入、初级生产和底界面扩散对硅的含量和分布的影响较为突出.收支表明,底界面扩散是黄海水体溶解硅的主要来源,占外部输入的48%,其次是东海的输入,占32%,河流贡献为9%,地下水贡献为6%,地表径流(非河流部分)贡献为3%,渤海贡献为1.5%,大气仅贡献0.5%;黄海水体溶解硅的支出主要是通过生物的吸收与随后的沉积埋藏和向东海的输出,其比例分别为72%和27%,黄海向渤海输出比例仅为1.0%;黄海沉积物是水体溶解硅的源,同时黄海体系还具有潜在汇的特性;黄海硅的净埋藏量约为55×109mol/a,占当年生物硅总量的7.2%,高于全球海洋的平均比值(3%),是外部输入硅总量的47%.本研究量化了黄海硅循环的主要过程,初步揭示了硅的源-汇特征以及陆地输入对近海硅收支与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基于在黄渤海的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水体和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无机氮(DIN)和溶解无机磷(DIP)的分布;结合历史数据构建了黄渤海DIN和DIP的收支模型,并分析了陆源输入变化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渤海DIN和DIP的含量受季节、河流输入和沉积物界面扩散作用的影响,具有秋季高于春季和近岸高于离岸的时空分布特征.收支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底界面扩散是黄渤海水体DIN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大气、周边河流、地下水和东海的输入;黄渤海水体DIN的支出主要是通过沉积埋藏和反硝化.黄渤海水体DIP的来源主要是磷酸盐吸附解吸,占91%,底界面扩散和大气输入为其次,河流和地下水的输入贡献较小.DIP的支出主要是通过沉积埋藏和向东海的输出.黄渤海每年有11Gmol的氮在水体积累,并导致其浓度提高约0.6μmol/(L·a).近些年来陆地向黄渤海输入氮的持续增加,加剧了氮营养盐的积累,导致非硅藻类浮游植物比例以及赤潮发生频率和面积显著增加,同时还提高了水体初级生产力和海洋磷的埋藏量以及加剧了磷限制的趋势,并可能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88.
杨晓彤  康平  王安怡  臧增亮  刘浪 《环境科学》2024,45(5):2507-2515
为研究四川盆地臭氧(O3)污染长期变化,使用四川盆地18个城市的地面O3浓度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首先分析了2017~2020年间四川盆地O3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再利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出影响O3浓度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构建了气象因子和O3浓度之间的统计预测模型,并对2020年四川盆地城市群的O3污染状况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2017~2020年间O3浓度呈现波动变化趋势,2019年出现一个低值,2020年O3浓度又有所回升.(2)气象影响因子中相对湿度、日最高温度和日照时数对O3浓度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风速、气压和降水量的重要性较低;同时,气象因子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线性关系,气压与其他气象要素呈现负相关性,而剩余气象要素之间正相关关系较为明显.(3)基于随机森林构建的O3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R2)较高,展示出较好的预测性能,能够较好地预测O...  相似文献   
89.
土地利用变化下沿海地区吸附态磷负荷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附态磷是主要的面源污染物之一,它会导致水域环境质量恶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源。科学估算吸附态磷污染负荷能够为治理沿海地区非点源污染,保护海洋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以遥感影像、降雨监测资料等多源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土壤侵蚀、泥沙输移率、磷富集系数等影响因子,构建吸附态磷负荷估算模型,估算了江苏沿海地区2000~2010年吸附态磷负荷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吸附态磷负荷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2000~2010年,江苏沿海地区吸附态磷负荷明显增加,平均吸附态磷负荷模数由105.89 kg/km2·a增长至201.67 kg/km2·a,吸附态磷负荷总量由3 284t增长至6 255t。(2)10 a间,研究区的吸附态磷负荷热点面积减小,呈现出收敛聚集的态势,但热点区的吸附态磷负荷总量却明显增加,说明研究区内吸附态磷负荷的空间极化现象更为显著。(3)10 a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吸附态磷负荷模数都显著增长,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吸附态磷负荷总量排序为水田旱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园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吸附态磷负荷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时,吸附态磷负荷也随之发生变化,可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景观格局,减少和控制磷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既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又可为新一轮规划的修编提供科学依据。运用系统分析法、归纳演绎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研究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将其构建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包括社会指标、环境指标及资源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