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轻质滤料生物滤池对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微污染东江水作为实验原水进行了对轻质滤料生物滤池对主要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反冲洗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能耗等方面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轻质滤料生物滤池工艺可以明显地改善原水水质。对于本实验原水而言,轻质滤料生物滤池对浊度、CODMn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3%、28%和76%。反冲洗对CODMn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反冲后1 h去除率约为7%,大致需要12 h恢复至反冲前水平的25%;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约4 h就能恢复至反冲前水平。同时,由于轻质滤料生物滤池特殊的滤料和反冲洗方式,能耗较小,运行管理简单。  相似文献   
22.
滤料粒径对给水曝气生物滤池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给水曝气生物滤池(UBAF)处理刘屋洲水源水,考察了不同陶粒粒径对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以及水头损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粒3~5 mm的UBAF对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较高,但是其水头损失较大,且反冲洗前后水头损失变化偏大,不利于UBAF稳定运行。陶粒6~10 mm的UBAF运行状况良好,氨氮的去除率为73.8%,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为18.6%,滤池24 h过滤水头损失<0.4 m,反冲洗前后过滤水头损失变化量<5 cm。其出水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滤池的水头损失小,反冲洗前后也变化甚微。进一步的实验表明陶粒破碎会导致滤料粒径级配变化,使得水头损失增加。  相似文献   
23.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控制在酸化水解阶段处理高浓度乙酰螺旋酶素制药废水,经过长时间的运行表明:该反应器结构简单,启动时间短,有效地提高了废水中挥发酸的浓度,缩小了pH值的变化范围,稳定了水质,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确保了甲烷发酵阶段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4.
给水深度处理中臭氧副产物的产生及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给水深度处理中臭氧副产物的产生及其化学过程、控制臭氧副产物生成的技术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采用臭氧深度处理时,会产生以甲醛为代表的有机副产物,以溴酸根为代表的无机副产物。副产物的形成与溴离子浓度、水中有机物种类和浓度、pH值、臭氧投加量、温度和碱度等因素有关。在应用臭氧进行深度处理时,应根据不同条件,采取适宜的措施,以减少臭氧副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25.
铁盐同步除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铁盐化学同步除磷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比较了硫酸亚铁和氯化铁的除磷效果,前者的效果优于后者。并就污泥回流对除磷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说明污泥回流可以节约药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26.
针对低污染原水进行叠式曝气生物滤池的自然挂膜启动实验。在HRT为20~30 min,温度为28~33℃,气水比为0.5,滤速为12.5 m/h的条件下,研究分析叠式曝气生物滤池在自然挂膜启动过程中各项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与生物膜生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挂膜启动的进程。结果表明,在南方夏季,叠式曝气生物滤池能够进行快速启动,经过7 d左右自然挂膜启动完成,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33%,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85.5%,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为82.9%。  相似文献   
27.
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高浓度氨氮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研究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对于高浓度氨氮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工艺运行稳定情况。以某自来水厂常规工艺沉淀池出水预加硫酸铵作为研究对象,原水氨氮平均浓度3.67 mg/L,实验条件:温度31.2℃,pH 7.13,滤速8~12 m/h,气水比0.5和1。采用3种不同工况条件进行实验,确定滤速10 m/h和气水比0.5的为最佳运行工况。在此工况下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对于氨氮和COD 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7.5%和19.2%,亚硝酸盐积累率为0.9%;出水氨氮浓度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同时炭滤池的出水浊度相比进水略微上升。  相似文献   
28.
李芳  陆少鸣 《环境工程学报》2013,7(7):2414-2418
采用中置O3-BAC工艺进行中试实验,通过对微生物、微型生物、消毒副产物和AOC进行检测分析,研究了不同的消毒方式对砂滤池出水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消毒对微型生物、微生物的去除效果稍弱于臭氧联合氯消毒;对于消毒副产物而言,氯消毒产生的卤代烃、氯酸盐的含量高于臭氧联合氯消毒,产生的溴酸盐两者处于同一水平,而产生的甲醛则是氯消毒低于臭氧联合氯消毒;氯消毒最终砂滤池出水AOC平均含量75.93μg乙酸碳/L,臭氧联合氯消毒为101.23μg乙酸碳/L,大于100μg乙酸碳/L,不利于供水管网的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29.
硝化棉废水处理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混凝+两段活性污泥法对硝化棉废水处理工程运行效果的分析,研究了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利用不同的运行方式所产生的运行效果,寻求系统的优化运行方法。结果表明:当水温在18℃以上时,只采用两段生化(低氧-好氧)处理即可使出水COD、BOD5、SS等指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1996)二级标准,仅出水色度稍高;而当水温T<18℃时,经过两段生化处理后废水COD在300mg/L以上,需要启动物化处理单元,在生化处理前或后增加一级混凝沉淀处理,处理出水均可达到二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0.
在常规水处理工艺前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研究接触氧化沟和BAF分别作为混凝沉淀工艺的预处理工艺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原水石油类含量平均值为0.19mg/L,在三氯化铁投加量80mg/L时,接触氧化沟+常规混凝沉淀出水石油类含量平均值为0.07mg/L;BAF+常规混凝沉淀出水石油类含量平均值为0.039mg/L。结果表明,BAF作为给水生物预处理工艺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优于接触氧化沟工艺,实验期间其后续混凝沉淀出水达标率为8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