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气态甲醛对卡氏毛园蛛细胞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气态甲醛对蜘蛛的遗传毒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及KCl-SDS沉淀法检测了卡氏毛园蛛(Eriovixia cavaleriei)暴露于气态甲醛(0、0.5、1.0、3.0mg·m-3)后的细胞DNA分子断裂、DNA-DNA交联、DNA-蛋白质交联状况,并以甲醛的水溶性实验为基础,总结了甲醛对不同动物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显示,中、低浓度甲醛(0.5、1.0mg·m-3)可引起卡氏毛园蛛细胞DNA链断裂,高浓度甲醛(3.0mg·m-3)除引起DNA链断裂外,还可诱导核内交联物的形成;随着甲醛染毒浓度的升高,DNA的损伤程度逐渐加重,显示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通过总结甲醛对不同动物的遗传毒性发现,随着甲醛浓度的升高(5~625μmol·L-1,生理盐水溶液),动物细胞DNA损伤基本表现为由DNA链断裂(DSB)→DNA-DNA交联(DDC)→DNA-蛋白质交联(DPC)的过渡;甲醛所致的DNA损伤在不同动物细胞中也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动物细胞对甲醛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92.
93.
一盆水导致2人死亡2006年4月18日中午,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夏庄村砖瓦厂发生了一幕惨剧,5名工人正为一台搅拌机更换绞刀,搅拌机突然疯狂运转起来,瞬间将2名正在绞刀机槽的工人吞噬,现场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94.
微囊藻毒素降解菌的分子鉴定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功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菌株的基础上,利用16S rDNA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由BLAST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可将该菌株定属至鞘氨醇单胞菌USTB-01(Sphingopyxissp.USTB-01),这是我国首次筛选出高效降解MCs的鞘氨醇单胞菌。在鞘氨醇单胞菌USTB-01降解MC-RR和MC-LR活性研究方面发现,温度30℃和pH7.0条件下该菌降解MCs的速率最大,日均降解MC-RR和MC-LR分别达到了23.4mg/L和7.9mg/L,在进一步去除水体中的MCs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以华南滨海小流域——中山大学滨海水循环试验基地(试验基地)作为研究区,在对该流域地下水和雨水分别进行采样、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氯量平衡法(CMB)与地下水动态法计算了该流域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与给水度。研究发现,试验基地地下水主要受降雨补给,地下水埋深在雨季(4—9月)、旱季(10—3月)的变动范围大致为0~1.5 m与0~0.5 m。根据CMB计算结果,补给区、中间区雨季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分别为旱季的1.3~1.6倍和1.3~2.0倍,且补给区大于中间区(M5井除外)。利用地下水动态法计算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所得雨季、旱季的均值(7.6%和4.6%)与CMB计算结果(7.7%和5.3%)较为接近。给水度、雨强与入渗补给系数均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将地下水埋深分别与降雨入渗补给量及潜水蒸发量进行多项式拟合对比,发现降雨入渗对地下水的最大入渗补给埋深约为2.3 m,当埋深为3.1 m时,地下水可获得最大净补给量。  相似文献   
96.
以重庆市重点次级河流梁滩河流域内城镇化程度最高的走马、金风、白市驿和含谷四镇为研究对象,采集流域内城镇下游河道内外沉积物,调查表层重金属含量,进行污染状态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发现:城镇下游沉积物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3~8.26,0.14~1.27,55.7~160,11.5~49.8,0.02~0.32,24.4~41.6,23.7~214和74.4~518 mg/kg。Cd、Hg、Pb和Zn污染较为严重,超过背景值含量3倍以上,As、Cr小于或等于环境背景值,污染较低。Cd、Pb和Zn在河道中心出现累积,Cr、Cu和Hg在远离河道的地区出现极大值,As、Ni出现水平均匀分布,表明重金属分别来自3种不同来源。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从高到低顺序为HgCdPbAsCuNiZnCr,含谷镇以河道中心生态风险最高,白市驿镇及金凤镇周边生态风险大于河道中心,走马镇生态风险分布均匀,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7.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污染,其中水体的污染是相对较为严重的,伴随着污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污水治理的措施也显现出它的缺陷,我们国家的污水处理措施与发达国家的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明显存在不足,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现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目的是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为促进城镇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8.
满江红干体对锌离子的生物吸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满江红干体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对废水中Zn2+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满江红干体对Zn2+的吸附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前5 min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吸附量的62.9%,30 min达到吸附平衡;初始pH值对Zn2+的吸附有显著的影响,最适pH值为6;随着干体量的增加,吸附率逐渐提高而吸附量则降低;随着Zn2+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率逐渐降低而吸附量则提高。满江红干体对Zn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最大吸附容量达57.5 mg/g。5次吸附解吸循环实验数据表明,重复次数和再生处理对满江红干体的吸附能力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满江红干体在处理含Zn2+废水中的重复使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
四环素在石墨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考察了石墨和四环素的相关性质,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四环素在石墨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四环素在石墨表面的吸附量、四环素的K_(ow)值以及四环素(+,-,0)的形态分布在pH尺度上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据此推断四环素主要通过疏水力作用吸附于石墨表面,该作用力最大值出现在pH=5~6之间,而其他pH条件下,该作用力会随吸附剂、吸附质间静电斥力的增强和四环素自身溶解度的增加而被削弱。  相似文献   
100.
特大型高炉大检修的工期紧,高风险项目多,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在分析特大型高炉大检修安全风险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相关理论,从责任界定、流程构建、运作方式等方面,对构建特大型高炉大检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进行了探索,并应用到首钢京唐公司1号高炉大检修作业安全管控中,取得了特大型高炉大检修安全无事故的佳绩。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应用到特大型高炉大检修安全管理中的研究和成功实践,为特大型高炉大检修安全管理、创新科学管理手段和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