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51篇
  免费   2206篇
  国内免费   4196篇
安全科学   2296篇
废物处理   201篇
环保管理   1176篇
综合类   10501篇
基础理论   2048篇
污染及防治   372篇
评价与监测   868篇
社会与环境   1075篇
灾害及防治   716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66篇
  2022年   943篇
  2021年   935篇
  2020年   1168篇
  2019年   702篇
  2018年   697篇
  2017年   757篇
  2016年   608篇
  2015年   867篇
  2014年   744篇
  2013年   1010篇
  2012年   1249篇
  2011年   1250篇
  2010年   1130篇
  2009年   1036篇
  2008年   982篇
  2007年   1026篇
  2006年   939篇
  2005年   756篇
  2004年   544篇
  2003年   397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探究沉积物中总磷、总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渭河陕西段5个研究点为例,分别于2013年夏季(6月)和冬季(12月)进行两次采样,通过野外实验对水温、p H、电导率、溶解氧、流速等环境因子的测定,结合室内实验对沉积物中总磷、总氮含量的测定和粒度分析,研究沉积物中总磷、总氮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各环境因子与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多数研究点沉积物中总磷、总氮含量在垂向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在季节上呈现夏季含量高于冬季含量的趋势,其中各研究点夏季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平均值为15.79 g·kg-1,总氮含量平均值为5.50 g·kg-1,而冬季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平均值为5.91 g·kg-1,总氮含量平均值为2.46 g·kg-1;通过沉积物氮、磷元素含量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沉积物中总磷、总氮含量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温度、p H、电导率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评估土地利用对地表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大多忽视空间数据局部变化特征这一缺陷,引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用于评估土地利用对地表水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子流域内两者关系出现空间变化的规律并阐释了原因.同时,对比了GWR模型与普通最小二乘模型(OLS)的校正R2、Akaike信息准则(AICc)及残差的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验证了GWR模型在预测精度和处理空间自相关过程中是否优于OLS模型.结果表明,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的影响随空间位置的改变而发生方向或大小的变化.以温瑞塘河流域总氮(TN)与农用地的关系为例,从GWR模型局部回归系数的方向分析,两者关系表现为农村正、城区负的现象,从大小分析,旧城区TN与农用地回归系数的绝对值高于其它区域;在溶解氧(DO)与人口密度所构建的GWR模型中,两者关系在整个研究区域内均表现为负值,与OLS结果吻合,从回归系数的大小分析,人口密度对DO的作用在郊区及农村更为显著.针对此类关系出现空间变化的原因分析表明,相邻子流域土地利用百分比的改变及水体主要污染源的不同,是导致土地利用对水质作用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最后,对比所构建的80个GWR与OLS模型校正R2、AICc指标,验证了GWR作为一种局部统计模型,其预测精度优于OLS等传统全局模型且更能反映实际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水质与浮游生物调查的汉石桥湿地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水质与浮游生物的综合调查与评价,可准确判断湿地的富营养化状况.本文以汉石桥湿地为研究对象,设置7个采样点,开展了水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分类监测与调查,并利用营养状态指数法、浮游植物评价法和浮游动物评价法3种方法,评价了水体富营养化状态,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结果差异.结果表明,3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在时空变化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均显示非核心区富营养化程度较低,核心区富营养化水平较高;各月份相比,10月湿地的富营养化程度较低,6—8月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评价法所得湿地富营养化程度较营养状态指数法略高,主要表现在4、10月的非核心区评价中.综合水质、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可得到更为准确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94.
暴雨径流对非常规水源补给城市河流水质冲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择北运河流域典型非常规水源补给城市河流(凉水河)为研究对象,阐述暴雨径流对非常规水源补给城市河流水体物理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暴雨期间,凉水河水体p H和DO平均值分别为7.67和3.88 mg·L-1;耗氧物质COD和氨氮(NH+4-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7.41 mg·L-1和8.39 mg·L-1;富营养化元素总氮(TN)和总磷(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34 mg·L-1和1.45 mg·L-1.暴雨期间,雨水径流汇入收纳水体后,COD、NH+4-N、TP平均质量浓度明显上升,最高值分别达到108、14.24、3.02 mg·L-1.在空间分布上,COD、NH+4-N、TN和TP质量浓度变化趋势随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趋于一致,从城镇区至农村区,均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95.
寒区水体中溶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一些水体由于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华现象呈增加趋势,成为急需解决的水环境问题.溶藻菌可从生态调控的角度来控制水华的爆发,因此,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方面逐渐得到重视.本文从寒区水华爆发水体中分离获得了一株溶藻细菌JM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JM1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最高.VITEK系统鉴定表明,菌株JM1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相似度为98%.菌株JM1在不同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中可产生不同颜色和p H值的代谢产物,而以葡萄糖和蛋白胨分别为碳源和氮源时发酵液的溶藻效果明显好于其它培养基.菌株JM1的溶藻效果随藻细胞初始密度的降低而增强,随发酵液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菌体细胞的密度达到1011CFU·m L-1时,可单一抑制藻细胞的生长;当菌体细胞的密度大于105CFU·m L-1时,菌体细胞可促进发酵液的溶藻作用.发酵液作用于藻细胞6 h时可明显影响其恢复能力,当暴露时间达18 h时,藻细胞彻底丧失了恢复能力.菌株JM1发酵液在中性和偏碱性的藻液中的溶藻效果最强,并且经过酸化、碱化和高温处理后,仍然保持较高的溶藻活性.本研究可为基于微生物作用过程的水华控制提供优势的土著菌种及其应用上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6.
铁还原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对根表铁膜中砷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根表铁膜是控制砷在根际-植物体系转运的重要区域,但是其中铁还原微生物对砷运移的作用并不清楚.实验以吸附砷磷的水铁矿以及野外采集水稻根系为研究对象,分析铁还原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还原铁膜内铁氧化物过程中,铁还原、砷释放和固定速率.研究表明铁还原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可以将水稻根表铁膜中的Fe(Ⅲ)快速还原为Fe(Ⅱ)并释放到溶液中.溶液中的砷在48 h内达到最大值18μmol·L-1,之后逐渐下降,120 h之后,与最大值相比减少了约60%.利用吸附砷的水铁矿模拟铁膜砷释放过程发现,微生物的固定作用是造成溶液中砷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表明,促进根际微生物的大量生长,可能是降低土壤环境中砷风险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石墨烯是促进还是抑制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尽管石墨烯以其独特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各大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工业化使用后在环境当中的行为,特别是遗留下的石墨烯对生态系统的毒性研究则鲜见报道.因此,本文以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为目标微生物,探讨不同浓度(1、10、50 mg·L-1)石墨烯对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石墨烯对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石墨烯浓度的降低而增强.在石墨烯投加量为1 mg·L-1时,培养48 h后菌株的生长量OD420达到最大值0.045,低于空白组的0.163;并且其可溶性蛋白含量也达到最大值1.546 mg·L-1,低于空白组的3.789 mg·L-1.不同浓度石墨烯对体系p H和ORP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低浓度下的石墨烯影响最为显著.此外,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荧光显微镜分析,进一步证实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能在高浓度的石墨烯上生长,而低浓度的石墨烯则会对细胞膜造成损伤,它极其尖锐的边缘是细菌失活的有效机制.因此,石墨烯的毒性具有剂量效应,这一结果可为石墨烯合理利用及评价其生态毒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针对1000 MW机组临时调试电源变压器容量选择问题,依据调试工艺方案,合理选择工况点,提出了一种轴功率法和负荷系数法相结合的临时调试电源计算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负荷匹配问题。应用结果表明:选择的临时调试变压器满足不同调试阶段负荷对电源容量的要求,可以为其它类似工程的临时调试电源容量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针对村镇建筑震害中常见的砖墙平面外破坏或倒塌现象,采用气囊加载的方式,对6片足尺带翼缘砖墙进行平面外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墙体的破坏特征、极限强度和位移、刚度变化和耗能能力,并考虑了墙宽、竖向荷载和加固措施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带翼缘墙体的破坏形态与三边约束的混凝土板的破坏形态相似,开裂后仍能维持很大的侧向位移而不发生倒塌;竖向荷载可明显提高墙体的初始刚度和开裂强度;墙宽增大会使得墙体开裂强度和耗能能力下降,拐角采用混凝土预制板加固后,墙体耗能能力有所提高,中间增加混凝土构造柱后,墙体耗能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技术,以剌槐(Robinia pseudoacacia)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表层(0~10 cm)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夏季,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最高,分别为16.34×106、16.09×106、10.43×104和14.64×104 cfu·g-1干土,春季次之:11.61×106、11.45×106、5.00×104和10.65×104 cfu·g-1干土,秋季最低:5.87×106、5.78×106、4.67×104和4.08×104 cfu·g-1干土,春、夏和秋3季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2)在培养168 h时,土壤微生物C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AWCD)以夏季最高(1.20),春季次之(0.88),秋季最低(0.83);3)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表现为夏季明显高于春、秋2季(P<0.05),夏季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R)(28)、Shannon-Wiener指数(H)(3.22)、Simpson指数(D)(0.96)和McIntosh指数(U)(8.20)显著高于春、秋2季(P<0.05),而春、秋2季的R(23,24)、H(3.06,3.08)、D(0.95,0.95)和U(5.90,5.91)无显著差异(P>0.05);4)氨基酸类、聚合物类和羧酸C源类是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微生物偏好且利用率较高的C源类型;5)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C源利用可分为2类,一类在夏季,另一类在春、秋2季,其得分系数的分布范围分别为(2.59~6.00,2.43~5.09)和(-7.65~-1.90,-6.38~-3.43)。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价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生境质量退化和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特征的变化提供了本底值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