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36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83篇
环保管理   83篇
综合类   806篇
基础理论   259篇
污染及防治   547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1.
为评估考虑结构中纵筋受压屈曲形态的力学性能,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长径比(L/D)不同的纵向钢筋在轴向压缩和循环荷载下强度和刚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数值仿真,同时考虑加载历史和加载方式对钢筋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屈曲对纵向钢筋力学性能影响比较显著,纵向钢筋压缩性能取决于L/D,与钢筋屈服强度无关;钢筋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其力学性能受到加载历史、塑性变形、累积损伤以及L/D的影响,拉伸超过屈服应变后将导致钢筋压缩强度的损失,塑性变形和循环加载共同导致了钢筋累积损伤,钢筋屈曲行为造成了受压时钢筋强度和刚度的退化,并且随着L/D的增加钢筋强度和刚度退化越显著。  相似文献   
92.
鹤山灰霾期间大气单颗粒气溶胶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2012年6月9-17日,使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分析了鹤山大气中单颗粒的特征,共采集到同时含有正负离子谱图的颗粒763350个,其粒径主要集中在0.2~2.0 μm之间,期间发生灰霾的天数为3d.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大气颗粒物类型主要可分为7种:元素碳(EC)、有机碳(OC)、元素-有机碳混合(ECOC)、大分子有机碳(HMOC)、海盐(Na-K)、富钾颗粒(K-rich)和富铅颗粒(Pb-rich).灰霾天气下,颗粒中的二次成分含量更高,粒径显著增大.各颗粒类型数量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以EC、ECOC和K-rich的增加最为明显.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的集中焚烧及EC、ECOC和K-rich的老化是形成本次灰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
水解酸化工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解酸化工艺对各类有机物的去除率较高,可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废水,运行费用低,在处理纺织印染、化工、造纸废水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处理复杂污染物、工艺参数优化、机理及动力学。其发展趋势大致有:与其他工艺结合,深入研究降解机理、探索微生物菌群等。  相似文献   
94.
曹晓满  石荣桂 《环境工程》2013,(Z1):417-418
对湿法脱硫石膏脱水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石膏脱水系统的设计方案,提出了石膏脱水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并与变频泵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优化系统提高整个FGD经济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
The development of low-cost and efficient new mineral adsorbents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study, Friedel’s salt (FS:3CaO·A12O3 ·CaCl2 ·10H2O), a hexagonal layered inorganic absorbent, was synthesized to remove Cd2+ from water.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simulated by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models.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was further analyzed with TEM, XRD, FT-IR analysis and monitoring of metal cations released and solution pH vari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adsorbent FS had an outstanding ability for Cd(Ⅱ) adsorption.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FS for Cd(Ⅱ) removal can reach up to 671.14 mg/g. The nearly equal numbers of Cd2+ adsorbed and Ca2+ released demonstrated that ion-exchange (both surface and inner) of the FS for Cd(Ⅱ)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adsorption process. Furthermore, the surface of the FS after adsorption was microscopically disintegrated while the inner lamellar structure was almost unchanged. The behavior of Cd(Ⅱ) adsorption by FS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surface reactions. The mechanisms of Cd2+ adsorption by the FS mainly included surface complexation and surface precipit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fitted better by the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R2 = 0.9999) than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 (R2 = 0.8122). Finally, due to the high capacity for ion-exchange on the FS surface, FS is a promising layered inorganic ad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Cd(Ⅱ) from water.  相似文献   
96.
基于遥感监测的黄海绿潮漂移路径及分布面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8~2012年的多源卫星遥感序列图像,动态监测各年绿潮发生的漂移路径、影响海域面积,得到各年绿潮漂移趋势、分布面积和最大分布面积出现时间。根据监测结果,划分出影响绿潮漂移路径的关键区域,并分析了2008、2009和2010年关键区域内各年绿潮漂移方向和面积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7.
阐述了河流健康以及河流健康评价的概念,论述了河流健康评价的发展以及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依据。并以贾鲁河流域(郑州段)为例,从生境状况、生物状况、生态功能三方面着手构建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论述了该体系中各指标变量标准建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98.
探讨微波功率、活性炭投加量、pH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微波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废水pH、Fe2+和H2O2比例、Fe2+离子浓度及处理时间等因素对Fenton处理效果的影响。分别选择最优条件进行Fenton/微波联合处理邻苯二甲酸酯废水实验,COD去除率达98.7%,出水满足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99.
通过快速筛选热分析试验对硫酸羟胺热危险性进行定性分析,对其热分解过程进行初步研究,获得温度、压力变化规律;再运用C80微量热仪对硫酸羟胺进行深入分析,得到硫酸羟胺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根据Semenov模型计算其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试验结果表明:由RSD初步筛选试验得到硫酸羟胺在164.2℃时即发生分解放热;用C80法得到硫酸羟胺的起始热分解温度为137.1℃,并计算了该物质在3种典型包装下的自加速分解温度。由SADT得到储存、运输过程中硫酸羟胺的控制温度,从而为减少硫酸羟胺事故的发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0.
从"十一五"末至今,中国石化行业安全事故及环境风险事件频发,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从产业布局来看,中国石化企业及与之相关的化工园区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布置在沿海沿江地区。中国石化行业目前存在的布局分散、单体规模小等突出问题,如不加控制,行业发展将面临更大的环境风险和环境污染问题。应开展全面梳理排查隐患,提高区域环境风险联防联控水平;大力支持集群化发展、淘汰落后产能,缓解结构性环境风险;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强化管理,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以减缓石化行业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