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The concentrations of Cr, Ni, Cu, Zn, Cd, and Pb in superficial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ree representative sites (Yuqiao Reservoir, Haihe River, and Haihe River Estuary) in Tianjin, North China, were analyzed using various single extraction and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s to determine their remobilization, extractability,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Sediments from the Haihe River had higher metal concentrations and geo-accumulation indices, especially for Cd and Zn, than sediments from the other two sites, suggesting that the Haihe River has been heavily influenc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In addition, over 31% and 28.2% of the total Cd in the Haihe River and the Yuqiao Reservoir, respectively, and 18.2% of the total Zn in the Haihe River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exchangeable form, indicating the significant remobilization of Cd and Zn when compared with Cr and Ni. However, over 98% of the Ni and 78% of the Cr were most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sidue and oxidizable fractions, which resulted in their becoming environmentally immobile.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method 3050B, Cd and Zn had the greatest extraction efficiency when a single extraction procedure using 0.5-mol L???1 HCl, 0.43-mol L???1 HAcO, and 0.05-mol L???1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was conducted, with extraction yields of up to 72%, 68%, and 56% for Cd and 50%, 49%, and 29% for Zn, respectively, being obtained for the Haihe River sediments. This was followed by the yields of Cu and Pb and, finally, those of unpolluted metals such as Cr and Ni. HCl and acetic acid extraction provided equivalent information for predicting Cd and Zn mobility in the sediments studied and produced suitable results for quick screening.  相似文献   
42.
广州南行,在穿越了都市的躁动和喧嚣之后,我们在寻觅,寻觅一方可以冥想的乐土.在番禺市桥以西三公里处,就像宣纸上一点绿墨一般,洇成一片的就是大夫山森林公园,这座生态型森林公园身处闹市而独孤,用山、用水,渲染出自然的生机。  相似文献   
43.
测定并分析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周边剖面土壤-地下水中重金属(Cr、Cu、Ni、Pb、Zn、As、Cd和Hg)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土壤水的对流、扩散作用下重金属在各点位土壤剖面中均存在明显的纵向迁移现象,同时土壤介质的吸附、拦截等阻滞作用导致重金属主要富集于150~200cm中层土壤中.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虽有积累但尚未超标,垃圾焚烧飞灰沉降导致上游点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另外两个距离更近的下游点位;而园区邻近地下水中Zn、Ni含量相对其他远距离点位明显增加,且Zn含量超出了地下水质量标准,推测是由垃圾渗滤液下渗的影响所致.借助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发现,不同深度土壤及地下水之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1),由于还存在其他土壤环境要素的作用,土壤中大部分微生物群落受重金属影响较小,而地下水中微生物群落明显受到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Zn、Ni富集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垃圾综合处理园区的土壤-地下水系统污染风险评估奠定基础,为其环境安全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4.
利用秦岭南北地区1960~2016年47个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关分析与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秦岭南北地区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秦岭南北地区气温、≥10℃活动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1995年后气温快速上升,并在2002年增温达到显著水平。春、冬、秋季增温明显,空间上秦岭以北增温倾向率大于秦岭以南。 1960~2016年,秦岭南北地区降水量总体呈微弱下降趋势,从时间上看,1995年前降水量以下降为主,1995年后降水量转为上升趋势;从空间上看,1960~2016年,下降较明显地区为秦岭以北、嘉陵江沿线,其次为汉水流域丹江口水库区域;部分地区呈现微弱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巴巫谷地、汉水流域大巴山等山地段和秦岭南坡东部。相对湿度呈微弱下降趋势;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四季下降程度为夏>冬>秋>春,下降显著地区为研究区东部平原、汉中盆地、关中盆地及巴巫谷地。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秦岭南北地区  相似文献   
45.
管道运输石油相比传统的陆路、水路运输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但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榆油管道作为典型的生态影响型项目,其建设必然对生态环境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区产生不利影响.结合苏北成品油管道建设内容及管线穿越的生态敏感区特点、保护对象、采用的施工技术、施工方式等,采用对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卫星遥感资料建立buffer解译等方法,重点分析了榆油管道建设对其穿越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工程保护措施和其他生态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46.
典型岩溶地下河流域水体中硝酸盐源解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赵然  韩志伟  申春华  张水  涂汉  郭永丽 《环境科学》2020,41(6):2664-2670
地下河是岩溶地区地下水赋存运动的主要场所和重要水源,近年来,硝酸盐污染严重.为解析典型岩溶地下河流域水体中硝酸盐的来源,利用δ~(15)N-NO~-_3、δ~(18)O-NO~-_3和δ~(18)O-H_2O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开展研究,并通过SIAR稳定同位素模型,对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率进行了定量识别,同时阐明了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水体硝酸盐分布及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降雨/化肥中的氨盐、土壤有机氮和粪肥污水是流域内水体硝酸盐的主要来源;②流域内水体硝酸盐的转化过程主要以硝化作用为主导,水体硝酸盐氮氧同位素初始值未受分馏影响;③基于SIAR模型,不同端元对流域内水体硝酸盐的贡献比例呈季节性差异,化肥、土壤有机氮和粪便污水对丰水期流域内水体硝酸盐的贡献比例分别为57.07%、 34.06%和8.87%;对流域内枯水期水体硝酸盐的贡献比例分别为34.14%、 33.02%和32.84%.  相似文献   
47.
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资源的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交通事故与救援资源存在随机性的特点,建立了交通救援资源配置的随机模型。根据高速公路特有的道路条件与交通机理,确定了模型中救援服务水平、事故概率的权重,配置点至事故点的权值以及随机资源等参数值。将所建立的模型与参数用于河南省高速公路的救援资源配置,研究表明,新的配置方案较好满足了交通事故高概率区域的救援需求,并且合理减少了救援需求区域的资源配置数量,为目前高速公路交通应急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研究了紫外光催化氧化法对垃圾填埋场滤渗液的降解机理,根据废水质的不同,考察了TiO2催化剂用量,pH值,通气量,反应时间,光照强度等因素对放心水中有机污染物和色度去除的最佳条件,用现场采集的渗滤液原水和氧化沟出水试验,CODcr去除率分别达到80.6%,77.3%,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7.9%,83.3%。  相似文献   
49.
二氧化氯和氯复合消毒剂对城市污水的消毒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二氧化氯和氯复合消毒剂用于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城市污水消毒的效能 ,结果表明 ,二氧化氯和氯复合消毒剂的使用减低了生成的亚氯酸根离子的浓度 ,增加了残余的二氧化氯的浓度 ,粪大肠菌灭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0.
以望虞河引清调水实践为背景,利用引水调水现状及实测数据,建立适合太湖的二维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并模拟计算调水前后湖体各项水质因子浓度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水利调度影响下太湖湖体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氮的浓度大体上有所减小,改善率分别为60%、160%和92%,总磷稍有反弹,其指标恶化了44%,太湖湖体水质总体改善面积37%,主要集中在贡湖、梅梁湖及东部湖区这些引排水水流流经的区域,表明“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改善太湖局部湖区水质、保障太湖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其他类似水域的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