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0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30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Glyphosate is a non-selective organophosphate herbicide that is widely used in agriculture, but its effect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re highly...  相似文献   
32.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研究是制定区域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基础。依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结合江苏省太湖流域现状水质和污染概况,针对河网区和湖库区分别采用一维、二维非稳态模型,计算江苏省太湖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入最大污染物入河量,核定50%、75%和90%水文保证率下的最大污染物入河量分别为2015年、2020年和2030年限排总量。结果表明:(1)CODMn和氨氮纳污能力分别为284 803 t/a和22 448 t/a;(2)2015年CODMn和氨氮限排总量分别为221 867 t/a和20 520 t/a,2020年和2030年限排总量递减,均小于纳污能力;(3)CODMn和氨氮入河量削减率分别为21.8%和46.3%,与水质超标率相差均在25%以内,基本相符。江苏省太湖流域纳污能力、限排总量、污染物入河量削减率和水质超标率之间关系合理,计算结果合理。研究成果为太湖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3.
The annual relative mass of storage organs cycle of Bufo gargarizans in southwestern China was studied from December 2005 to November 2006. We described how those organs changed in response to extreme temperatures. Energy reservation dropped to the lowest levels after dormancy for both sexes, and then increased for period of 4.25 month. However, the mass of these organs dropped again rapidly until August (liver) and September (fat bodies) due to the constraint from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occurred during the summer, and then non-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efore hibernation. For ovaries, varied with a different profile to those of liver and fat bodies have a resting period of four months. In addition, the toads’ ovaries kept growing when the mass of liver and fat bodies declining accordingly during hibernation. Therefore, ovarian mass increased during the hibernation and non-hibernation period.  相似文献   
34.
对上海某乡因施用大量污泥而造成的污染状况作跟踪调查研究和质量评价。研究对象为土壤、水稻和蔬菜,被研究的污染元素为Cd、Zn、Cu、Ph、Ni、Cr、Hg和As.结果表明,该乡土壤为复合污染,Cd、Zn、Cu是主要污染元素.污泥施用越多的地区,水稻、蔬菜受污染就越严重,尤以Cd污染最为突出,超过了允许卫生标准。确定了污染村、污染程度和污染面积。  相似文献   
35.
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优化设计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优化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史 ,分析总结了优化设计模型研究的发展规律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详细介绍了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非线性系统优化模型的结构及寻优方法 ;从 6个特征方面横向比较了部分优化数学模型的研究成果 ;结合国内研究动态提出了对该领域研究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36.
通过在3组日处理规模为5 m3/d的活性污泥法装置中进行连续进出水试验,考察了投加多功能复合微生物制剂(multifunctional compound micro-organisms preparation ,MCMP)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剩余污泥减量的影响。中试研究结果表明,曝气池中,每次MCMP菌剂加入量为日处理水量的0.02%~0.04%的条件下,运行2个月装置未排放剩余污泥,有效地实现剩余污泥源头减量的预期要求。该技术不增加或改变原有污水处理工艺和运行方式,不增加处理系统总的动力消耗,并且不会对出水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7.
针对钢铁企业耗水量大、供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以荣钢集团为研究实体,调查其用水分布与工序,进行水量平衡测试及基础数据的统计,在分析荣钢水资源利用状况基础上,优化水资源配置,研究钢铁行业节水减排集成技术与实施措施,通过一水多用、串级使用、加强节水控污、建立多水源处理再生系统等方法,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使企业节水减排取得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8.
高校食堂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清洁生产能更加有效的管理高校食堂.文章以南京某高校食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形式,分析高校食堂各个过程能耗比例和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并且对高校食堂电消耗、一次性消耗品和固体废物提出具体措施.结果显示:清洁生产每年平均节约电费1.25万元;减少一次性用品并且每年平均增加收益2 058元;平均减少剩饭剩菜14.83%.  相似文献   
39.
人工湿地技术融合基质、植物、微生物及工程构造为一体,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生态过程的综合作用,可以对低污染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在总结该技术主要工程形式、应用研究进展及常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天津生态城水环境建设现状,以景观水体水质保持为核心目标,提出了人工湿地系统多途径多层次技术的应用方案,形成以大型人工湿地工程为依托的水系构建总体工程方案,这样就可以为该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0.
We describe here a one-step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Au/TiO2 nanosphere materials, which were formed by layered deposition of multiple anatase TiO2 nanosheets. The Au nanoparticles were stabilized by structural defects in each TiO2 nanosheet, including crystal steps and edges, thereby fixing the Au–TiO2 perimeter interface. Reactant transfer occurred along the gaps between these TiO2 nanosheet layers and in contact with catalytically active sites at the Au–TiO2 interface. The doped Au induced the formation of oxygen vacancies in the Au–TiO2 interface. Such vacancies are essential for generating active oxygen species (*O) on the TiO2 surface and Ti3 + ions in bulk TiO2. These ions can then form Ti3 +–O–Ti4 + species, which are known to enhanc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formaldehyde (HCHO) oxidation. These studies on structural and oxygen vacancy defects in Au/TiO2 samples provid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of HCHO oxidation on oxide-supported Au mate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