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7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566篇
安全科学   298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1328篇
基础理论   245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107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5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61.
为合理评价库岸涉水滑坡危险性,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理论,构建滑坡危险性现状评价模型,并利用优化支持向量机构建滑坡变形预测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实现滑坡危险性综合判断。结果表明:大柿树滑坡危险性现状为69.78分,风险等级为Ⅲ级,属高度危险;通过危险性预测评价,滑坡变形呈持续增加趋势,将趋于不利方向发展;综合滑坡危险性现状分析与预测评价结果可知,滑坡危险性相对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滑坡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2.
为研究人群中恐慌心理蔓延规律,基于传染病传播模型,构建NPCN(Normal-Panic-Cool-Normal)恐慌心理蔓延模型,通过加入干预因子得到优化模型,对NPCN模型及优化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恐慌人群比例随恐慌率α和冷静损失率γ增大而增大,随冷静率β增大而减小;在干预因子ω和ψ作用下,恐慌人群比例P明显下降,说明采取及时干预措施对恐慌心理蔓延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63.
以对硝基苯甲酸废水、鸟嘌呤废水、乙醛废水和乙醇胺废水为例,对臭氧/活性炭氧化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H值和紫外光等因素对臭氧/活性炭催化氧化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影响,并在最优条件下,验证了该工艺作为高浓度有机废水预处理手段,在去除废水中COD和提高可生化性(BOD5/COD)等方面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作为催化剂与臭氧共同作用,对对硝基苯甲酸废水COD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单独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氧化对乙醛废水和乙醇胺废水这类短链类有机物降解作用不大,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鸟嘌呤废水这些含有苯环类、长链类的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在中性偏碱时,pH的提高有利于COD的去除,但过高pH对COD的降解效果反而有所减弱,pH=9.0是比较合适的;在紫外光催化的条件下,采用臭氧/活性炭氧化工艺处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52%,废水的生化性(BOD5/COD)由原来的0.10提高到0.32,大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964.
浮游球衣菌对Cu2+的吸附及生物吸附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浮游球衣菌(Sphaeotilus natans)为生物吸附剂,对废水中Cu2 的吸附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能量散射光谱和离子交换实验探讨了 Cu2 与浮游球衣菌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菌体吸附 Cu2 的主要因素,吸附的最佳pH值为 5.5;Cu2 与 Ca2 ,Na 之间存在着离子交换作用,同时还存在着 Cu2 与带负电荷细菌表面的静电吸引作用,-CONH2 和-OH 是菌体吸附 Cu2 的主要活性基团,当溶液pH值较高时,Cu2 能形成氢氧化物微沉淀沉积在细胞表面.  相似文献   
965.
Cu污染土壤对菠菜的特征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蔬菜的重金属吸收特征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了解重金属在植物中的迁移及富集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为减少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Cu污染对菠菜的生长吸收以及生理特征的变化。结果显示,50mg/kgCu处理对菠菜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菠菜体内Cu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100mg/kg处理下Cu含量并无显著差别(P>0.05),菠菜对Cu的吸收对Zn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析显示POD酶活性变化可作为检测菠菜受到Cu污染的生理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66.
东湖“赤潮”的成因分析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3月下旬东湖水质发生了异常现象,为找到水质明显变化的原因,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通过及时布点取样分析,监测分析水中的生物群落结构,确认东湖发生了"赤潮",并找出了污染源头。通过跟踪监测,了解多甲藻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对涉及外来物种等海洋馆类建设项目的强化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7.
傍河取水是保证长期稳定供水的有效途径,利用地层的天然过滤和净化作用,使多泥沙河水转化为水质良好的地下水.在对这类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时,一般步骤为选址-参数计算-资源量计算-降深影响评价,并依此以临江地区松花江畔的傍河取水为例进行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968.
施工扬尘空间扩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通过检测建筑工地边界附近同一平面坐标1.5~4.1 m范围内不同高度处的降尘浓度变化,研究了建筑工地边界施工扬尘垂直扩散规律;通过监测建筑工地外同方向0~210 m范围内不同距离、相同高度(3 m)处的降尘浓度变化,研究了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水平扩散规律,通过数据回归分别得出了施工扬尘垂直、水平的扩散模型.结果表明,建筑工地边界同一平面坐标上方的施工降尘浓度与高度的2次方成反比关系,边界外部同一高度、同一方向的施工降尘浓度与监测点距工地中心距离的2次方成反比关系,施工活动和自然条件等因素主要影响垂直和水平扩散常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969.
我国西南岩溶区表层风化沉积的红黏土是地下水污染的天然防渗材料之一.近年来,云南大量水电铝项目的实施对地下水造成极大的氟化物污染风险.因此,研究氟在红黏土中的运移机制对于岩溶区水电铝项目危废渣库的安全运营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生产实际意义.以云南省岩溶区红黏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柱试验研究初始含水率对非饱和红黏土中氟运移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红黏土的初始含水率控制着氟的出流和穿透的时间、弥散系数、阻滞系数以及氟的垂直分布特征.这些参数对西南岩溶区不同季节不同含水率的红黏土地区土壤和地下水氟污染风险管控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70.
将三种不同处理的污泥(脱水污泥、腐熟污泥和冻融污泥)分别与煤矸石、粉煤灰和土壤配制成不同复混基质用于矸石山复垦,进行了基质理化性质的分析以及沙生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Fisch.)Schult.]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两种禾本科植物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无土复混基质B2(腐熟污泥:煤矸石:粉煤灰配比分别为30:60:10:0)的理化性质优于其余基质,更有利于植株生长,又能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