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保障装备高原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保障装备高原保障效能。方法运用环境工程理论,从研究对象、环境特点、影响分析、适应性要求、评估和设计方面研究装备高原环境适应性问题。结果通过研究发现,环境指标已突破了原先的设计界限,环境因素将制约保障装备保障效能的发挥。结论通过对保障装备系统性的适应性评估,为环境适应性设计提供了依据,对提高装备的高原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2.
臭氧消毒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靳俊伟  林衍  李东 《四川环境》2004,23(1):18-20
阐述了臭氧消毒灭菌的基本原理、臭氧制备、消毒工艺流程以及国内外应用概况,探讨了给水采用臭氧消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方向。指出臭氧消毒法有可能取代传统的氯化消毒法,尤其在给水工艺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44.
上海海域水污染源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海域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沿岸废水的排放和长江、黄浦江的携带。依据环保、水文、海洋部门发布的区域水环境质量公报,提取1981-2006年间上海水环境资料。分析城市废水排放、长江口和黄浦江污染物的排放。探讨上海海域水污染源的变化趋势。可得:过去25年。上海市年废水排放量在17.75-24.20亿t之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持续减少,2000年以来工业废水排放的氰化物、重金属和砷的含量稳定在低值附近;生活废水排放量持续增长.其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生活废水排放量与人口的增长呈正相关。过去25年上海市人均年生活废水的排放量增加了2.7倍。年增长量最大时达25%。近年来长江入海污染物的月通量在25.9~209.6万t之间;月通量在冬末最小.夏季最大;冬、夏季的差别达2.3~8.1倍。不同季节长江携带入海污染物的总量与长江径流量呈正相关:但多年比较。长江年排放入海污染物总量与其年径流量关系不显。黄浦江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占同期长江的1.2%~4%。近年来。上海排放到海域的有机污染物约相当于长江排放量的8%-25%,排放的重金属含量小于长江排放量的万分之三。  相似文献   
45.
ICP-AES法测定土壤中铜、钒、镍和铬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HNO3-H2O2-HF体系中微波消解土壤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铜、钒、镍、铬,设定了最佳的样品处理条件和仪器条件,该方法测定铜、钒、镍、铬检出限分别为0.01mg/kg、0.05mg/kg、0.5mg/kg、0.10mg/kg,回收率为98.4%~102.0%,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46.
稻田转变为旱地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土壤有机碳(SOC)物理分组与13C自然丰度相结合技术,研究了稻田长期(19 a)转换为旱地(玉米地)后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响应特征,以及不同有机碳组分的周转和更新速率.结果表明,长期种植旱地作物后,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含量显著下降.相同历史背景下,稻田土壤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浓度分别比玉米田高76.7%和47.6%.水稻土包裹态颗粒有机质(oPOM)和矿物结合有机质(MOM)在土壤中的浓度均是玉米田的2倍,但游离态颗粒有机质(fPOM)差异不显著.稻田土壤oPOM和MOM自身碳的浓度均显著高于玉米地,fPOM则相反.特别是oPOM组分,稻田是玉米地的近6倍.表明水稻土团聚体保护碳的能力高于旱地.稻田转换为玉米地19 a后,各组分δ13C值显著升高.fPOM、oPOM和MOM中来自玉米新碳的比例分别达到了54.6%、 24.7%和19.0%,平均驻留时间(MRT)依次增大,分别达到24、 67和90 a.上述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稻田土壤比旱地更具固碳潜力,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土壤中oPOM和MOM组分碳的富积.  相似文献   
47.
产甲烷生化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物产甲烷过程产生的甲烷约占全球甲烷产量的74%.产甲烷过程对生物燃气生产和全球气候变暖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产甲烷菌的具体生化代谢途径,其本质是产甲烷菌利用细胞内一系列特殊的酶和辅酶将CO2或甲基化合物中的甲基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还原成甲烷.在这一过程中,产甲烷菌细胞能够形成钠离子或质子跨膜梯度,驱动细胞膜上的ATP合成酶将ADP转化成ATP以获得能量.根据底物类型的不同,可以将该过程分为3类:还原CO2途径、乙酸途径和甲基营养途径.还原CO2途径是以H2或甲酸作为主要的电子供体还原CO2产生甲烷,其中涉及到一个最新的发现——电子歧化途径;乙酸途径是乙酸被裂解产生甲基基团和羧基基团,随后,羧基基团被氧化产生电子供体H2用于还原甲基基团;甲基营养途径是以简单甲基化合物作为底物,以外界提供的H2或氧化甲基化合物自身产生的还原当量作为电子供体还原甲基化合物中的甲基基团.通过这3种途径产甲烷的过程中,每消耗1mol底物所产生AT P的顺序为还原CO2途径>甲基营养途径>乙酸途径.由于产甲烷菌自身难以分离培养,未来将主要通过现代的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包括基因工程和代谢模型构建等最新技术来研究产甲烷菌的生化代谢过程以及其与其它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便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48.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DEENA土壤全自动消解系统对土壤进行前处理,用ICP-AES法对其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连续测定,回收率达到94%~103%,线性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 9,相对标准偏差在1.82%~4.08%之间。该方法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均能满足有关标准要求,具有多元素同时分析,样品前处理简单,干扰少、测定快速、准确等优点,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痕量硒元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的发展,准确测定环境样品中的痕量硒元素含量越来越受到关注。质量数76、78、80和82的硒元素受氩的多原子干扰非常严重,必须进行校正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利用动态反应池模式对土壤样品的测定条件进行条件优化,将Cell Gas从0.3~0.7ml/min步幅0.1ml/min、RPQ从0.45~0.7步幅0.05进行同步优化,最终确定针对消解样品的Cell Gas为0.5ml/min,RPQ为0.45,78Se是最佳的测定同位素。通过石墨电热赶酸仪赶酸,适当稀释控制可溶性固体量,在线加入103Rh内标来克服基线漂移,提高了分析方法的准确性。2%甲醇的加入提高了硒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中的离子化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低浓度的响应值。根据国家标准参考物质的分析结果评价方法的准确性,证实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快速。  相似文献   
50.
引入布尔迪厄的资本理论,构建多重资本概念模型;以西安市秦岭北麓S村为例,对其在不同类型资本综合影响下的空间生产与收缩过程及机制进行质性研究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经济资本的三级循环推动S村物质空间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商户金融资本的差异造成村内经济阶层分化与空间分异,外来经济资本的进入则易诱致社会风险。(2)新生的业缘关系与亲缘、地缘关系交织而成的社会网络等结构性社会资本的变化,引致S村社会空间的混杂和地方认同的分化;社会信任等认知性社会资本的下降造成村民交往空间的内移,并促成新的空间治理秩序。(3)商户个人品味等身体化文化资本创造出多样化的文化空间,政府赋予村庄的集体称号等制度化文化资本推动形成农家乐专业村品牌。(4)元资本主导下,村内三大旅游项目被拆除,S村由空间持续再生产转向空间收缩。(5)自然垄断地租、小规模集体行动优势、元资本的间接调控与直接影响以及双重锁定效应,共同构成S村空间生产与收缩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