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灾害事件发生后,信息的有效传播对于灾害救助意义重大.灾害事件往往伴随电力、交通、通讯的中断,导致许多传播媒介无法发挥作用,而广播媒介因其较强的抗灾害能力在灾害信息传播过程中保持了相对畅通,成为灾害救助的重要媒介.本文介绍了广播媒介在自我救助、专业救助和社会救助中的不同作用,进一步探讨了几种常见的传播媒介的抗灾害能力,并针对广播媒介在灾害救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弄清楚非烃 +沥青质热演化过程中的生烃情况 ,对未熟非烃 +沥青质进行了低温模拟生烃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非烃 +沥青质在低温条件下 (<2 5 0℃ )生成烃类气体量很少 ,主要以生成液态烃为主 ,液态烃转化率最高可达 388mg/g ,所生成的液态烃表现出明显的奇碳优势 ,为未熟 低熟油。原始母质类型不同的非烃+沥青质模拟产物特征有所不同。非烃 +沥青质对未熟 低熟油的生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碳氮磷比对菌胶团的影响与活性污泥膨胀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之慧 《重庆环境科学》1994,16(1):12-15,43
在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中,由微生物形成的菌胶团与废水成分的碳、氮、磷比例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比例失调会导致菌胶团变性、解体,从而影响活性污泥的生物学特性与理化性质、发生“污泥膨胀”,影响废水处理效果。运用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优选法》-“0.618”法,拟定维尼纶有机配水氮的实验区带为0.8-10,在4个条件相同的反应器中作试验,结果证明:C:N:P=100:3.96:0.93的范围,菌胶团活性高,  相似文献   
14.
颗粒物特别是酸性细粒子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毒性效应,且颗粒物呈酸性还会加速许多气溶胶二次组分的形成,从而影响环境和气候.因此,本文在美国环保署(EPA)制定的颗粒物酸性标准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玻璃膜、石英膜、Teflon膜和复合纤维素酯滤膜(MCE膜)在实验室中进行平行提取测定,探讨各种膜对颗粒物酸性测定的影响,确定不同条件下加入H+量与提取H+量之间的标准曲线,评价不同采样膜对颗粒物酸性测定的准确性与精密度.结果显示,Teflon膜、MCE膜、石英膜、玻璃膜用于颗粒物酸性测定,其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4%和7.8%、9.9%和13.0%、15.6%和18.1%、17.8%和16.1%.玻璃膜用于H+的数据测定时,由于其标准曲线的斜率变化范围大(0.745~1.048),基质碱性物质背景值高,导致测定的潜在误差最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PSR模型的大港油田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大港油田特殊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大港油田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比较客观的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表明,2005—2011年大港油田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均为风险级。通过评价,有助于了解制约土地生态安全的因素,从而对该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提出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Ou  Minrui  Zhang  Zihui  Wen  Yukai  Yang  Huanghao  Gu  Junjie  Xu  Xiaoping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2019,17(1):543-549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 Antibiotics are widely used as drugs to treat&nbsp;human and animal&nbsp;diseases. However, the widespread use of antibiotics has induced environmental...  相似文献   
17.
民勤近地面沙尘暴气溶胶浓度变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近地面沙尘暴监测系统对民勤沙尘源区不同沙尘天气的气溶胶浓度进行了监测,初步分析了民勤近地面沙尘暴气溶胶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气溶胶浓度春季最高,为14.61 mg·m-3;夏季逐渐降低,为12.49 mg·m-3;秋季无沙尘暴出现,气溶胶浓度最小;冬季趋于回升,可达9.82 mg·m-3,沙尘暴气溶胶浓度季节变化与沙尘暴发生频率相一致.不同沙尘天气条件下沙尘气溶胶浓度表现为强沙尘暴最大,为18.80 mg·m-3;中沙尘暴次之,为13.56 mg·m-3;扬沙浮沉天气较小,只有3.07 mg·m一.随着沙漠向绿洲的过渡,沙尘暴气溶胶浓度明显降低,沙漠、绿洲边缘、绿洲3个下垫面条件下沙尘暴气溶胶浓度依次为21.07 mg·m-3、12.09 mg·m-3、6.49 mg·m-3.沙尘暴气溶胶浓度随观测高度变化遵循幂函数规律,浓度梯度变幅表现为沙尘暴高发季节大于低峰季节,沙尘暴天气大于扬沙浮尘天气,沙漠下垫面大于绿洲下垫面;不同下垫面条件下沙尘暴气溶胶浓度在41 m高度处趋于一致,表明沙尘源区的沙尘浓度在约40 m范围内受地面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冰冻灾害业已过去,在灾害事件中,信思的传播对灭情的备观反映、.火舌戳助明顺利丌展、灾区群众心理压力的疏导、社会的稳定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描述了灾害信息的传播流程,探究了该流程的基本特点: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群体传播是灾害信息传播流程的主渠道,在这个主渠道中大众传播发挥着枢纽作用,与此同时,其枢纽地位与灾害救助信息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若干矛盾。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如何保障信息传播在灾害救助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