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384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活性炭纤维吸附废水中对硝基苯酚及其脱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新型高效吸附剂——活性炭纤维吸附废水中对硝基苯酚,对其吸附和脱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动态吸附一脱附进行了稳定性实验。在最佳的吸附条件下,装填4g活性炭纤维可处理含对硝基苯酚1000mg/L的废水1400mL,出水对硝基苯酚浓度〈2mg/L,达到国家综合污水一级排放标准,活性炭纤维有效吸附量可达349.87mg/g。在最佳脱附条件下,脱附率〉99%,并可从高浓度脱附液中回收对硝基苯酚。稳定性实验表明,吸附-脱附性能稳定,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处理对硝基苯酚废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2.
柱生物曝气法吸附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复合生物吸附剂FY01与活性污泥作为吸附材料,探讨了柱式生物曝气法对高浓度含铬电镀废水的生物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FY01性能稳定,耐进水pH冲击能力较强。当进水pH=2—5、流速为500mL/h时,10gFY01和5g活性污泥联合处理60.4mg/L含铬电镀废水2h后,铬的去除率达78%以上;在4℃冰箱和23—28℃实验室保存50d的FY01对铬的去除分别在78%~83%和77%-84%之间。柱式生物曝气吸附法对含铬废水的处理效果理想,运行稳定。串联处理2000mL总Cr、Cu^2+和COD浓度分别为60.4、4.51和48.2mg/L的电镀废水2h后,去除率分别高达92.1%、99.2%和71.4%。  相似文献   
83.
四氯化碳的生产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较大危害。为此,采用纳米铁粉这一新方法对其进行脱氯处理。试验以纳米级铁粉对四氯化碳的脱氯率为考察指标,选用L25(5^6)正交试验方案,考察了降解介质的初始pH值、纳米铁粉的质量、降解温度、摇床转速和脱氯时间5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H值这一因素有极显著影响;在得出的纳米铁粉对四氯化碳脱氯的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了99.5%的脱氯率,为有机氯化物脱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4.
以双氯芬酸为目标有机药物污染物,探究其在以锰矿石为填料并接种了异化金属还原菌(Geobactermetallireducens,简称GS-15细菌)的垂直流人工湿地中的去除过程.结果表明,双氯芬酸在锰矿石人工湿地中的平均去除率最高为23.56%.采用XRD和XRF对反应前后的锰矿石进行物相和元素相对含量分析,得出锰(Mn)是参与降解双氯芬酸的关键响应元素.GS-15细菌利用锰矿石发生异化还原对双氯芬酸的氧化降解是锰矿石人工湿地对双氯芬酸的主要去除途径.此外,利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MS)对降解产物进行鉴定,发现双氯芬酸被降解生成了5-羟基双氯芬酸、双氯芬酸-2,5-亚氨基琨和1,3-二氯苯三种降解产物,该研究成果对有机药物废水的深度处理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5.
利用化学混凝法对高COD和高浊度的制药废水进行预处理。首先,比较了硫酸铝(AS)、氯化铝(AC)、氯化铁(FC)、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铁(PFC)对制药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确定了最佳混凝剂(PAC)及其最优混凝条件;其次,研究了PAM对PAC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pH为9.0、慢搅拌速度和时间分别为60r/min和15min时,150mg/L PAC和6.0mg/L PAM配合使用对制药废水的混凝效果最佳,此时COD、TN、TP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3.6%、76.7%、85.1%和96.0%;制药废水原水中主要含有芳香族类蛋白质、类富里酸和溶解性微生物分泌物3类荧光性物质,混凝剂种类对其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其中PAC效果最佳,且PAM可强化PAC混凝对荧光物质的去除。  相似文献   
86.
在前期筛选出油青60天菜心和特青60天菜心分别为PAEs高/低吸收累积基因型菜心的基础上,进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不同污染水平的溶液培养试验,对比研究两种基因型菜心的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差异,初步探讨其与菜心吸收累积DEHP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液中DEHP浓度的增加,在根系形态方面,两种基因型菜心根系生物量、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均下降,油青60天菜心根直径变粗,而特青60天菜心根直径变细;在根系生理特性方面,油青60天菜心除了根系活力下降外,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比表面积和根系脂肪含量均增加,而特青60天菜心除了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增加外,其余指标均下降.因此,两种基因型菜心的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对DEHP胁迫响应存在差异.除根直径外,油青60天菜心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总体上均高于特青60天菜心,更有利于其根系对DEHP的捕获和吸收.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失效物理手段得到温度加速寿命试验的失效机理突变点,节省试验样本,并为加速寿命试验的有效性提供保障。方法利用电子产品典型失效物理模型,在求解MOSFET器件激活能的基础上确定失效机理突变点,并开展失效物理分析,从微观分析的角度验证失效机理一致性判定方法的理论正确性和工程适用性。结果 MOSFET器件在温度低于240℃时,失效机理没有发生改变;温度高于240℃时,失效机理发生了改变,与前述失效机理不一致。结论基于失效物理的方法可以确定器件机理发生变化的温度应力点,所需样本量小。  相似文献   
88.
Cd对不同形态漆酶修复DDT污染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月春  付蓉  莫测辉  易筱筠 《环境科学》2008,29(8):2331-2335
研究了重金属Cd对游离漆酶和同定化反胶团漆酶修复土壤有机氯农药DDT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游离漆酶对土壤中DDT各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解,且均随着cd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含量越高的组分降解率越高.受到Cd污染的影响也越大(P,P'-DDT>P,P'-DDD>0.P'-DDT>P,P'-DDE);当Cd浓度分别为0、0.5、1和2 mg·kg-1时,游离漆酶对土壤中DDT总量的降解率分别为50.68%、32.50%、14.92%和13.40%.固定化反胶团漆酶比游离漆酶能更有效地降解DDT,DDT降解率在无Cd和有Cd存在时(Cd浓度为0.5 mg·kg-1)分别提高20%和30%左右.  相似文献   
89.
规范了水环境容量的定义和分类,建立了符合泗河水文、水资源特征和水环境状况的河流水环境容量模型,与GIS技术结合构建了适合北方地区的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程序和方法;摸清了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点源排放口的一一对应关系,提出了将水域环境容量转换为陆域点源最大允许排污量的估算方法。计算了泗河在满足水功能区划条件下的水环境容量及最大允许排污量,从而为制定该河流水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以本室保存的一株海洋费氏弧菌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培养基起始pH值、盐浓度和摇瓶装液量等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生长曲线,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该菌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研究,确定其适合的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当培养温度为30℃,通气量为180r/min时,该菌株在20h左右达到生长稳定期,对甘油的利用率要优于葡萄糖,盐浓度在5%以下时生长良好,最适装液量为60mL/250mL,培养液初始pH值为8.0。确定100mL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2g,酵母粉1.0g,氯化铵1.2g,氯化钠0.2g,磷酸二氢钾1.0g,此条件下可以得到最大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