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城镇化与碳排放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特征,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不仅要求实现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协调统一,还要求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因此,从不同维度城镇化视角探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对比其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根据2008—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各省的碳排放量,运用熵权法对表征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整组变量压缩,然后运用ESDA方法分析了省域间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基于STIRPAT模型分别构建了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三个维度下的碳排放影响因子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省份的碳排放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并且经济因素助长了这种空间相关性。在各城镇化维度下,人口规模、人均可支配收入、碳强度对本省份及相邻省份的碳排放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人口规模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中国正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升阶段;在经济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各省份间的碳排放具有"逐顶竞争"的特征。不同城镇化维度下,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从直接效应来看,经济城镇化维度下各影响因素的弹性系数最大,土地城镇化维度下的人口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小;从反馈效应来看,在人口城镇化维度下省份间碳排放的"逐顶竞争"特征最为明显;从间接效应来看,经济城镇化维度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相邻省份的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2.
提出一种新型除雾装置——自由旋片除雾器。在实验室条件下,从除雾效率、压力损失两方面研究了自由旋片除雾器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风速在11 m/s左右时,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达到最大值。对比实验发现,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远高于固定叶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二者的除雾效率最大值相差约10%。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变化曲线在6~13 m/s的流速范围内相当平滑,说明自由旋片除雾器对含雾气流流速的波动有很好的适应性。另外,增加液气比和雾滴粒径会提高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自由旋片除雾器压力损失系数仅为4.3,而固定叶片除雾器压力损失系数为6.6。所以,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阻力特性远优于固定叶片除雾器。  相似文献   
113.
利用镀Ni废水制备超细Ni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法和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利用镀Ni废水制备超细Ni粉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Ni2+回收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反应温度pH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加入量n(N2H4.H2O)∶n(Ni2+);不同分散剂对Ni2+回收率和Ni粉粒度影响不同,PVP对应的产物的分散效果最好;在反应温度80℃、pH12、PVP加入量4.6g/L、n(N2H4.H2O)∶n(Ni2+)=2.0的条件下,产物Ni粉的平均粒径为0.86μm,晶胞常数为3.523nm,制备的Ni粉纯度高,废水中的Ni2+回收率为99.36%。  相似文献   
114.
刘娟  于建伟  安伟  魏魏  杨敏 《环境工程学报》2013,7(7):2471-2474
目前远距离调水已经成为解决区域水资源不足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在水源切换时,切换前后水源水的腐蚀性如果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会因腐蚀加剧而出现"黄水"或"红水"现象。因此,了解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水源的腐蚀性差异,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调配具有重要意义。拉森指数(LR)是目前评价水质对铁质管网腐蚀程度的常用方法。本研究以14个城市的26个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对模拟常规工艺处理后的滤后水进行了水质分析,并计算出其拉森指数。结果表明,相对于湖库水和地下水,河流水的拉森指数偏高,有44%的河流水拉森指数大于1,具有较强的腐蚀倾向。按区域分华东和中南地区、按流域分黄河和珠江流域的水源水拉森指数平均值大于1,水源切换条件下应关注其腐蚀性情况。  相似文献   
115.
近年来,大型浮顶储罐多次发生雷击火灾事故,严重影响了石化企业的安全运行.通过对大型浮顶储罐密封结构进行剖析,分析储罐油气泄漏规律及密封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储罐运行中可燃气分布规律.结合储罐雷击形式及火花放电危害的研究,提出了大型浮顶储罐雷击火灾事故机理,认为导静电片、机械密封是雷击火灾的主要点火源,密封设施的失效是造成可燃气积聚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护建议,为大型浮顶储罐防雷击安全运行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6.
目前,漏风率测试一般在整个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测试结果对保证除尘器漏风率指标意义不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在除尘器安装保温层前用正压法测除尘器的漏风率,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17.
为探讨石家庄市冬季道路积尘中PM_2.5与PM_10的碳组分污染特征和来源,利用移动式采样法对市区不同类型铺装道路积尘进行收集,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样品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并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OC、EC在PM_2.5中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66.54 mg·g~(-1)、25.35 mg·g~(-1),在PM_10中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18.31 mg·g~(-1)、20.3 mg·g~(-1),总碳(TC)占PM_2.5中百分比为19.2%,占PM_1013.9%,表明碳组分更容易富集到细粒径颗粒物上;相关性分析表明OC、EC来源大致相同;8个碳组分中OC3的百分含量最高,OC4次之,EC3最低;主成分分析及OC、EC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道路积尘中的碳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大气降尘中的燃煤成分.  相似文献   
118.
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中,城镇化可能是最根本、潜在影响最大的因素。文章在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对城镇化作用于碳排放的效应及其空间尺度差异、基于空间关联效应的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等问题等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发现:城镇化对碳排放的作用效应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城镇化对碳排放的总效应、城镇化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和城镇化通过中介变量对碳排放产生的间接效应。但现有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城镇化对碳排放的总效应以及城镇化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对城镇化对碳排放产生的间接影响的研究重视不够;现有研究将研究单元视为相互独立且均质的个体空间,普遍忽略了地区间的空间效应问题。另外,现有研究结果具有尺度依赖性,且中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系是分层嵌套结构,但现有研究普遍忽略了空间尺度差异、缺乏多尺度空间的对比研究,对研究区域所具有的分层嵌套结构特征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最后提出应加强城镇化对碳排放作用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扩展城市群与县域尺度的研究、城镇化对碳排放作用全效应的系统研究以及空间效应视角下城镇化与碳排放关系的多尺度空间对比与多尺度空间关联效应研究的建议与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9.
中巴车实测排放因子和MOBILE6预测值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文  于雷  刘娟  宋国华 《交通环保》2005,26(3):40-43
利用车载尾气检测(OEM)技术对在实际道路上行驶的中巴车辆进行测试,得到该车的实测排放因子;同时应用美国环保局(EPA)开发的MOBILE6模型,在对相关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后计算相应的排放因子;对得到的排放因子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就MOBILE6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20.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价方法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多侧重于对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价的理论、意义、原则和技术框架等方面的探讨,而对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价的指标和方法体系的研究涉及较少.文章在对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价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战略环境评价的特点,开发一套综合的、操作性更强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价方法体系.因此预期本研究成果将丰富和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理论,使战略环境评价理论体系更趋完善,并弥补目前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与方法体系研究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