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4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寻找廉价而高效的替代原料是实现生物柴油产业化的关键所在.微藻以含油量高、生长周期短、环境适应能力强、生物产量高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柴油生产原料.然而,目前尚存在微藻培养低效成本高和微藻回收效率低两大难题.综述了微藻培养与回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对存在的两大难题及其改进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最后,总结并展望了微藻培养、回收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水体环境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污染现状及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水体环境中的氟喹诺酮类(FQs)药物的来源和污染现状,介绍了FQs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转归途径,归纳了各种当前使用较多的FQs分析检测方法的功能特点和适用条件。指出今后在FQs分析技术的开发上,应注重提高检测容量、降低检出限和削减环境负面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中异养菌产率系数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间歇活性污泥法和呼吸计量法测定活性污泥数学模型中异养菌产率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活性污泥法测定结果受试验控制条件特别是污泥有机负荷的影响非常大,且试验周期比较长;人工配水条件下,呼吸计量法测定异氧菌产率系数(YH)在0.71以上,比活性污泥数学模型推荐值高,其结果与底物性质有关,该方法准确性高,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过氧乙酸[PAA,CH3C(O)OOH]作为一种新兴的氧化剂,在处理污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蚀刻方法制备出纳米核壳Co@NC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活化PAA降解污水中磺胺甲■唑(SMX).结果表明,当控制催化剂投加量为0.02 g·L-1、PAA浓度为0.12mmol·L-1和SMX浓度为10μmol·L-1时,反应5 min时SMX的去除率即可达到98%,且降解SMX的速率常数为0.80 min-1.SMX降解效率随催化剂添加量和PAA浓度提高而显著增加.结果发现核壳Co@NC/PAA体系在近中性条件下(pH为6.0~8.0)可获得最佳的SMX降解效果,酸性或碱性条件均不利于SMX去除.HCO-3和腐殖酸对该催化体系存在显著抑制,而Cl-抑制作用较弱.此外,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发现,乙酰氧自由基(CH3CO2·)和乙酰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200mg/L)双氯芬酸钠(DCF)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生物量、色素、虾青素、油脂和多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DCF有助于提高雨生红球藻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虾青素含量,高浓度时均起抑制作用。当DCF为50mg/L时,生物量干质量最高达到(1.93±0.04)g/L;当DCF为10mg/L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虾青素质量浓度最高分别达到(57.75±2.34)、(6.99±0.08)、(23.82±0.87)mg/L。(2)相较于对照组,10~100mg/L DCF有利于提高雨生红球藻多糖;50mg/L DCF促进油脂的合成,其他浓度均降低了油脂含量。  相似文献   
16.
环境介质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潜在风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在环境介质中的残留物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归,逐渐成为环境工作者和公众密切关注的焦点.这些物质特殊的物化特性及其被大量使用的现状,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由PPCPs使用所引发的风险问题正在成为当前学术界所面临的研究方向之一.欧洲和美国已经开始了对PPCPs的风险评估研究,中国研究者仅对某些药物的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对PPCPs的潜在风险研究还呈空白.从PPCPs的物化特性及其对环境介质的影响入手,对其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目前国外PPCPs风险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国开展PPCPs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在高盐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具有周期长、抗冲击能力差以及盐分耐受效果不好等缺点,引入嗜盐微生物,用来强化废水的生物法处理效果。介绍了嗜盐微生物的污染物去除机理和驯化方法,概括了影响嗜盐微生物处理的关键因素;结合嗜盐微生物在好氧和厌氧反应器内的实际应用,总结了其在实际处理高盐废水中相较于普通生物法的强化效果,并从反应器的区别上分析原因。在高盐废水的处理实例中,好氧嗜盐微生物的应用较多,而厌氧嗜盐微生物的应用较少,未来需要对厌氧嗜盐微生物的自然界提取、驯化培养以及在厌氧反应器中的应用拓展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国际水协(IWA)于2002年正式推出了厌氧消化1号模型(ADM1),其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厌氧工艺建模和模拟的通用平台,促进厌氧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近年来,ADMI在许多方面得到扩展,如包含硫酸盐还原、硝酸盐还原、产气及其释放的扩展等,这使ADM1更趋于完善.ADM1与其他污水处理数学模型结合的应用以及在分布参数模型中的应用是当前该模型应用的主要方面.有机物发酵的复杂性以及数量众多的模型动力学参数和组分都极人限制了该模型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药物的赋存、源解析及运移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双双  张亚雷  石璐  周雪飞 《环境化学》2012,31(12):1849-1854
近年来,大量使用的医用和兽用药物可通过人体或动物的排泄、不合理的弃置等直接或间接途径迁移到地下水体中.残留在地下水中的药物经过长时间的富集,可能对水环境系统及人类的健康产生许多负面效应.为全面了解地下水中药物的污染现状并及时防治其对地下水的进一步污染,本文综述了地下水药物的赋存现状及其主要来源途径,总结了药物在地下的运移机理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大气中CO2含量升高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CO2是温室气体减排的重点。本文介绍了固定空气中CO2的微藻种类及其固定CO2的效果,探讨了微藻固定空气中CO2的机制,分析了进气中CO2浓度、温度、pH值及光照等因素对微藻固定空气中CO2的影响,并展望了微藻固定CO2的发展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