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167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208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51.
日前,浙江省温州市红十字会向英雄母亲罗小双颁发荣誉证书,向她所展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示敬意。今年元宵节,罗小双向市红十字会消防救助基金捐赠13141.19元专项公益基金,用于救助家庭特困、因公伤残、发生重大家庭变故和遭受灾害的消防救援指战员。罗小双还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消防工作,关心关爱每一名消防员。  相似文献   
15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四乙基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研究了地表水中四乙基铅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水中四乙基铅经二氯甲烷萃取浓缩后,用高压液相色谱柱分离,在280 nm波长处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检出限及测定下限分别为0.02μg/L和0.06μg/L,低于地表水限值0.1μg/L,地表水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地表水和废水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9.4%~82.0%和62.5%~106.6%。  相似文献   
153.
为分析降雨入流影响下水库悬浮颗粒物的时空分布及沉降特征,在华东地区最大水库新安江水库(千岛湖)的河流区、过渡区和湖泊区(分别对应街口、小金山和大坝这3个水质断面)布设水体沉降物自动捕获器和水质高频自动监测浮标,结合定期水样采集分析,开展了为期1 a的水体颗粒物沉降通量及其营养盐效应观测研究.结果发现,水库水体浊度、悬浮颗粒物浓度(SS)、颗粒物沉降通量与降雨量、入库流量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浊度与SS的相关性最好(R~2=0.86);在降雨较多的春夏季,SS空间差异明显(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而秋冬空间差异不大;颗粒物沉降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空间上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分别为27.82、 4.34和0.26 g·(m~2·d)~(-1)],时间上春夏季秋冬季;结合全湖60个点位四季悬浮物浓度调查估算,全库颗粒物沉降通量为2.57×10~6 t·a~(-1),其中春夏季沉降通量高于秋冬季;街口、小金山和大坝捕获沉降物中颗粒态氮含量(PN)分别为6 812、 15 886和21 986 mg·kg~(-1),磷含量(PP)分别为2 545、 3 269和3 077 mg·kg~(-1),自上游向下递增.统计分析表明,中雨以上降雨过程与河流区浊度增量呈指数相关(R~2=0.81),持续强降雨则对浊度有累加效应,但对过渡区影响不大;SS浓度自河流入库区至下游大坝随距离增加呈较好的指数下降特征(R~2=0.84),降雨较多的春夏季更为明显.结果还表明,新安江水库年均库容淤损率为0.07%,与全国其它大型水库相比较低,但是坝前沉降物营养盐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内源释放风险;管理上应加强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降低降雨冲刷对水质的影响;同时关注坝前高营养沉积物的内源释放对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4.
水库库尾区的水环境多变,是水库生态系统突变的重要策源地.为探究大型水库水源地水环境演变特征及其突变的促发机制,以新安江水库为例,通过库尾河口断面18个月水质浮标的高频记录及3 d一次的藻类群落结构人工鉴定数据等,分析了气象水文过程影响下的水库库尾区的水温、溶解氧、浊度及营养盐等环境指标及藻类群落结构的高频变化特征,揭示了降雨、入流及季节温度变化等关键气象水文过程对水库水质及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在27 m深的河流入库区的水体温度和溶解氧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层,相应水体藻类叶绿素a和营养盐等指标也同步发生分层,水温分层从气温达到14℃以上的3月中旬开始,至气温降至24℃后的10月中旬结束,期间较大降雨和入流多次破坏水温分层;②河道入库区水体氮、磷等营养盐变幅大,总磷浓度变幅为0. 011~0. 188 mg·L~(-1)之间,总氮浓度变幅为0. 75~2. 76 mg·L~(-1)之间,总磷和总氮中的溶解态占比分别为56%及88%,降雨入流对水体营养盐浓度影响巨大,3 d的累积降雨与水体氮、磷浓度显著正相关,3~6月(雨季)的营养盐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月份(P 0. 001),藻类的季节性增殖反过来也会影响水体总磷浓度;③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优势属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总体硅藻门类占优的背景下,蓝藻、绿藻、隐藻等在不同季节形成明显峰值,蓝藻在7~10月的夏秋季形成明显的生物量峰值,其峰值形成原因除了高温之外,还与暴雨入流有关.蓝藻主要优势属为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 spp.)、微囊藻(Microcystis spp.)及颤藻(Oscillatoria spp.)等,绿藻峰值与蓝藻基本同步,优势属为盘星藻属(Pediastrum spp.)和新月藻属(Closterium spp.),隐藻在3~5月形成峰值,优势属为隐藻属(Cryptomonas spp.),硅藻门中的优势属分别为脆杆藻属(Fragilaria spp.)、小环藻属(Cyclotella spp.)、针杆藻属(Synedra spp.)及直链藻属(Melosira spp.)等;④入库流量、温度、水位、透明度、总氮、总磷及氮磷比等均为影响藻类优势属演替的主要因子,秋冬季节的控制因子为气象水文条件,而夏秋季节则受气象水文及营养盐的共同控制.本研究表明强降雨过程能对水库库尾区水环境及水生态系统结构产生巨大冲击,是水库藻类水华发生的可能诱发因子,通过对该过程的规律认识及关键指标监测,能够为水库水源地水质风险提供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55.
将微孔曝气和穿孔管曝气的组合曝气方式应用于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所形成的组合曝气MBR,采用该工艺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的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处理效果良好,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 h,其中缺氧区和好氧区均为3.5 h,膜滤区为5 h,泥龄(SRT)为20 d,气水比为22:1时,在进水COD为201.60745.92 mg/L,NH3-N为15.46745.92 mg/L,NH3-N为15.4640.25 mg/L,TP为3.3240.25 mg/L,TP为3.328.26 mg/L,浊度为34.248.26 mg/L,浊度为34.2493.86 NTU的条件下,系统对COD、NH3-N、TP及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3.33%93.86 NTU的条件下,系统对COD、NH3-N、TP及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3.33%99.55%、81.97%99.55%、81.97%96.90%、54.14%96.90%、54.14%73.61%和98.08%73.61%和98.08%99.37%。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标准中的冲厕、车辆冲洗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开发一种试验平台模拟高温气冷堆正常工况、氧化腐蚀工况和事故工况试验条件,研究陶瓷堆内构件的氧化腐蚀行为和长期服役热老化规律。方法 通过分析高温气冷堆陶瓷堆内构件服役环境特征,确定试验平台开发技术要求,其主要部件包括氧气流量控制器、氦气流量控制器、储气罐、反应气流量控制器、气体预热器、高温反应炉、气体循环泵、氦气纯化器、纯水罐、蠕动泵、真空泵、排气冷肼、在线气相色谱仪、在线露点仪等。结果 该试验平台可精确控制在冷却剂氦气中混入微量的O2、H2O杂质,研究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还可模拟高温堆正常工况和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进水事故工况条件,开展长达3 000 h以上的连续热老化试验。结论 该试验平台具有高精度、大尺寸、耐高温、耐长周期试验等优异特性,可模拟复杂多样的工况条件,开展热老化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7.
煤层气产出水的人工湿地构建与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煤层气田产出水排放所存在的环境隐患,在山西省沁水盆地建立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比产出水经该系统处理前后的水质,研究人工湿地系统对煤层气产出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产出水中污染物发挥了较为稳定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可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其中,人工湿地对于产出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悬浮物去除率达99.13%,重金属去除率达90%以上;对产出水的pH值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使出水水质趋于中性。研究人工湿地系统的沿程水质变化,发现悬浮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阶梯式人工湿地,湿地系统对全盐量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该湿地系统由于处理成本低廉,可为野外处理类似高盐度的采矿废水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8.
回顾了我国学者对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研究的系列成果,分析了危险化学品和普通化学品的环境安全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与发达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及普通化学品的环境安全管理进行了简要比较,指出为了环境安全对普通化学品加强研究和监管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159.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七二三"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决定采取坚决措施全面加强以交通煤矿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相似文献   
160.
植物激素对平菇茵丝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体平板和液体摇瓶培养方法,研究了赤霉素、2,4-D、吲哚乙酸和萘乙酸4种激素对平菇- 126菌丝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吲哚乙酸虽然能提高发酵液胞外蛋白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但对菌丝的生长起抑制作用,这与吲哚乙酸能引起平菇菌丝裂解和细胞膜渗漏有关;萘乙酸、低浓度2,4-D能促进菌丝的伸长;萘乙酸、赤霉素在低浓度下也能促进菌丝的分枝,对菌丝的生长整体上起促进作用.除吲哚乙酸外,其他3种激素对平菇菌丝生长影响都有两重性:低浓度下能促进菌丝的生长,浓度过高则会对菌丝生长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