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利用温度反演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田湾核电站航天遥感测量和数值模拟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遥感监测和数值模拟结果在田湾核电站附近海域的海面温度场羽迹展布方向、不同季节大小潮型、潮态规律上都是相似的,只是在规模和数量上存在着一定差异,两者可以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了实验用水在CODcr测定条件下,可氧化物对CODcr测定的质量控制和测定结果的影响。指出了制备合格纯水是保征CODcr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金属氧化物直接分解CO2成C的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各种类型的简简单和复合金属氧化物在H2还原活性化前后分解CO2成C活的性试验的结果,决定金属氧化物分解CO2活性的因素是氧缺位程度石结构及其含铁相。  相似文献   
14.
疏浚泥固化处理的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将疏浚泥固化处理后的力学性质指标作为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二次污染问题以及造价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建立了固化处理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对固化处理进行优化设计可以解决力学性质、二次污染以及造价三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为建立系统的固化理论奠定了基础。并采用所建立的优化模型对大亚湾疏浚泥的固化处理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建筑废弃泥浆含水率高,是一种悬浊浆体,以下阐述了建筑废弃泥浆的来源、污染问题、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相关的管理对策,建筑废弃泥浆是由工程施工中产生的,施工点土壤本身受到污染、施工过程利用的水源受到污染、泥浆泵管油污未清洗干净等,这些都会导致建筑泥浆的污染问题,而中国现今仅有绍兴等城市制定了建筑废弃泥浆的管理条例,管理一体化机制还在起步阶段,故要在完善建筑泥浆处置的相关法规制度的基础上,采取政府主导、规范市场、科学管理、资源再利用等措施,实现泥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防治目标,并对泥浆处置的发展趋势简单分析,为建筑废弃泥浆处置管理的探索实践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较常见的预氯化为技术手段,考察了预氯化工艺去除饮用水中氰化物、硫化物以及水合肼等还原性污染物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实验条件下氰化物浓度随有效氯投加量的增加而下降,并在有效氯投加量>5.0 mg/L时降低到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限值(0.05mg/L),在有效氯投加量>6.0...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为了解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了长江口北支、南支和杭州湾27个表层沉积物中Cu、Pb、Ni、Ag、As、Cd、Zn、Sn、Sb和Hg 10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对其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10种重金属的含量和介于102.9 ~ 326.4 mg· kg-1之间,北支、南支和杭州湾的平均值分别为180.9、244.7和155.6 mg·kg-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南支与北支、杭州湾平均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南支因受沿岸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影响污染加重.来源分析表明,沉积物中大多数重金属的来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来源于各种工农业废水、船舶运输、农药和化肥污染,而Ag和Hg具有不同的来源.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10种重金属的平均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 Hg> Sb> Ag> As> Cu >Zn> Ni> Sn> Pb,Hg和Cd在多数采样点分别为中度污染和偏重污染,南支Cd和Ag的污染程度高于北支和杭州湾,而在杭州湾Hg的污染程度高于北支和南支.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口沉积物7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Cd>Hg>As>Cu >Ni>Pb >Zn,长江口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主要由Cd和Hg引起,两者的贡献分别为62.6%和34.0%,各采样点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565.9~1601之间,均达到极强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8.
臭氧接触池臭氧投加方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臭氧接触池内臭氧(O3)投加方式是影响臭氧接触池反应效率的关键因素. 以密云水库水为处理对象,对臭氧接触池内臭氧投加方式进行优化,通过考察气液接触方式和投加点个数对ρ(O3)、传质效率及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确定最优臭氧投加方式. 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布气点个数可有效增强气液传质,提高有机物去除率,但当布气点个数高于3个时,臭氧传质效率无明显提升,而且造成出水ρ(O3)过高,不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 采用三段式臭氧投加方式,臭氧投加比为3∶3∶1时,密云水库水中臭氧传质效率达78.1%,有机物去除率为47.5%; 向密云水库水中添加3mg/L腐殖酸后,该投加比下臭氧传质效率为76.8%,有机物去除率为40.3%,出水ρ(O3)为0.26mg/L,不会对后续工艺产生影响;并且该条件下臭氧利用率最高,BrO3-生成量最低,为最佳臭氧投加比.   相似文献   
19.
本就建立与企业紧密联系的应急监测网络系统的作用,加强固定危险品风险源的管理进行了讨论,指出开展应急监测的重点是加强流动源和固定源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微囊藻水华的常态化暴发致使每年产生大量难处理的高含水率废弃微囊藻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技术可越过高能耗的脱水工艺实现其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该文聚焦微囊藻生物质作为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原料、在堆积及自然腐解条件下的初始含水率及腐解程度变化,明确生物质原料初始含水率及腐解程度等条件与超临界水气化产物的质量分布规律、产气产氢特性、以及能耗分析的作用关系。70%~96.15%范围内的含水率变化对微囊藻生物质SCWG产氢存在一定影响,在其脱水能耗允许程度内降低含水率能够有效改善处理效率及能源转化效率;微囊藻生物质15 d腐解程度时TOC约降低15%,而该阶段的产氢效率能够稳定维持在3.0 mol/kg左右。研究成果将为今后微囊藻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处理的高能效产业化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