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大流量气溶胶采样器采集了重庆市万州城区2013年夏季和冬季大气中PM_(2.5)样品,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PM_(2.5)中22种(C12~C33)正构烷烃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进而对万州城区PM_(2.5)中正构烷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万州城区夏、冬季大气PM_(2.5)中均检测出C12~C33正构烷烃,主峰碳均为C29和C31.夏、冬季PM_(2.5)中正构烷烃日均总浓度分别为158.70 ng·m-3和257.20 ng·m-3,碳优势指数CPI分别为1.63和1.82,CPI1分别为0.61和0.67,CPI2分别为1.83和1.96,植物蜡参数Wax C平均值分别为53.44%和55.53%.万州城区大气细颗粒物中n-alkanes受到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蜡的排放等生物源及化石燃料燃烧等人为源的共同影响,且生物源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于2015年10月、12月和2016年3月、8月在重庆大学A区采集秋、冬、春、夏4个季节PM2.5样品,观察其微观形貌,分析含碳气溶胶及其碳组分的浓度水平,并探讨其季节变化及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重庆沙坪坝区PM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烟灰(char)和烟炱(soot)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0.66、6.16、5.42和0.74 μg·m-3.OC季节变化显著,冬季最高,夏季最低;EC秋季最高,冬季最低,但与其它季节相差不大;char表现为秋季 > 春季 > 冬季 > 夏季;soot表现为秋季 > 夏季 > 春季 > 冬季.正定矩阵因子(PMF)解析出3个因子,分别代表生物质/煤燃烧和道路扬尘的混合源(52.7%)、汽油机动车排放源(22.9%)和柴油机动车排放源(24.4%).机动车尾气是秋、春和夏3个季节含碳气溶胶的主要来源,冬季主要受煤炭/生物质燃烧和道路扬尘混合源的影响.秋季污染事件可能是因为本地及周边城市汽油车通行量增加,冬季污染事件可能是本地煤炭/生物质燃烧排放增加和周边农村地区输入的共同作用,春季污染事件可能与来自西北方向的沙尘长距离传输有关.  相似文献   
13.
2001~2003年间北京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为了了解北京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与时间变化特征,连续进行了2年的降雨采样与分析.在65个降雨样品中,12%的降水呈酸性;全年降水的酸度主要取决于夏季的降水.SO42-、NH4+与Ca2+是含量最丰富的组分,其平均浓度均接近或超过200礶q/L.比较分析表明,在近几年,SO42-对降水酸度的贡献显著降低,降水的硫污染特征减弱,而No3-的贡献显著增加.人为污染元素和地壳元素的浓度均在冬春季较高,在夏季最低.  相似文献   
14.
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TSP的关系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连续2年进行累积1周同步采样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城区和居住区2个采样点环境空气中PM2.5的浓度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PM2.5周平均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7~346靏/m3,年均浓度接近或超过PM10的二级年均标准.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个采样点PM2.5浓度的周变化与季节变化均相似.PM2.5与PM10、TSP的比值均在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反映采暖燃烧源对细颗粒物的贡献较大,而沙尘天气对粗颗粒物的贡献较大;其年均值分别为55%和29%.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三峡库区腹地秋末冬初大气干湿沉降化学组成特点,采集了万州(城区)和高阳(郊区)两个监测点2015年10—12月的降水和降尘样品,测定了样品的pH、电导率和主要水溶性离子组分(K~+、Na~+、Ca~(2+)、Mg~(2+)、F~-、Cl~-、NO_3~-、SO_4~(2-))。结果表明:万州和高阳湿沉降pH的加权均值为5.79和5.73,平均电导率为45.67μS/cm和25.11μS/cm,湿沉降酸化程度较弱。湿沉降中SO_4~(2-)为主要阴离子,Ca~(2+)和NH_4~+为主要的阳离子,万州和高阳的平均浓度为229.01μeq/L和104.49μeq/L。万州和高阳的[SO_4~(2-)]/[NO_3~-]值分别为6.28和2.61,说明万州和高阳主要为硫酸型污染。由于各个月份降雨量不同,离子组分在时空上存在着不同,总体表现为12月11月10月,总体的污染程度是万州城区高阳郊区。  相似文献   
16.
武钢炼铁厂10t/h煤磨系统四套,采用三级除尘(旋风、多管与袋式除尘)和两级风机(排粉机与抽风机)的收尘系统。能耗高、尾气排放超标、故障率高、安全性能差。于1993~1996年相继对四套系统进行改造,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实现节能、降耗、增产、安全生产,达到环保标准。  相似文献   
17.
细微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研究概况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简述了PM2.5的性质、来源、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等,对有关PM2.5的空气质量标准的立法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系统对成都市冬季重污染过程的VOCs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用正交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开展了VOCs源解析工作,并对重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成都市总VOCs(TVOCs)体积分数为21.83×10~(-9)~183.59×10~(-9),平均值为54.17×10~(-9),TVOCs中烷烃浓度最高,其次为炔烃、烯烃、芳香烃和卤代烃;成都市主要VOCs污染源为机动车排放源、液化石油气燃烧排放源、工业源、生物质燃烧源和溶剂使用源,贡献率分别为34.15%、21.57%、19.08%、15.19%、10.02%;边界层压缩和静风条件可能是导致VOCs和PM2.5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三峡库区大气营养盐湿沉降特征,在三峡库区腹地设置城区(万州)、郊区(晒经村)和农区(野塘溪)的3个功能区采样点,于2017年1月—12月同步采集湿沉降样品并测定氨氮(NH4+-N)、硝氮(NO3--N)、亚硝氮(NO2--N)、可溶性总氮(DTN)和可溶性总磷(DTP)的浓度,分析氮磷营养盐沉降的时空分布、组成特...  相似文献   
20.
佛山灰霾期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2008年12月6~31日在佛山收集大气挥性有机物(VOCs),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灰霾期VOCs浓度较高,其中甲苯(68.93μg·m-3±37.78μg·m-3)最高,非灰霾期异戊烷(20.59μg·m-3±14.28μg·m-3)最高.灰霾期烷烃和炔烃日变化不明显,而烯烃和芳烃在中午有较大幅度降低,非灰霾天气日变化相对稳定.等效丙烯浓度灰霾期远高于非灰霾期,灰霾期等效丙烯浓度从高到低分别为甲苯、丙烯和乙烯,非灰霾期分别为丙烯、乙烯和1-丁烯,灰霾天气芳烃对等效丙烯浓度的贡献有明显增加.灰霾期苯浓度很高,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潜在危害.日变化规律和特征比值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灰霾期大多数VOCs(如异戊烷和乙炔)的主要来源,同时其它来源如溶剂挥发对VOCs苯和甲苯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