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5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403篇
安全科学   379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239篇
综合类   1400篇
基础理论   221篇
污染及防治   217篇
评价与监测   105篇
社会与环境   82篇
灾害及防治   10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71.
李冬  杨敬畏  李悦  李帅  张诗睿  王文强  张杰 《环境科学》2021,42(5):2385-2395
室温下接种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于由独立的缺氧池和好氧池组成的缺氧/好氧交替连续流系统中,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基质,探究曝气强度和水力停留时间对连续流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回流比为2,较小的曝气强度(0.6mL·min-1)和适当的水力停留时间(9 h)条件下更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此时TP平均去除率为80.43%,TN平均去除率为83.6%,COD平均去除率为90.39%,污泥浓度为2100 mg·L-1左右,污泥体积指数保持在50 mL·g-1以下,颗粒粒径在700~800 nm之间.用EEM-PARAFAC模型对不同阶段的EPS表征结果表明,EPS组成成分随着运行参数的改变而改变,水力停留时间对连续流系统有更大的影响.此外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评估连续流系统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建立污染物去除模型,并在系统中发现了与脱氮除磷相关的11种主要功能菌.  相似文献   
972.
广东省不同水库底泥理化性质对内源氮磷释放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级浸取分离方法,分析了广东省10个典型水库底泥的氮磷营养形态分布和污染状况;并通过模拟覆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库底泥氮磷形态及理化性质对内源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10个水库底泥氮磷污染较为严重,全氮含量为0.33~3.31 g.kg^-1,平均值为1.70 g.kg^-1;全磷含量为0.14~2.63 g.kg^-1,平均值为1.31 g.kg^-1。底泥氮磷主要以可转化态形式存在,可转化态氮磷含量占总氮磷含量百分比分别为41.2%~71.4%和53.6%~93.2%。底泥内源氮磷的释放主要受氮磷的赋存形态和含量的影响,水库底泥总氮的释放量与离子交换态氮(IEF-N)、碳酸盐结合态氮(WAEF-N)、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氮(SAEF-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814、0.807;总磷的释放量与碳酸盐结合态磷(WAEF-P)、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磷(SAEF-P)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0.957;这几种氮磷形态是上覆水体中氮磷的重要来源。同时底泥内源氮磷释放还与底泥机械组成有关,其中总氮和总磷释放量与底泥黏粒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8、0.638;而总氮的释放量与底泥砂粒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5。这可能与可转化态氮磷更多的分布在细粒级底泥中有关,细颗粒底泥氮磷释放是上覆水体氮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73.
通风速率对厨余垃圾堆肥NH3和H2S排放及腐熟度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减少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NH3和H2S产生,该研究以通风速率0.16m3/h的纯厨余堆肥作为对照,以添加15%玉米秸秆(湿基)的厨余垃圾堆肥作为处理,并设置3个不同的通风速率(0.08、0.16和 0.24m3/h),研究通风速率对NH3和H2S排放及堆肥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厨余垃圾堆肥总氮含量有所下降,添加秸秆后总氮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风速率为0.16m3/h的处理效果最好,总氮含量可提高39.05%.与纯厨余堆肥相比,添加秸秆可减排14%~53% 的NH3 和67%~80%的H2S.随着通风速率的增加,NH3累计排放量呈对数增长趋势;H2S排放无明显规律,但过低和过高的通风速率,都会导致较高的H2S排放.堆肥结束后, 4个处理均可达到无害化标准和腐熟要求.综合NH3和H2S控制效果,厨余垃圾堆肥合适通风速率为0.16m3/h.  相似文献   
974.
分别采用UV-Fenton试剂氧化法、次氯酸钙氧化法和二氧化氯氧化法处理模拟聚合物驱废水,考察了各工艺条件对废水降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废水pH为7、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UV-Fenton试剂氧化法适宜的H2O2加入量为1 mmol/L,n(H2O2)∶n(Fe2+)=10,处理后废水降黏率达65.7%;次氯酸钙氧化法适宜的次氯酸钙加入量为500 mg/L,处理后废水降黏率达81.7%;二氧化氯氧化法适宜的二氧化氯加入量为100 mg/L,处理后废水降黏率为40.9%。3种氧化法对模拟聚合物驱废水的降黏率大小顺序为:次氯酸钙氧化法>UV-Fenton试剂氧化法>二氧化氯氧化法。  相似文献   
975.
黑臭水净化菌株的筛选及其水质改善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活污水的过度排放引起的水体黑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为建立黑臭水的微生物净化方法,从不同重污染水体或底泥中筛选获得了多种光合细菌,分析发现其中10种光合细菌(P1~P10)及其混合菌(Pm)对黑臭指标有改善效果.黑臭水厌氧光照净化试验结果表明,菌液投加量为1.0%,3 d后光合细菌P1,P2,P3,P4,P8,P9和Pm对人工黑臭水CODCr,NH3-N,S2-,色阈值及臭阈值去除率分别为75.00%~ 82.00%,24.20%~27.97%,72.03%~87.89%,58.90%~69.08%和75.29%~87.89%,其中P9的效果最好.黑臭水兼性厌氧光照净化试验结果表明,菌液投加量为1.0%,3 d后光合细菌P2,P3,P4,P8,P9和Pm对人工黑臭水中的CODCr,NH3-N,S2-,色阈值及臭阈值去除率分别为60.67%~79.92%,35.92%~40.16%,72.03%~82.93%,58.25%~66.55%和75.29%~85.09%, ρ(DO)由0.54 mg/L增至1.80~2.63 mg/L,其中P2和P9的效果最好.经鉴定P9为沼泽红假单胞菌.研究发现,在菌液投加量为0.1%,30 ℃,厌氧光照条件下P9可明显改善水的黑臭指标.   相似文献   
976.
采用生物行为传感器监测青鳉鱼在重金属铜暴露下的行为数据,分析不同暴露浓度(20、10、5、1和0.1 TU)下青鳉鱼的行为响应。20、10、5、1和0.1 TU的暴露浓度下青鳉鱼对重金属污染的行为反应模式符合环境胁迫阈值模型,且不同浓度梯度重金属对青鳉鱼产生不同的行为毒性效应。利用重金属作用下青鳉鱼的行为变化来研究重金属环境胁迫导致的生物行为响应机制,从而得到重金属暴露下生物行为的实时变化过程和趋势,可对水环境生态系统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77.
好氧颗粒污泥用于膜污染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生物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引起严重的膜污染,从而限制了膜生物反应器在实际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从污泥特性角度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特点和减缓膜污染的原因,并且与活性污泥比较,提出好氧颗粒污泥减缓膜污染的优势,为膜污染的控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78.
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契机,对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展开研究.利用3S技术,对黄河流域干、支流2000年河道及土壤等方面的空间、属性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试验监测数据,应用二元结构模型估算黄河流域不同非点源污染类型的负荷.计算结果表明:(1)2000年黄河流域总磷(TP)、总氮(TN)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已超过点源污染负荷;(2)农田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氮、磷非点源污染来源,分别占50%和64%;(3)非点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图显示,传统牧区及黄河源区牲畜养殖造成的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4)城市和乡村总氮污染占流域非点源负荷的比例相对较低,而其总磷污染则对黄河流域有比较大的影响;(5)由土壤侵蚀引起的氮污染远大于磷污染.  相似文献   
979.
亚热带坡地森林生态恢复演替及树种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亚热带坡地森林生态恢复的模式及配置、亚热带坡地森林恢复的优良乡土树种及先锋树种选择等方面阐述了亚热带坡地森林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国亚热带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对亚热带坡地森林生态恢复的继续研究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展望。  相似文献   
980.
为探讨沼液中重金属对土壤质量、农林作物安全生产的影响,评价施用沼液对土壤环境与农林作物污染的风险,以及提出不同种植模式的沼液适宜用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生猪养殖区,选择蔬菜、果树、牧草、用材林等不同类型的耕地13个,采集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样品以及部分植物的根系、茎秆、叶片、果实等,测定上述样品的Cu、Zn、Pb、Cd、Cr等元素的含量,分析和评价土壤、农林作物的污染状况。结果显示:13个样点中,0-20 cm和20-40 cm土壤的Cu、Zn污染样点比例相同,分别为46.2%和38.5%,高于Pb、Cd、Cr;0-20、20-40 cm土壤的Cu、Zn污染指数,以及0-20 cm土壤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与沼液浇灌总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年均浇灌量相关性不显著;耕地土壤5种元素的沼液消纳容量大小为Cr>Pb>Zn>Cu>Cd。9个可供食用的植物样点中,Pb含量超标的样点数最多,其次是Cr,占比分别为66.7%和44.4%;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处于污染的样点比例为88.9%。杂交象草((Pennisetumamericanum×P.purpure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