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61.
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探索炼油过程中所产生的含硫废水的处理新方法. 结果表明:经此工艺处理后的出水 C O D、氨氮、硫化物和酚的质量浓度ρ分别为266 .9 mg/ L、82 .85 mg/ L、1 .18 mg/ L 和1 .43 mg/ 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86 .3 % 、40 % 、92 .7 % 和99 .3 % ,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三级排放标准. 进出水水质的变化曲线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对进水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出水水质比较稳定,显示了二段接触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2.
吸附在改性蒙脱土上有机物的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改性的蒙脱土来吸附含油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观察被吸附有机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改性蒙脱土对含油废水中的有机物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在改性蒙脱土上的有机物在超声波作用下能发生一定数量的解吸,提高温度略微降低被吸附有机物稳定性,而无机盐对其的解吸影响很小.在碱性(pH12.0)条件下,吸附在改性蒙脱土上的有机物能发生大量的解吸,因此其稳定性差,可以通过加碱的方式对改性蒙脱土进行再生,这为改性蒙脱土的循环使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3.
扰动对外源性磷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同位素示踪法,模拟研究不同扰动强度对外源性磷在水体、铜绿微囊藻和底泥中迁移的影响.水体中外源性磷首先由快速的物理化学分配进入铜绿微囊藻和底泥中,然后其在水体中的迁移主要受铜绿微囊藻生长状况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扰动强度为30r/min时,铜绿微囊藻生长得最好.单位质量铜绿微囊藻中最大外源性磷含量与扰动强度无关,但扰动能加快铜绿微囊藻对外源性磷的吸收速率.水体中溶解的外源性磷含量随时间持续下降,微囊藻的衰亡能促进水体中磷向底泥中迁移.最终绝大部分外源性磷迁移到底泥中.增加扰动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溶解性磷的浓度,在扰动为30r/min时,水体中外源性磷从2.183mg/mL下降到0.0180mg/mL.  相似文献   
64.
对苯二甲酸降解酵母及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半连续驯化,从对苯二甲酸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对苯二甲酸(TA)的假丝酵母(Candida),命名为CP01.经两次紫外诱变后,获得了能以TA为唯一碳源的高效酵母菌CP02,诱变前后酵母全细胞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条带有明显差异. CP02在30℃, pH5.5~8,振荡速率150r/min的培养条件下,72h内对1400mg/L的TA降解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65.
砷污染土壤生物挥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生物的作用可以使土壤中砷转化为气态砷化物而挥发到大气中.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砷污染土壤生物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砷的含量越高,其生物挥发的速率越大,施加生物有机肥能促进砷的生物挥发,同时,砷的生物挥发速率也受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含水量都不利于土壤中砷生物挥发的进行.   相似文献   
66.
用凤眼莲净化炼油废水,其根系的生物种类很丰富,成为一个亚生态系统,其中微型动物有20种,轮虫3种,线虫、枝角类等4种.优势种群为沟钟虫、转轮虫和盘状鞍甲轮虫,它们各占总量的18.5%、17.5%和34.5%.炼油废水在氧化塘中滞留期越长,根系微型动物种类和数量越多.从废水的进口到出口凤眼莲根系微型动物总的数最呈增加趋势,最高数量为1.91×10~7个/m~2.对照塘除具有自氧作用的裸藻外,水体中几乎无微型动物.废水滞留期的延长对进、出口凤眼莲根系上好氧和兼性好氧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7.
俞晟  邹鹏  肖琳  杨柳燕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2):1306-1311
在水/土比10、180r/min振荡和室温28℃条件下,研究Fe3+、Cu2+、Zn2+、Ca2+对高岭土上蒽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岭土对Fe3+、Cu2+、Zn2+、Ca2+的吸附平衡时间和平衡浓度分别为24h和(20 ± 3)mg/g.当金属离子负荷330mg/g时,上清液中高岭土胶体最低浓度为(40 ± 3)mg/L.添加Fe3+时,总胶体浓度从52mg/L增加到133mg/L;添加Cu2+或Zn2+时,总胶体浓度从52mg/L增加到110mg/L;添加Ca2+时,总胶体浓度从52mg/L增加到73mg/L.上清液中蒽浓度增加趋势与上清液中总胶体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添加Fe3+时,蒽浓度从30ng/L增加到73ng/L;添加Cu2+或Zn2+时,蒽浓度从28,35ng/L增加到65,66ng/L;添加Ca2+时,蒽浓度从40ng/L增加到50ng/L.上清液中蒽浓度的增加趋势与所添加的金属电荷密度高低顺序一致(Fe3+ > Cu2+、Zn2+).在pH值为6.5时,Ca2+对增加上清液中蒽浓度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68.
铜绿微囊藻与附生假单胞菌静态吸磷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磷饥饿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和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进行静态吸磷的比较研究,并分析不同温度对吸磷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和附生假单胞菌都有快速吸收外界磷的能力,铜绿微囊藻的最大吸磷速率为1.11mg/(mg穐),附生假单胞菌最大吸磷速率达到4.79mg/(mg穐).静态吸磷在1h内基本达到平衡,铜绿微囊藻最大磷含量为1.03%,附生假单胞菌最大磷含量能达到3.01%,提高温度有利于铜绿微囊藻和附生假单胞菌对外界磷的吸收.在铜绿微囊藻和附生假单胞菌竞争吸收外界磷时,附生假单胞菌的吸收速率和细胞内最大磷含量均明显高于铜绿微囊藻.  相似文献   
69.
太湖不同湖区无机氮转化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的水样和积物,在实验室内模拟研究不同湖区水体中溶解性无机氮(DIN)短期内的转化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太湖藻型湖区(梅梁湾)和草型湖区(东太湖)水体中存在着强烈的硝化作用,NH 4-N和NO3-N含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或P<0.01),NH 4-N质量浓度下降速率为0.08~0.19 mg·L-1·d-1.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藻型湖区硝化速率高于草型湖区.NH 4-N初始浓度越高则硝化速率也越高,不添加外源氮时硝化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藻型湖区的反硝化作用强于草型湖区.室内模拟试验20 d后,沉积物中TN含量平均下降了3.7%,东太湖水样中平均下降26.7%,梅梁湾平均下降42.2%.湖泊沉积物是进行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场所.短期内DIN的转化潜力反映了不同湖区氮素转化速率,也反映了不同生态类型水体对湖泊氮素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跨区域环境纠纷时有发生。为解决我国现阶段跨区域环境监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环境监管部门应该根据无缝隙组织理论,按照环境问题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按区域、流域生态系统划分界限,建立无缝隙的跨区域环境监管模式。为此首先要重新整合目前的环境监管体制和环境监管资源。为使以顾客为导向的监管模式不只是一纸空文,有法可依、有规可循,首先要建立环境权体系,必须在明确了环境权的同时,加大公众参与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