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46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41.
包括量子点在内的人工纳米颗粒是近年来突出的环境污染物,为确定其在生物膜中的扩散过程和特征,应用TIRF(全内反射荧光)、FRAP(荧光漂白后恢复)等技术,研究了CdTe/CdS/ZnS核壳式量子的微米级的团聚体在细菌Comamonas testoteroni生物膜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生物膜内部的扩散及其在生物膜中的溶解和毒性.结果表明:通过TIRF技术观察到生物膜可快速吸附>1 μm的CdTe/CdS/ZnS核壳式量子点团聚体,而且通过CLSM(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进行深度扫描发现,量子点团聚体吸附到生物膜表面后可以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深层,在25 min内可穿透45 μm的生物膜,并在生物膜中随深度呈线性分布特征.FRAP分析表明,量子点团聚体被生物膜固定后还具有较强的移动性,漂白区的荧光强度在5 min可恢复30%.量子点团聚体在生物膜中会溶解产生Cd2+、Zn2+等重金属离子,从而对生物膜产生毒性并杀死细菌.研究显示,虽然纳米颗粒进入环境中会形成微米级的团聚体,但依然可以进入生物膜,对水生微生物生态系统产生危害.TIRF、CLSM和FRAP技术是研究纳米颗粒物在生物膜表面吸附和内部扩散动力学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42.
为了更加准确地检测海岸带水体中的铁含量,将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铁(国标法)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在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的基础上,在pH调节方式、比色皿皿差和显色剂三个方面进行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方法的线性、准确度和精密度都优于国标法.但改变pH调节方式和扣除比色皿皿差后检测低浓度铁的水样的精密度依然较差(RSD>5%),说明邻菲啰啉的灵敏度较低.以5-Br-PADAP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水样时,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RSD<5%,加标回收率在96.0%~106%之间),该方法可以用于海岸带水体中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343.
镜泊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为营养物质的过量输入,其次是温度、光照、水动力条件等物理因素,第三为生态失衡.通过对其水质系统分析与评价,得出镜泊湖水质初期的处理措施合理,并逐年变好趋于稳定,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为进一步改善镜泊湖水质,共提出三大措施,一为建立污水处理厂,二为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生态浮床措施,三为辅助人工湿地、生物操纵等生态修复方式,减少二次污染,使镜泊湖水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相似文献   
344.
镉对松散和紧密胞外聚合物类蛋白的荧光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子荧光技术和荧光滴定的方法解析了重金属cd与2种不同类型胞外聚合物类蛋白的结合机理;并通过2种胞外聚合物类蛋白与cd结合后荧光光谱的特征,进一步分析松散附着(Loosely Bound,LB)和紧密黏附(Tightly Bound.TB)2种胞外聚合物之间的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在滴定的cd浓度低于1×10-mol·L-1、pH值为4的条件下,cd对LB具有显著的猝灭效应;结合Stern-Volmer分析,这种猝灭现象不仅与生色团的质子化效应有关.而且也和类蛋白与cd结合位点的变化有关.同时.滴定过程中LB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红移现象,而TB却出现不同程度的蓝移.这说明,cd与2种类蛋白物质的结合机理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三维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在滴定前后LB中类蛋白荧光峰的结构与形态并未产生明显分化,由此说明,LB内荧光生色团性质和结构相对单一;而滴定后TB中肩峰的凸现说明.其类蛋白性质、结构与LB相比更具有多样性的特点.pH值为10的条件下,Stem-Volmer分析结果显示,LB和TB类蛋白荧光团的猝灭与2方面因素有关,一是与生成不产生荧光的EPS-Cd络合物有关,二是与分子之间的碰撞所导致的荧光猝灭有关.  相似文献   
345.
锑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锑作为一种具有潜在毒性和致癌性的元素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由于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人为原因,大量的锑及其化合物进入到大气、水和土壤中,进而进入动植物及人体中。土壤中的锑迁移能力较弱,水中溶解态的锑迁移能力较强,而大气中的锑可以进行全球传播。植物对锑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锑对动植物和人体均有毒副作用,职业暴露是人体锑中毒的主要原因。本文对锑在各环境介质中的存在,锑在环境介质间的迁移和转化,以及锑的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46.
对杭州某饮料企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进行了跟踪分析。分析表明对于该废水处理设施,其出水COD浓度和废水处理水量存在相关关系。当废水处理水量和进水COD浓度在一定范围时,设施可在最佳运行状态;处理量达到75%设计废水处理量下,应合理安排生产,控制进水COD值低于1 900 mg/L,才可保证出水水质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47.
进入12月,是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决战时刻,每到此时,各单位的干部职工都会铆足干劲,奋力拼搏,以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然而,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个企业经营者乃至每个职工都务必确立“安全为先”观念,做到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348.
螯合剂、菌根联合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修复作为一种原位绿色修复技术,成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重点。然而,目前最具推广价值的超积累植物植株矮小、生物量低、生长缓慢、生活周期长及对重金属积累的专一性,大大限制了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因此利用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的普通植物借助其他的技术辅助的联合植物修复成为了有效可行的替代途径。近年来,国内外对螯合剂和菌根在强化植物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在综述螯合剂、菌根在强化植物修复研究中的应用的基础上,综述了螯合剂和菌根两者联合在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49.
对2006~2015年北京市定陵、官园、琉璃河和前门这4个站点的O3连续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浓度水平、变化趋势、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和前体物、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定陵站十年平均浓度水平最高(65.2 μg·m-3),其次为琉璃河(53.4 μg·m-3)、官园(49.6 μg·m-3)和前门(40.4 μg·m-3).定陵O3浓度呈下降趋势[0.5 μg·(m3·a)-1],而官园[0.9 μg·(m3·a)-1]、琉璃河[0.3 μg·(m3·a)-1]和前门[0.3 μg·(m3·a)-1]均呈上升趋势.从月变化来看,各站点O3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6~8月,出现频次最高的为7月(17次),平均月均浓度为99.8 μg·m-3;最低值均出现在11、12月和1、2月,出现频次最高的为1月(14次),平均月均浓度为16.6 μg·m-3.从日变化来看,近年来O3浓度峰值出现的时间明显提前,近3年峰值均在15:00~16:00出现,提前了1~2 h.2015年定陵站O3重污染天数达到11 d,比2013年增加了10 d,表明近年来夏季北京下风向山区的O3重污染状况愈发严重.与前体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定陵站O3浓度与NO2浓度呈正相关,其余站点两者浓度均呈负相关,暗示定陵站O3生成的前体物控制区可能为NO2控制区,而其他站点为VOCs控制区.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O3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湿度和气压呈负相关关系,温度对O3浓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气压和湿度.当日最高温度超过30℃,相对湿度介于30%至70%之间时,北京市O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浓度超过200 μg·m-3的概率较高,空气质量级别会达到轻度至中度污染的级别.  相似文献   
350.
为揭示围产期二噁英(PCDD/DFs)暴露对学龄前儿童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影响.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及高分辨气相色谱法/高分辨质谱联用法(HRGC/HRMS)分析二噁英污染地区5岁儿童(n=37)及非污染地区5岁儿童(n=44)血清中8种类固醇激素水平及母乳中17种二噁英同系物浓度.结果显示污染地区男孩血清中睾酮、双氢睾酮、脱氢表雄酮的水平明显低于非污染地区(p0.05).污染地区女孩血清中睾酮、双氢睾酮、脱氢表雄酮、17α-羟孕酮、孕酮的水平明显低于非污染地区(p0.05).上述类固醇激素与部分二噁英同系物浓度存在显著性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围产期二■英暴露导致学龄前儿童类固醇激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