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6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种形态稀土在水稻幼苗体内的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La、Gd、Y轻、中、重稀土离子和稀土-EDTA配合物2种不同形态稀土元素的根、茎叶中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水稻的根及茎叶对稀土元素的培养液叶中的稀土含量呈正相关;稀土的离子形态为根利用的有效形态,其在水稻幼苗中的分布为根〉茎叶,当以稀土-EDTA配合态存在时,其在根部富集明显低于离子态,在茎叶中富集则显著增大,显示出稀土-EDTA配合态为植物茎叶利用的有效形态。  相似文献   
12.
稀土元素分馏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环境中稀土元素的分馏过程以及分馏作用对其在岩石、土壤、植物、水环境中分布、迁移规律的影响,探讨了引起稀土分馏的机理,为稀土的环境化学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低浓度Pb2+、Cd2+对鲫鱼肝脏组织中 HSP70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作为实验对象,经过40 d Pb2+、Cd2+不同浓度的暴露后,运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鱼肝脏组织内应激蛋白HSP70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与对照组相比,Pb2+、Cd2+对鱼肝脏内HSP70有显著的诱导(P<0.05),但在Cd2+浓度为0.2 mg/L有停止表达HSP70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浓度过高造成了组织病理损伤而破坏了诱导表达机制.实验还发现,在实验浓度低于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时,HSP70仍然表现为明显诱导(P<0.05),充分说明运用分子生物学指标要比传统的环境检测指标敏感,具有对污染物早期预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湖泊沉积物中的色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博斯腾湖沉积物柱样中叶绿素、胡萝卜素、颤藻黄素和蓝藻黄素等几种色素进行了提取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计算了沉积物中几种色素的含量。沉积物中色素指标的分析 ,可以帮助揭示博斯腾湖的环境、历史气候变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有机粘土矿物对污染环境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2,自引:4,他引:132  
本文综述了国外在有机粘土矿物对污染环境修复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具体介绍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制备有机粘土矿物的方法,不同类型有机粘土矿物的特征,有机粘土矿物对各种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及机理,在地下水污染的现场修复,土地填埋防渗添加材料和去除工业废水有机污染物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结合态磷化氢在厌氧微生物产酸过程中的释放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态实验分别研究了在产甲烷和酸化阶段厌氧污泥中结合态磷化氢的变化,并采用静态厌氧实验进一步阐明在酸化阶段有机酸的积累对磷化氢的影响及消失速率.结果表明,产甲烷阶段,厌氧颗粒污泥磷化氢浓度随高度升高呈下降趋势;酸化阶段,当pH达到4~5时会导致厌氧反应器颗粒污泥中结合态磷化氢消失.静态模拟实验研究表明,随着酸化程度的增加,厌氧污泥中结合态磷化氢消失速率加快.厌氧污泥在葡萄糖浓度2000mg·L-1培养2d后,结合态磷化氢浓度从最初的1.76ng·kg-1降低到0.09ng·kg-1,磷化氢消失速率最高达到0.84ng·(kg·d)-1;而葡萄糖浓度400mg·L-1培养2d后,结合态磷化氢消失速率仅为0.27ng·(kg·d)-1;随着进一步培养,当磷化氢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消失速率也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17.
2,4-二氯苯酚低浓度长期暴露对鲫鱼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张景飞  王晓蓉 《环境科学》2003,24(5):136-140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低浓度2,4-二氯苯酚(2,4-DCP)长期暴露(40d)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幼体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Px)活性、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可被显著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0.005mg·L-1 2,4-DCP污染胁迫下即被显著诱导;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几乎持续受到抑制;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则先受到抑制后逐渐回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变化较小,仅在2个低浓度组中有轻微诱导.GR、GSH,尤其是SOD,对2,4-DCP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2,4-DCP污染的一项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亚磷酸盐降解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和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太湖底泥中筛选出一株能够利用亚磷酸盐(+3价)的细菌P1.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P1菌与所有已知菌的同源性都很低,属于未知的新菌株.P1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pH6.5~7.0、温度30℃.P1菌能以亚磷酸盐为唯一磷源生长,在60~100mg P/L的初始亚磷酸盐培养条件下,100mgP/L的亚磷酸盐培养基中亚磷酸盐减少量最大(11%),培养基中生成正磷酸盐的比例最高1.6%.初始亚磷酸盐浓度越低,碱性磷酸酶(BAP)活性越高,60mgP/L的亚磷酸盐培养基中BAP的最高活性为1.86mol PNP/(L菌液·h).P1菌可能通过BAP将亚磷酸盐转化成生物体内所需的磷源.  相似文献   
19.
案情简介 张某系某公司职工,2012年5月21日在工作中受伤,2012年5月21日至29日住院治疗,2012年6月22日回公司上班,8月1日,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因工负伤,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口滨岸潮滩14个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分析表明,PAHs总量分布范围在0.263~6.372mg/kg.多环芳烃含量随取样位置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特征是在近排污口处含量最大,而远离排污口含量趋于降低.依据荧蒽/芘之比以及2+3环与4环以上PAHs化合物分布特点,表明长江口近岸潮滩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自石油类污染物的输入.通过与国内外河口潮滩沉积物中PAHs含量的对比,研究区处于低-中等水平,但已有个别PAHs化合物(如蒽、芴)超过基于生物毒性试验的沉积物质量标准,对潮滩生态将构成一定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