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61.
我国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严峻、污染物种类繁多、生态健康风险复杂,现有的海水水质标准难以满足当前海洋环境污染评价、管理和监控的需求,亟需适宜我国海洋区系特征的海水水质基准作为水质标准修订与制定的理论依据. 借鉴美国、欧盟和荷兰等国家水质基准的制定方法,提出了构建我国海水水质基准的思路,并给出了数值型双值基准的数据要求、定值方法和相应的计算模式等. 以三丁基锡化合物(TBT)为例,按照论文建立的方法,计算了保护我国海洋水生生物的TBT基准. 结果表明:我国TBT化合物海水水质基准高值(HSWC)和海水水质基准低值(LSWC)分别为0.43μg·L-1和0.002μg·L-1,与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国家的推荐基准值略有不同. 研究结果将为我国海水水质基准的制定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2.
太湖湖滨湿地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当前修复湖滨湿地去除氮磷营养盐长期效果的不确定性,以东太湖自然湖滨湿地与东部滨岸区、竺山湾修复湖滨湿地为代表,采用放射性核素210Pb计年法测定湖滨湿地沉积物的年代,据此计算出沉积速率,并结合沉积物柱中粒度组成与碳氮磷的含量变化,推算出自然湖滨湿地沉积物中碳氮磷的平均蓄积量.结果表明:太湖自然湖滨湿地与修复湖滨湿地沉积物的颗粒组成均以粉砂粒为主.东太湖自然湖滨湿地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为:芦苇群落,0.74cm/a;茭草群落,0.69cm/a;香蒲群落,1.24cm/a;牛鞭草群落,1.27cm/a;荷群落,0.81cm/a.近40a来,东太湖自然湖滨湿地单位面积(cm2)沉积物中碳氮磷的蓄积量平均为:总有机碳1408.0mg,总氮138.2mg,总磷14.31mg.对于修复湖滨湿地而言,随着植物群落的发育演替,营养元素在修复湖滨湿地系统内可以不断累积,其沉积物库的蓄积量潜力很大,在控制外源污染输入的前提下,湖滨湿地具有净化水质的长期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63.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对植被生长和区域生态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辽河三角洲植被生态状况变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基于1995—2009年的NOAA/AVHRR NDVI和2009—2020年FY3/MERSI NDVI数据,通过修正拟合和S-G滤波法构建了1995—2020年长时间序列NDVI数据集。利用趋势分析法、变异系数和Hurst指数分析辽河三角洲(盘锦地区)NDVI时空分布特征,重点研究了水田和沼泽湿地的植被生态状况变化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上看,26 a间辽河三角洲NDVI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0.32%;NDVI年内呈典型的单峰型分布,最大值出现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2)从空间变化上看,区域内NDVI呈西南—东北方向递增,最高值主要分布在水田区,次高值分布在沼泽区。(3)绝大部分水田植被逐年变好,且植被生态状况比较稳定,低波动变化区域占96.72%,未来植被生态状况将持续改善的区域占61.05%。(4)沼泽植被逐年变好的区域占97.67%,变好最明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和双台子河口附近,且该区域未...  相似文献   
64.
以宁波市甬江流域为例,以GIS技术辅助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在ARCGIS90的环境中,完成了流域水系概化、水质评价,并利用GIS的叠置技术,建立功能区划水域-入河排污口-陆上汇流区的对应关系。根据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目标,通过建立污染源-水环境质量的输入响应关系,然后利用GIS技术对甬江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数字地形分析,得到甬江流域的模拟河网和流域汇水图,构筑了水污染控制单元,作为水环境容量核定和总量分配的基本工作区域。最后利用GIS的可视化表达进行辅助决策,确定各水环境功能区的水环境容量,结合排污状况(包括工业、农业、生活)的分析,得出流域水污染控制的总量控制方案和对策措施。甬江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实践表明,在规划过程中,GIS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中,为数据管理、空间图形表达和空间决策分析提供有效的工作平台和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5.
本文就实施城市水污染集中控制中所涉及到的政策与管理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论述;阐明了城市水污染集中控制管理系统和控制管理指标,对城市水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施行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66.
本文系统介绍了城市水污染集中控制的系统结构,提出了城市水污染集中控制的最佳系统构成,论述了该系统的建立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67.
张XX,男,38岁,工程师。病例号:114788。因化学爆炸昏迷、烧伤、有毒气体吸入3小时收入ICU。1997年12月27日10时45分左右,因化学(含有原料浓硫酸、27%双氧水、喹啉,硫酸铜及反应产物2,3-喹啉酸铜、二氧化硫、新生态氧)高压、高温爆炸事故受伤,当场昏迷。约20分钟后送入急诊室。当时检查深昏迷,R40/min、T36.0℃、P140次/min、BP0/0kPa;头面部外伤。烧伤,两耳道溢血。给输液、输血,高频给氧后送入ICU。入院检体:T36.6℃,P140次/min,R40次/min,BP10.2/64kPa。深昏迷,头面颈部Ⅱ~Ⅲ度烧伤合并多处裂伤,颈…  相似文献   
68.
环境微生态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可用于环境微生态研究的新方法新手段不断出现.利用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直接对环境样品的总DNA进行分析,绕开菌株分离和培养瓶颈,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相关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全面地分析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对目前广泛应用于环境微生态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包括rDNA基因序列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温度梯度凝胶电泳、单链构象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核酸杂交和DNA芯片等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9.
周黎是昌黎县新集镇大周庄人,现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就读。一个多月前,在浏览世界自然基金会网站时,一项全球性的环保活动——“地球一小时”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周黎向市长信箱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建议秦皇岛参加这项活动,向世界展现一个更加成熟的面貌,以此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70.
大伙房水库的指示生物水蚯蚓和摇蚊幼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伙房水库底栖动物历年监测,水蚯蚓Microdrili、摇蚊幼虫Chironomdae是优势种群。根据其分布特点和种类变化情况,确定了7种水蚯蚓、15种摇蚊幼虫为判定该水体是否安全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