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3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89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依据高等学校特种设备管理的现状论述了手机二维码技术在高校特种安全管理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机二维码技术在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的科学应用,将大大提高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效率,提升其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2.
旱灾风险评估的初步理论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旱灾风险评估是定量认识旱灾风险机理、科学防控旱灾风险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在旱灾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旱灾风险的形成机制,在旱灾风险评估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由旱灾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的灾损敏感性、暴露和抗旱能力组成的旱灾风险系统。在此系统结构基础上提出了旱灾风险评估方法论和旱灾风险评估理论模式,进而建立了由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承灾体脆弱性分析、旱灾损失风险分析、旱灾风险评价、旱灾风险决策分析方法组成的旱灾风险评估方法体系,以及由干旱频率与旱灾损失关系曲线图、干旱频率空间分布图、旱灾损失空间分布图、与旱灾风险有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图等各种专题图、旱灾风险区划图组成的旱灾风险评估应用模式体系。由上述旱灾风险系统结构、旱灾风险评估方法论和理论模式、旱灾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和应用模式体系组成旱灾风险评估的初步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在其它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具有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基于Spearman秩相关随机变量模拟方法,将拉丁抽样法产生的独立洪峰洪量序列转换成满足特定相关结构的洪峰洪量序列,利用模拟的洪峰和时段洪量放大修匀典型过程线生成入库洪水过程,实现了入库洪水过程随机模拟。采用Monte Carlo法估计防洪风险,构建了水库防洪风险估计模型。潘家口水库汛限水位调整防洪风险估计应用结果表明:主汛期汛限水位上限值控制在218.00 m,所建立的入库洪水过程模拟方法简便有效,非常适合于复杂洪水过程模拟,构建的防洪风险分析模型计算结果客观合理,在洪水资源安全利用系统风险分析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高效填料塔生物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处理厂含硫臭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装有特制ZX01型填料的生物反应器,对某药厂废水处理厂产生的含硫臭气进行了近4个月的连续脱臭试验.结果表明:该填料塔生物反应器的最大容积负荷Nv≤204g/(m3·h)时,H2S去除率接近100%,H2S代谢产物主要以SO42-为主.采用少量含N、P等营养物的二次沉淀池出水为喷淋水,其最适喷淋率为3.56L/(L·d).该填料塔有较强的抗负荷冲击能力,塔内阻抗低,无堵塞现象,无需经常进行反冲洗,可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5.
采用自主研发的紫外光氧化除臭系统处理某污水处理厂曝气沉砂池产生的恶臭气体.系统考察了空塔停留时间、进口恶臭物质浓度、紫外辐射照度等因素对系统除臭效果和臭氧产生的影响,并对恶臭物质去除和臭氧产生过程分别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空塔停留时间1.5 s,平均紫外辐射照度1664μW.cm-2,H2S进口浓度为35 mg.m-3,NH3进口浓度为0.26 mg.m-3的条件下,H2S和NH3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为34.3%和53.8%.紫外光氧化反应器对H2S和NH3的去除速率随紫外辐射照度增大而线性增加,随进口浓度增加而增大且趋近于某极限值.反应器臭氧产生速率随进口恶臭物质浓度增加而线性减小,随紫外辐射照度增加而增大且趋近于某极限值.动力学分析和计算的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数学关系式可以较好地定量描述恶臭物质浓度以及紫外辐射照度对恶臭物质去除速率和臭氧产生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基于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根据所选定的阴雨天气评价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2012年上半年湖南省阴雨天气特征及强度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阴雨天气阶段性特征显著,属隆冬至初春历史罕见的寡照低温多雨事件与初春至初夏的极端多雨寡照事件的组合。同时根据社会调查数据对阴雨天气的影响展开多方位分析,得出低温阴雨天气不仅对农业造成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水利、交通、建筑业等多行业和人们身体健康也有较大影响,以此提出了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7.
基于GIS的区域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子系统选取指标,建立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模型,结合GIS中自然断点分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全面综合地分析各地区相关性和差异性.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实例,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区划方法,将淮河流域分为6个旱灾风险分区,并对区划结果进行分析,为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和非工程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8.
风城超稠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风城超稠油污水乳化程度高、成分复杂,泥质含量高的问题,采用“旋流除油+重力除油+混凝反应沉降+压力过滤”工艺,通过对污水物性分析研究,优化自动加药系统、污泥脱水系统运行参数,开展采出水旋流处理试验,大幅度降低污水调储罐来水含油,实现污油减量。研发针对性强的净水型反相破乳剂,筛选适应性好的净水剂,最终形成适合于风城作业区(50℃黏度≤20000mPa·s)的超稠油污水处理技术,实现净化污水含油≤2mg/L、悬浮物≤2mg/L、净化污水处理合格率100%、污水回用率10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9.
人类的经济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施加的干扰越来越多,其中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在剖析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机理及途径,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以澜沧江漫湾水电站为对象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漫湾水电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正面影响的价值增量为11.30×108元·a-1,负面影响的价值损失为3.27×108元·a-1.正面影响以水力发电产生的经济效益为主,负面影响以河流输沙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减弱的价值损失为主.漫湾水电开发生态环境效益与生态环境成本的比值为1:5.56,生态环境影响的净现值为一26853.50×lO'元·a-1.鉴于水电开发经济效益获取所付出的巨大环境代价,提出了水电开发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持续调控模型,以期为实现绿色水电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生态安全评价是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及进行环境管理的基础。为确立有效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采用BP神经网络的途径,对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生态安全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宣城、池州、黄山为Ⅱ级,亳州、宿州、阜阳、滁州、六安、巢湖、安庆为Ⅲ级,合肥、淮北、蚌埠为IV级,淮南、马鞍山、芜湖、铜陵为Ⅴ级。区域生态安全的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涵义明确,计算过程简单,能区分生态安全的等级,可以应用于具有评价标准的其它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