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综合类   23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水解酸化对城市污水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厦门市杏林污水处理厂采用以生化法为主体的工艺:水解酸化(H)-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简称AA/O法)处理以工业废水为主的城市污水,经过三年时间的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处理的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率高且有甚佳的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22.
厦门马銮湾养殖海区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两个航次对厦门马銮湾养殖区及厦门西海域非养殖区的表层海水及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的含量,组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马銮湾养殖区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已达到生态毒理评价标准,马銮湾养殖海区的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组成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马銮湾养殖海区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含量明显高于非养殖区,并且在养殖海区的沉积物中检测到苯并(b)荧蒽,吲哚芘和苯并(ghi)Bei等没有最低安全值的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存在,直接威胁养殖水体的安全。此外,还对马銮湾养殖海区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来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3.
黑曲霉死菌与活性炭对直接耐晒翠蓝FBL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式实验,系统考察了黑曲霉死菌和活性炭的粉剂投加量,染料初始浓度,pH和反应时间对酞菁染料FBL脱色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吸附剂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FBL染料的吸附处理,黑曲霉死菌粉剂与活性炭粉剂适宜的吸附条件为:酸性至弱碱性pH下,投加量为8 g/L;黑曲霉死菌粉剂比活性炭粉剂的吸附速度快、脱色性能高、抗染料浓度负荷冲击能力强。扫描电镜图像分析显示,黑曲霉死菌粉剂所具有的多层纤维结构为吸附染料分子提供较大的比表面。  相似文献   
24.
采用脱色菌Citrobacter sp. CK3,以活性红KN-3B染料为处理对象,在厌氧批式反应条件下,系统考察了pH值,温度和染料浓度对脱色反应速度的影响;通过动力学模拟及反应过程中染料的UV-Vis扫描图分析,探讨了脱色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itrobacter sp. CK3对活性红KN-3B的脱色反应的适宜pH为7~9;脱色反应速度在温度为32℃时达到最大。染料初浓度从57 mg/L逐渐增大到458 mg/L时脱色率逐渐降低。脱色过程中染料的偶氮键发生断裂,脱色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25.
海洋微生物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试从微生物在海洋环境自净中的作用,微生物与海洋活性物质,微生物对海洋污染的监测,微生物与海水养殖的关系,微生物与赤潮发生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6.
为研究赤潮藻类与海洋细菌的微生态关系,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将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Lebour)Balech)与海底沉积物中分离的两种细菌(Bacillus megaterium,S7;B.halmatpulus,S10)共同培养,并探讨了藻菌共培养对A.tamarense生长以及对水体中胞外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β-Glc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的第2周内,与细菌S7或S10共培养的A.tamarense细胞数分别比CK增加约12%和24%,而在第3周内则各增加23%和5%左右。另外,分别与A.tamarense共培养的细菌S7或S10的β-GlcA变化趋势相似,呈马鞍型曲线。在A.tamarense生长的后期,β-GlcA随着藻细胞的裂解程度的增加而迅速提高。图3参25  相似文献   
27.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是一种有毒甲藻,常引发赤潮,对海洋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前期研究发现,耐辐射球菌属的一株细菌Y35能够通过分泌杀藻化合物Deinoxanthin达到控制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效果.为了加强Deinoxanthin的应用效果,对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杀藻化合物Deinoxanthin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且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稳定,在光照和紫外线辐射下易分解.而通过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对Deinoxanthin进行包埋固定化,从而构建缓释微球提高了Deinoxanthin的稳定性.杀藻制剂能够高效地表现出杀藻效果,杀藻制剂的研发为杀藻细菌色素应用于藻华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厦门西海域综合整治后表层沉积物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11月的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污染状况的现场调查资料,对2002年综合整治后厦门西海域重金属含量及异养细菌、粪大肠肝菌等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Zn、As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7.4、283.8、9.8×10-6(干重),各站位沉积物中的Cu、Zn离子含量都超标。员当湖排污口附近的污染最为严重,粪大肠杆菌、弧菌、多环芳烃降解菌和油脂降解菌数都为最高值,在沉积物样品中分别可达到490/g、3.3×103/g、1.5×105/g、5×104/g。  相似文献   
29.
模拟潮汐和植被对湿地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福建省九龙江入海口的滩涂潮间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采样和室内人工微宇宙实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潮汐植被对湿地CH4、CO2和N2O 3种重要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温室气体通量在模拟潮汐和植被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模拟潮汐对CH4和N2O通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总量上都表现为排放;对CO2通量具有显著影响,退潮时抑制,表现为吸收,涨潮时促进,表现为排放.植被促进CH4的排放,对CO2通量影响无明显规律,对N2O通量表现为抑制作用.植被除了自身对温室气体直接作用外,还通过改变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影响微生物活动,进而影响温室气体通量.综合分析,植被对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要比模拟潮汐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0.
微生物法防治水污染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天凌  洪静 《福建环境》1993,10(6):9-10,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