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淮南矿区采煤塌陷区地质灾害风险、土地耕种、环境污染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土地复垦、基础设施修复、生态旅游发展等治理模式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了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效益,认为塌陷区治理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一种或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62.
TiO_2光催化氧化处理废水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该技术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案。可以预见TiO2光催化氧化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处理技术,为彻底解决废水处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针对目前我国城镇需水量大、原水费用高的问题,大多数水厂通过降低自用水量的方式节约水资源。经过在笔架山水厂进行的生产性实验,优化耗水工艺的运行条件,挖潜了该水厂的节水空间,自用水量降低。优化后,全处理系统可节约水资源76.83万m3/a,耗水率由原来的2.08%下降到1.49%,同时水厂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优化后可在原来的基础上节约运行成本近60万元/a。  相似文献   
64.
储存水稻火灾危险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霉变对储存水稻燃烧行为的影响,确定其火灾危险性。锥形量热燃烧实验(Cone Test)结果显示,霉变样品可以在更小的外加辐射下被点燃;在四种热辐射(25 kW/m2,35 kW/m2,45 kW/m2,55 kW/m2)下,霉变样品的着火时间(TTI)与火灾性能指数(FPI)均小于未霉变样品;而火灾蔓延指数(FGI)高于未霉变样品。Cone Test结果表明霉变显著提高了储存水稻的火灾危险性。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发现在低温时霉变样品比未霉变时吸热焓值提高了3.6倍,表明其析出了更多的小分子挥发物。结合气相质谱联用(GC-MS)测试确定了霉变样品析出的挥发物中含有醇类, 酯类和醛类等易燃物。采用稳态管式炉(SSTF)进一步研究储存水稻的充分燃烧行为,结果显示热释放量及烟气毒性与样品质量(20 g,40 g)以及一次进气量(10 L/min,20 L/min,30 L/min)有关,霉变对于两者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5.
以污水厂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强效去除为目的,本研究构建了电凝聚臭氧化耦合(E-HOC)体系,明确了该体系对污水厂二级出水及布洛芬的处理特性,探明了有机物的强化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在pH5条件下,E-HOC工艺对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优,相较于臭氧氧化、电絮凝工艺、预臭氧化-电絮凝工艺、电絮凝串联臭氧工艺以及化...  相似文献   
66.
提升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出发,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如何开展环境污染事故的事前预防、现场应对和善后处理工作,提出构建科学、快速、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提升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关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大肠菌值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监测生活垃圾填埋物渗滤液中遇到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和排放限值单位应用的问题,并建议使用粪大肠菌群作为指标,开展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68.
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炼油厂达标排放废水库水和底泥中的10种重金属做了监测与评价,研究了其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水样的综合污染指数P为0.564,表现为轻度污染,其中Fe和Hg为主要污染分担者,其他重金属处于尚清洁范围。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废水库为Ⅲ类水质。底泥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Hg和Cd为中度污染,Pb为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表明,Cd的单因子生态风险指数为133.2,为较重生态风险,Hg的单因子生态风险指数为225.9,为重度生态风险。除Pb和Cr外,Cu、Zn、Ni、As和Hg都低于全国多数湖泊底泥含量。  相似文献   
69.
通过试验对粒径介于0.25~0.50mm的花生壳颗粒吸附Cr(Ⅵ)的动力学行为进行探讨,从吸附时间、pH值、吸附剂投加量、温度、Cr(Ⅵ)的初始质量浓度方面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Cr(Ⅵ)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pH=2.0,振荡速度140 r/min,温度30℃.此时Cr(Ⅵ)的吸附率可达到90%以上.用Lagergren一级吸附速率方程、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及平均绝对偏离率对以上因素对吸附件能的影响数据进行处理,发现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各种影响因素条件下的吸附过程.二级吸附速率常数随着溶液pH值和Cr(Ⅵ)初始质量浓度的减小而增大.在低浓度和低pH值的条件下,Cr(Ⅵ)主要以HCrO4-形式存在,并且HCrO4-是花生壳主要吸附的Cr(Ⅵ).二级吸附速率常数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快速的增加.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通过Arrhenius方程来描述,所得曲线近似为直线方程,决定系数R2=0.986 2,反应的活化能Ea为8.67kJ/mol,该反应活化能在物理吸附反应活化能范围(0~40 kJ/mol)内.  相似文献   
70.
臭氧-混凝耦合工艺污水深度处理特性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侯瑞  金鑫  金鹏康  王晓昌 《环境科学》2017,38(2):640-646
针对传统混凝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有限的问题,本文利用臭氧-混凝耦合工艺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与相同混凝剂投量下的预臭氧-混凝工艺和传统混凝工艺相比,该耦合工艺处理效果明显优于预臭氧-混凝工艺和传统混凝工艺的处理效果.在两种pH条件下耦合工艺对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最大,分别为37.96%和39.66%.为了进一步明确该耦合工艺去除溶解性有机物的机制,测定了两种pH和有无混凝剂Al Cl3·6H2O存在时对臭氧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pH和有混凝剂存在时都能够加快臭氧的分解速度.同时,选择羟基自由基(·OH)的指示剂对氯苯甲酸(p-CBA)间接计算了·OH的暴露量,结果表明耦合工艺中存在涉及·OH产生的高级氧化机制,而混凝剂可以提高臭氧化工艺中·OH的产量.当混凝剂与臭氧接触后,铝系混凝剂及其水解产物将作为催化剂促进臭氧分解为氧化能力更强的·OH,强化臭氧化效果,提高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